分享

余映潮《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宝妞 2022-02-2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好,同学们,上课!

学生起立问好。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高兴,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学习。这节课,我们学习文言文、文言故事——《伯牙绝弦》。好,同学们读一读故事简介。

(大屏幕出示)

故事简介

“伯牙绝弦”是两千多年前的关于“知音”的传说。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得懂他寄托在曲调中的心情。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于是破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学生们自己读。

师:我听见了,读得不好听,情要如境,把自己的感情带到朗读里来。(教师示范读一句)再来读一次,读——

学生齐读。

师:这就好听了。好,再来读一读对伯牙的介绍,读——

(大屏幕出示)

人物简介

伯牙,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技艺高超,善弹七弦的古琴。

学生齐读。

师:还有一个人物,钟子期——

(大屏幕出示)

人物简介

钟子期,春秋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

学生齐读。

师:一位是音乐家,一位是砍柴的人,故事就在这两个人之间发生,一直很有传奇的味道。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大屏幕出示)美文吟读——语言品味。开始我们的学习环节,我们要做三件事,一起说——认读,

(大屏幕出示)

学习活动一:认读

学习活动二:吟诵

学习活动三:体味

学生齐读:认读,吟诵,体味。

师:好,先请同学读一遍课文,伯牙绝弦,读——

学生齐读。

学习活动一:认读

师:好的,开始我们的认读活动。我们要细细地认读这样一些地方。

(大屏幕出示)

善鼓琴:

志在高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谓:

知音:

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师:现在,把时间给大家,你就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你的理解来说这些内容的意思,如,“善鼓琴”,擅长弹奏琴啊。好,说起来吧,各自说起来,大声地说。

学生各自说。

师:我们来看教学资料。

(大屏幕出示)

善鼓琴:善,擅长;鼓,弹。擅长弹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高峻啊好像泰山一样。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妙啊,浩大啊好像长江黄河。

伯牙所念:伯牙心里所想的。

钟子期必得之:钟子期一定能感觉得到。

谓:认为,以为。

知音: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人。

乃破琴绝弦:于是摔破琴,弄断所有的弦。

终身不复鼓:复,再,重新。终身再也不弹琴。

学生齐读。

师:读得好,现在就拿起笔,把你认为最需要批注在课文上的内容写下来。(学生一边记教师一边说)比如,“钟子期必得之”的“得”,你就不要把它说成是“得到”,它的意思是“得到”,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是“懂得”、“了解”、“感觉”。“知音”一词是一定要理解的,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人才叫知音。

学生安静批注。

师:好的,我们来了解一下“知音”两个字的含义。为什么说真正了解、懂得自己的人叫知音呢?而不是其他的说法呢?原来,所谓知音,就是钟子期能够听得懂伯牙琴声里面含有的内心情感,知音,声音,这是一个典故,保传下来,就是内心能够很有相通地方的人,有深切了解的人就叫知音。“知音”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个故事的大意。

(大屏幕出示)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时,心之所向在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意在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浩大的江河!”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把琴弦都割断,一生不再弹琴。

学生齐读。

师:这是多么珍视友谊的故事啊!好,现在我们开始第二环节的学习。

学习活动二:吟诵

师:刚才大家的朗读我已经听见了,我认为还要进行几次的训练,我们的朗读就更高妙了。

一吟在“节奏”

师:第一次训练就是“节奏”,大家的节奏刚才朗读的时候还有一点小问题,就是平均用力,那么我们根据节奏来读一读就不同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节奏就分开了,“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节奏划分开,情感就出来了。好吧,试一试吧。

(大屏幕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生齐读。

师:难点在哪里呢?“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就读清楚了,来吧,试读这一句,子期死,读——

学生再读这一句。

师:刚才这一句还是有一点赶,“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看,分得多清楚啊,再来读一遍,子期死,读——

学生再读。

师:这就好多了,再来一次,全文朗读,伯牙善鼓琴——

学生齐读全文。

二吟在“抑扬”

