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者与修者

 静静的风儿 2014-08-13


作者:观海听涛

现今修行人中,一些朋友将修行叫做“学佛”,自称“末学”,听起来时尚、儒雅且不失虔敬,但“学”与“修”,一字之差,万里之别。

“学者”与“修者”,是全然不同的两种人,在性质意义上,前者身心坠落红尘,是为人中凡夫,后者踏入佛门,心不在世俗,即为半神;在目标定位上,前者是以做学问,求知识为途径,取得人中的功成名就,后者是修去生命本性之外后天增生附着的多余部分,舍弃各类执着、贪念、欲望,获得身心灵的健康、纯净以及思想境界的升华,最后达到解脱。

学者学术成就之大小,与德行品格无关,他可以是一个敦厚诚实、温和有礼的谦谦君子,也可以是一个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他或者真诚、善良,义勇、守信而受人爱戴与尊敬,或者虚伪、自私甚至猥琐、下流而遭人唾弃与鄙视,做人理念与原则范畴的因素,对于人在知识领域里开疆拓土不会构成直接的影响,这就好比,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却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有人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有人想要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有人想成为爱人心目中的英雄,有人什么也不图,只为兴趣与爱好。修者却全然不同,所有正法门修行,都要求修者重德守德,与人为善,去伪存真,佛家身口意,更是要求行为、语言、思想达到高度一致的纯净状态。

学者是获取、犹如做加法,大脑就是仓库,库存知识越多,思想越庞杂,但记忆力再好,装得再多,也赶不上各类工具书与大小词典,掌握知识再渊博的专家学者,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修者是舍弃、忘却,犹如做减法,一层层剥脱束缚生命的茧壳,最后卸尽枷锁一无所有飞天而去永离轮回。

学者做学问,求知识,多多益善,讲究博采众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修者正相反,要求心无旁骛,专一不乱,纯正纯净,最忌掺修杂修,故混杂乱修者,假称宣说佛法,以己之邪悟私语授人,即为祸乱佛法,自乱害己,他乱毁人,罪大无边。。。

话说回来,学与修其实也并不矛盾,修者学法,旨在以法破迷,明了如何去修,学法是为了指导修行不至于走偏,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的本身,而且,就“法无定法”来认识,不同境界有不同的法,境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层层清空思想的过程,即低的认知被高的认知所取代的过程,修行是回天之路,却不会一步登天,如同上楼梯,每一次抬腿,都是离开原地,向新的高度举步,每一步进取,都是舍弃旧我,迎接新我,这种舍弃纯粹彻底,毫无保留,如同只有一滴不漏的倒出瓶中原有的内容物,才能保证装进去新的好东西的纯正与纯净。所以,不断清空是修者提高升华的前提。

学者最高境界是以自身所学,为个人、集体乃至更大范围人群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但终其一生苦学与创造,不脱人壳,不离人道。修者不断舍弃人心的种种执着欲望,随着减负,生命越来越轻灵,终至蜕尽茧壳,脱离人道,圆满开悟,升华飞跃至浩瀚宇宙不同时空,成就如意自在的大觉者,拥有无上智慧神通,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更广阔宇宙空间范围的众生带来光明、美好、平安等种种妙不可言的利益与福祉。

学者获取人类的知识,修者从法中汲取超常法理,同为认知,但终极目标与实质意义截然相反,但也并非全无相同之处,比如过程中获知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行为,学者所学应学以致用,修者知见当知行合一,学者学而不用,修者知而不行,皆为本末倒置。

当今一些修行人确实走入学而不修的误区,将修行当做学术研究,佛经成为研究论文的参考,从而背离了修行的真意,这样的人,徜徉于各类教义理法学说的浩渺烟海,自感学海无涯,修而无门,犹如孤舟入海,一片苍茫,无边无际。更为悲惨者,末法时期,混迹佛门的魔王波旬子孙们无处不在,若误信其魅惑众生之假理邪说,则驶入魔港,永难靠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