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的色彩

 红豆居士 2014-08-13


敦煌的色彩

2014-08-12 11:23:11中国艺术品投资

  北魏 257窟 挽车白马

  敦煌的色彩决定了敦煌的特色。大家都知道敦煌的背景,从十六国、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等,延续了十个朝代,它一直就在莫高窟,没有换地方。敦煌首要的是佛教艺术的传承,它能够延续那么长的时间,和佛教有关,也和它的地域有关。

  因为父亲的缘故、历史的原因,我有机会从小在那里成长。我总说:我的基本功、童子功在敦煌。我对敦煌始终感到很亲切,但从历史、考古等方面来说我比较差,没什么研究,我仅仅是从视觉上对历代壁画比较了解。

  蝴蝶兰,56x42cm,纸本设色,2005

  早期十六国到北魏、西魏,从公元300多年到500多年,这一段的历史所反映的壁画很有特色,那个年代的人是根据当地特点来进行创作的。壁画色彩最大的特点以土红色为主,它的形式是绢画式的,受早期我们的绢画影响,所以故事画也是长条的。壁画底色多数是土红色,这跟地方的自然矿物颜色有关。后来,到我们去的时候,土红、土黄依然比较普遍,现在叫岩彩,当年就叫矿物色。像最有名的《九色鹿》,那个故事画的底色全是以土红为主,九色鹿反而是浅颜色的,马也是浅色的,九色鹿用的是浅土黄色,身上的斑点是绿色、白色,勾线都是土红或者比土红黑一点的赭石。

  初唐 322窟 华盖

  一直到西魏的时候,最著名的是285窟,底色开始变化,以浅色为主,但形式、构图依然是绢画式的。285窟除了造型、图案之外最有名的佛教故事是《五百强盗》,也是绢画式的,底色是浅色,但是它的勾线开始有墨线、黑线,也有土红线。这个故事是五百强盗被官方抓住后受刑、挖眼珠,然后把他们扔到深山老林,痛苦不已,那些受刑的人的痛苦在壁画里表现得特别生动。佛祖看到后跟他们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故事宣扬做人要善,与人为善。壁画里还有建筑,按照当年的建筑样式,屋顶是灰蓝色,墙是白色,色彩完全符合当时的生活和当时的材质。

  到隋代,基本上也是以浅底子为主,但是里面石青、石绿开始多了,建筑的屋顶是石青,山、水、树是石绿,赭石勾线。那时候还有一个特色是深底子的笔触,时间长了可以看到当时的画匠刷的笔触,颜色是深深的,但是毛笔排笔的笔触显现出来了。

  对于这些壁画颜色专家有不同的分析。张大千先生认为,现在的黑颜色是当时的红颜色。那时候我跟在这些老先生后头,在159窟临唐代的两个佛像—文殊和普贤,我们把黑色变成红色画出来,看看效果怎么样,结果弄出来大家摇摇头,感觉不是张先生说的那样。但是人们承认可能过去不是黑色,氧化了以后变成了黑颜色,但不能绝对地说黑色就是红色变的。

  女供养人-五代61窟,163x63cm,1946

  总的来说,敦煌壁画是利用了当地的、当时的矿物颜色来源,但不一定全部都是取自当地,比如石青、石绿,当地不产这个,从西域或西藏、青海运来也是有可能的。我归纳,不管是哪个朝代,石青、石绿、土红、赭石、土黄、浅米黄是很重要的色彩,只不过分量不同、多少不同。

  到了唐代就更讲究了。唐代的石青石绿是搞“退晕”的,所谓退晕,就是不管是在花上、图案上、造景上,它变成了三种颜色。例如石青,变成了浅石青、中石青、深石青,浅石青外面勾线是白色,深石青外边勾线是黑的,这就给人感觉更加富丽、更加丰满。壁画的层次也很丰富了,画叶子、花、人物、图案都有退晕色,早期是没有退晕色的。从壁画的形式上来说,早期的供养人不能大于释迦牟尼。你看北魏、西魏的供养人都很小,都在底下,到了唐以后,尤其是五代、宋以后,供养人大于佛祖了,因为供养人出了钱,想表现自己。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看清楚当时人们真实的服装是什么样的。于阗国王当时的头饰、衣服和他的女王、公主、侍女服饰都不一样,那些配饰、首饰,玉的透亮的质地都画出来了。因为供养人很大了,比真人还大,所以有机会把玉的透明的感觉都画出来了。

  晚唐 107窟 供养人

  色彩是为了表现内容、形式、时代,又与大自然提供的条件相关,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色彩的脉络:北魏以土红为主,隋开始过渡,到了唐更讲究,到了五代就比较简洁,宋更简单,主要是石绿、土红为主。几个元代的石窟,表现形式也变了,原来的颜料是用粉调的,而元代色彩中水的感觉比较强烈,颜色更透明,这和当时的经济、生活、习俗、条件有关。所以大概可以看出,不管是壁画、彩塑,都离不开真实的生活,离不开生活的需要,离不开生活的现实。

  观无量寿经变-盛唐172窟,272x300.5cm,1946

  现在到了21世纪,我们的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发展得很快了,但是我们要思考反过来怎么样去运用莫高窟遗留下来的财富。我是搞工艺美术的,是要把美术应用到生活中。现在我看那些服装的面料、图案很担忧,大街上尽是穿虎皮、豹子皮、蛇皮的,拿那些来做面料,我们人类难道已经匮乏到这个地步了?还要动物的皮来做我们衣服的面料吗?看了以后我很难受,觉得他们很无知,我们要开发我们传统的东西。

  刚才我讲了几个朝代莫高窟壁画的特点,虽然不同,但是有延续的感觉,变化只是多一点或少一点,一看还是敦煌的,一看还是我们民族的。所以我们民族的东西一直有一个文脉,传承了几千年。另一个巨大的财富是大自然。我对花卉也很喜爱,这次展览起名“花开敦煌”,也有这层意思。那时候我们上图案课必须要做花卉写生,这是我们老前辈传下来的,是对的,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些核心的东西。

  常沙娜, 1931年生于法国里昂,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设计家、教育家,“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之女。常沙娜童年随父母生活在巴黎,举家回国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随父来到敦煌莫高窟,在那度过动荡而艰苦的少年时代。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留学的常沙娜返回祖国,被梁思成、林徽因发掘,走向艺术设计教育领域。

  树木-晚唐17窟,26.5x19cm

  勒杜鹃与蝴蝶,40x69.5cm,纸本设色,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