师:好,继续优化我们的朗读,再来读,第二次读就注意“抑扬”,“扬”的地方是赞美,“抑”的地方是悲痛。我们先来读“善哉”的句子,扬起来,钟子期曰,读——

学生齐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教师做上扬手势,“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一词教师和学生齐读。

师:“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语调深沉),抑下去了吧,来,子期死,读——

学生齐读这一句。

师:沉郁的语调,深沉的感情。好,读出这个故事的“抑扬”,伯牙善鼓琴,读——

学生齐读全文。“善哉”教师做上抬手势,“子期死”教师做下按手势。“终身不复鼓”教师跟读。

师:朗读,有一个秘诀,就是要有控制力,“抑”和“扬”都属于控制力的内容。好,刚才读得好,继续——三吟在“层次”。

三吟在“层次”

师:这个故事里面是有一处停顿比较长的时间的,在哪里停呢?我们就要思考,想一想吧,哪个地方需要比较长的停顿?可以举手说话。

生1: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之后,因为之前是讲两个人如何配合的事情,之后是子期死后,伯牙所做的事情。

师:人活着的时候和人死之后的时候,很明显的层次。所以在“子期死”之前有很长的停顿。我们来试一试,这样就把故事读清楚了,就表明了你读懂了故事的结构、层次、内容。

(大屏幕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是两个故事,人活着的时候是怎样的知音;人死去了,另外一个又表现怎样,应该怎样读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停一下,然后再是“子期死”,这个就读清楚了。好,试一下,注意控制力,伯牙善鼓琴——

学生齐读课文。

师:有了那么一点味道,但是还是没有控制好,过一会儿我们就在背诵的时候来训练自己的控制力,四吟在“背诵”。

四吟在“背诵”

师:看,一吟在“节奏”,二吟在“抑扬”,三吟在“层次”,四吟在“背诵”。每一位同学现在要开始背诵,这一定要把层次在自行练习时读清楚,请同学们自由的背读,开始吧!

学生背读课文。

师:同学们是不是在预习完就开始背诵了?我听出来了,同学们习惯于快乐的学习,但是不习惯体味深沉的感情,所以我们的朗读在“深沉”二字上不够,特别是“子期死”这个地方我们“沉”不下来。注意啊,我们来背,层次要表达出来,情感也要表达出来,伯牙善鼓琴,背——

学生齐背课文(教师适时手势)。

师:哎,给咱们全班同学每位同学一个表扬。好,继续我们第三个活动的学习——

学习活动三:体味

(大屏幕出示)

话题: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知音”的含义。

师:体味,这个时候就要动笔,阐释一件很有趣的事,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知音”的含义。比如你要分析一个地方,然后指出来——这就是“知音”啊!懂了吗?你要分析一个地方,然后告诉我们——这就是“知音”。好,手上的笔拿起来,开始在书上写。

学生静思默写后师生交流对话。

师:好吧,我们开始阐释,举手说话。你先来,谢谢你——

生2:我认为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可以看出是“知音”,子期死后伯牙就再也没有知音了,所以他们是非常好的知音关系。

师:说的好,他说的很好,但是他有弱点,在哪里呢?他说了两个地方,但是阐释了一个地方,我们就说一处就阐释一处,你的话题就很集中,表达就很明晰,好,谢谢你。好,请你来——

生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认为真正懂得自己的人才能叫“知音”。

师:也说的很好,但是你的弱点在哪里呢?“必得之”这三个字要阐释啊,把这三个字阐释清楚了,这个句子里深刻的含义就懂了,然后你再说——哦,这就是“知音”的含义啊,就更深刻。你要说吗?好,谢谢你——

生4:我觉得“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句话可以看出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因为只有知音才能看出来伯牙的心里所想。

师:恩,是听出来,伯牙所想的那种向往寄托在他的琴声上,钟子期听得出来,这就是“知音”啊,好,谢谢。这就叫根据课文内容来品析、来阐释,把课文读熟、读美。继续说,请你来——

生5:我可以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伯牙他心里所想的,钟子期肯定能知道,一个真正能听懂内心声音的人才能叫自己的“知音”。

师:是啊,“必得之”的“必”你就说清楚了,肯定能够了解,能够感受,一定能够知道。再来,哪一位?还要说话,好,再说吗——

生6:“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觉得他的知己死了,再没有人能听得懂他说的话了,也没有人听得懂他谈的琴了,所以他就把琴弦割断,再也不弹琴。

师:对,这四个字多有表现力啊,“破琴绝弦”,琴,摔了,弦,割断,再也不弹琴,这其实是很悲壮的写照,为什么?因为知音不在。所以“破琴绝弦”就表现了“知音”两个字的力量,说得好,哪一位再来?光读不行,一定要学会分析,好,谢谢你——

生7:我觉得“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知音难觅,所以伯牙只有一个知音能够听得懂他的琴声,所以“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说的好,伯牙认为全世界上也没有听得懂他琴声的人,所以这个时候伯牙的心里一定是十分的悲伤,失去了知音。好——

生8:我觉得这句话还能体现出伯牙为了子期能放弃自己最心爱的琴,这也是很难得的。

师:“终身不复鼓”啊,这个词用的是很有力度的,不是说一会儿不弹琴,几天不弹琴,是终身不再弹琴,就是来纪念他这位最好最好的知音朋友。

生9:“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可以看出来伯牙与钟子期心灵相通。

师:心有灵犀。好,谢谢大家的阐释,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像这样的阐释应该是说几句话,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一下,最后表达你的观点,大家做的很好。我们来看,慢慢地读起来,伯牙善鼓琴,读——

(大屏幕出示)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写他们心有灵犀。这就是“知音”。

学生齐读。

师:把“总领全文”批注在书上,它是整个故事的概说,然后后面就细细地写如何擅长弹琴,如何善于理解的。一开始就写他们心有灵犀了,所以这就是“知音”啊。再读——

(大屏幕出示)

2.“志在高山”表现伯牙的志向之崇高,钟子期在琴声中体会到了他的志向之高。可谓“知音”。

学生齐读。

师:这是选择的第一个材料,来表现总说领起全文的那句话的内容,就把“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给具体化了,好,旁批——具体的材料之一,不就把“知音”写清楚了吗?这个“志在高山”可以解释两重意思,第一就是弹琴的时候想到了高山,再一种解释就是弹琴的时候把心中的理想寄托在与高山有关的曲调上。好,再来读——

(大屏幕出示)

3.“志在流水”表现伯牙的志向辽远,钟子期在琴声中体会到了他志向之浩大。可谓“知音”。

学生齐读。

师:好,这应该旁批哪几个字呢?我就不说了,你们应该知道了吧。我还要落实一下,到底批了哪几个字?(生回答)对了,具体的材料之二啊,聪明啊!好,再来读——

(大屏幕出示)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写出了两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契合,这才是“知音”。

学生齐读。

师:这是照应第一句话,写上“照应前文”,小小的一篇文章,很讲究啊,继续读——

(大屏幕出示)

5.“破琴绝弦”表现伯牙痛失子期后那震撼人心的悲痛之情。这是在表现“知音”。

学生齐读。

师:这个材料就是单独的从伯牙的角度来表现“知音”的,是“震撼人心的悲痛之情”。继续读——

(大屏幕出示)

6.“终身不复鼓”表现了失去知音后的痛苦,更体现了“知音难觅”的古典情怀。

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是“古典情怀”呢,现在我们有时候感慨“知音难觅”啊,其实就是折射了古典的、经久不衰的流传下来的情怀,我们中国人是很讲究“知音”二字分量的。好,把“古典情怀”旁批在课文的尾部。这个故事就是写的纯洁的友谊,就是写的珍视友谊那样的一种“古典情怀”。啊,最后一句话——

(大屏幕出示)

神往和渴求充满高尚友谊的知音,是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伯牙绝弦》中的“高山流水”和“知音”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人的一种独有的精神基因。

好,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最后一词读书笔记——“高山流水”和“知音”都是典故,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精美的典故。“典”,“古典”的“典”,有时候有人说“高山流水”啊,你就要知道只是说的古典的情怀,说的就是“知音”。好,谢谢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d:?'%em��G�>g:windowtext;mso-pattern:solid white;text-autospace:ideograph-other'>我坚持读书且多年如一日地做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鼓励自己。

5.同学们想,写,说,活动热烈,很有激情,好句不断。

如语言的“仿用”与表达。以《纸船》的教学为例。

教学环节三:语言学用,抒发情感(10分钟左右)

1.教师: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诗的第三节运用了第三人称抒情的方式,还运用了美丽奇特的想象。下面我们来仿用这种语言模式,自选内容写一段小诗。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段小诗可以献给你感谢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边防军人,航天飞行员,孤独的小女孩,足球队员,北极探险队员,非常勤奋的人,非常贫困的人……

这段小诗可以表达思念,表达问候,表达安慰,表达尊敬,表达关心,表达想念,表达热爱,表达同情,表达牵挂,表达敬佩,表达鼓励,表达赞颂……甚至还可以点示一种哲理。

2.同学们写作,朗读,修改,交流,如:

中国足球队员,倘若你们梦中看见一座大力神奖杯,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们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金光灿灿,满载着我们的鼓励与期盼。

朋友,假如你窗前飘过最后一片花瓣,

请切切不要叹息落花的无情。

这是美丽的春姑娘来向你告别的,

笑语声声,是说每一季节都值得热爱与珍惜。

盲人小朋友,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片蔚蓝的天空,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关爱你的人为你撑开的,

晴空万里,是在告诉你心中要永远憧憬着温暖与光明。

老师,假如你桌上有一盆芬芳的康乃馨,

请不要惊讶她的突然出现。

这是你深爱着的学生亲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她带着他们的崇敬与思念同您相伴。

这样的读写活动,这样的活动效果,是不能单纯用“语言学习”几个字来进行评价的。这当中已经自然地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了。

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经常进行这样的实践,我们就能够在自觉、自然的基础上做到:自如。

快捷切入,省力省时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14)

下面是《故宫博物院》的一种教学思路:

1.师生共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文意把握”,进行“要点概括”。

2.教师将教学视点引向课文第11段,建议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进行探究与交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说明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研讨的结论是:从结构上说,这一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说明内容的小结,又引出下文对乾清宫等内容的说明,既呼应前文第2段,又照应后文第16段。从内容上说,它既简说了故宫建筑群的巧妙布局,又概述了全文主要的说明对象。

3.选择课文精段进行品析。

这个教学思路运用了一种艺术的快捷手法,那就是“切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很快地“切”到课文第11段。

这里所谓“切入”,就是有意识地突出某一部分、某一类别、某一重点的教学内容,直接地、利索地将教学内容“切”进课文的重点部分或关键部分。而有意识地淡化、弱化某些教学内容,从而省力省时,让教学的线路简洁,让教学的关键突出。

这里所谓“切入”,就是艺术地“选点”,就是有选择地有方向地进入课文。运用“切入”的教材处理手法,既要注意前有铺垫——先要整体地理解一下课文,更要注意后有深化——“切入”的目的是强化“切”进的这个地方的教学。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思路设计就可以表现出上述特点:

1.导入。

2.速读课文(做到前有铺垫):整体了解课文,讨论——作者在哪三个典型环境中表现了鲁提辖的性格特点?(鲁提辖在酒楼,鲁提辖在客店,鲁提辖在肉铺。)

3.切入课文:现在我们重点品读“鲁提辖在肉铺”这一块……

4.精细品读(做到后有深化):①分角色朗读;②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层次;③理解这一部分的描写手法;④重点品读对“三拳”的描写。

5.拓展延伸:以“有趣有味的'三’”为话题,寻读、提炼课文中的“三”,介绍、交流课外知识中的“三”。

换一个说法,所谓“切入”,就是很有力度地将我们引向课文的深处。这种手法,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多角度的运用。

如,我们可以单刀直入由某个角度直接切入到课文内容的寻读活动中,带动同学们对课文细细理解。

《月亮上的足迹》教例:

师:同学们,“月亮上的足迹”的含义就是“人类登上了月球”,但它的表达却是多么的生动形象,像这样“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在课文中俯首可得呢。

同学们寻得: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一个伟大的时刻;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人类伟大的一步;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于是教学从语言品味方面顺利地切入了课文。

如,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式提问的方式直接切入到“诗词五首”之类的课文,有目的地进行我们所选中的内容的教学。

《诗五首》教例:

师:今天我们学习《诗五首》,请同学们读一读本课中《归园田居》、《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书湖阴先生壁》、《游山西村》这五首诗,看哪两首诗的内容相近。

生:《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这两首诗都是写到乡村访友作客,这两首诗的内容相近。

师:咱们今天就与这两位诗人同行吧。

于是教学从课文组合的角度很快地切入了课文。

如,我们可以通过选点品读的方式直接切入到课文的重点内容,必要时可以切入一次,再切入一次。

《孔乙己》教例:

师:大家从课文中找例子,说一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的人,是一个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的人,是一个好喝懒做、偷偷摸摸、经常挨打的人,是一个迂腐的自命清高的人,是一个酒客,是一个“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人……

师:“孔乙己与'酒’”是本课表现人物的重要角度。现在让我们进入课文,品一品孔乙己平时到酒店喝酒的情节内容。(第一次切入)

(师生活动)(教师过渡)

师:现在让我们再进入课文,品一品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节内容。(第二次切入)

(师生活动)(教师小结)

于是教学用多次切入的手法引导学生进行了选点品读。

语言学用,句段读写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15)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有这样一个句子仿写的练习设计: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注意观察夜色,试着仿写几句。

1. 5月24日 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类似的读写训练要求,在课标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中大约有七十处。

如此大量的练习设计,无疑是在启发我们:语文学习,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视点——句段读写,语言学用。

句段读写,语言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阅读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阅读设计“句段读写”的活动,有两个前提或者说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教师必须对课文“披沙拣金”,去发现,去提炼。

据笔者对教材的分析,不论哪一套教材,我们都可以从中提炼出二千个左右的常用雅词,五十个左右的常用句式,五十个左右的常用段式,还有多种多样的文章结构模式等等。这些都是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宝贝。

为此教师必须进行艰苦的阅读。教师的这种阅读分析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真金”。如下面的“同一含义,正反表达”的写段模式,可谓美极,可谓极有学用价值:

如果不是秋风将树叶吹落梢头,那片片叶子不是要被严冬所撕碎吗?如果不是秋风把果实卸下高枝,那果实不是要被冰雪所吞噬吗?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延续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存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

第二,活动的内容要与课文的阅读理解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如下面的教学设想:

课文:《我的信念》。

学习内容:感受人物,学用语言。

活动创意:在读、说、写中走近玛丽·居里。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2.进入课文情境,再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说概括的话”——围绕“课文表达了玛丽·居里怎样的信念”作概括性发言。

3.自由选读课文,就课文内容“说了解的话”——用“玛丽·居里是一个……人”的句式自由说话。

4.自由选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感受的话”——用“玛丽·居里……的信念(或精神、品格)是一种……”的句式自由说话。

5.段落写作,“说评赞的话”——学用下面的段式,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写作: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教师:这个段的写法与写作思路,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引(运用一个比喻)——联(联系这个比喻写人)——结(再扣住这个比喻作结)。

建议同学们这样来写——结合全文内容、结合作者的“信念”和精神,选择自己体会较深的一点,运用这种段落模式,换用比喻、换用人称写一段话来表现玛丽·居里。

6.学生进行写作,进行课堂交流。如: 居里 夫人说: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使我想到了顽强屹立的松树。 居里 夫人勤奋地工作着,她像青松一样坚强,致力于科学研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一种信念在激励着她——正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激励着顽强的松树一般。

7.教师再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用这种写法与思路,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思想、行为或品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