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奖获奖作品全放送(含获奖作者照片及创作感言)(二)

 随意就好a 2014-08-14

兰亭奖获奖作品全放送(含获奖作者照片及创作感言)(二)


薛养贤
薛养贤,1962年3月生,陕西省韩城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书法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提名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槛联书法大展铜奖、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银奖、2008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林散之奖”。
曾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评委。论文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出版有《中国书法家书风·薛养贤卷》、《笔阵2003’当代名家行草精品集》、《当代书法十家·薛养贤卷》、《中国当代楷书名家作品集·薛养贤卷》。
创作感言
大异时好,不求人怜。













刘颜涛
刘颜涛,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书法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展等展赛评委。
出版有《中国书法大典·当代杰出书法家·刘颜涛作品集》、《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刘颜涛》等五种作品集。
创作感言
寒窗苦守自高歌,两袖清风铁砚磨。废纸三千君莫笑,沧江泼墨弄潮波。
潜心铁画与银钩,日日鹅池锁小楼。燕雀难追鸿鹄志,雕虫宁不胜王侯?
夜半秋风带雨凉,萧萧瑟瑟诉衷肠。万家寂历浑入梦,独有情痴浮墨香。
三更灯火魂依稀,翰墨神游尽忘机。烛泪欲干虫鸟寂,鹅池春涨湿晨晖。
雕虫游戏费年华,日晷寻常影又斜。忍看早霜浸两鬓,嶙峋瘦骨漫涂鸦。
书山苦陟廿春秋,南帖北碑秃笔搜。纵使峰高多险壑,激流逆上弄孤舟。
书如翰海正茫茫,解取一瓢亦断肠。廿载临池增愧色,折腰怎不拜钟、王?
根深自有叶如云,习篆从来赖《说文》。小学未能通妙谛,描摹徒见用功勤。
独怜古调弄雕虫,周鼎商盘萦梦中,鼓铸刀痕求笔意,更从残破觅天工。
精工过后始求奇,莫为流风便自欺。率意岂容成草率,胡须拈断得真诗。
砚田荒寂笔生苔,徒吼“创新”最足哀。追溯渊源深邃处,水流到处看渠开。
颦效东施又几多,时风滚滚奈吾何。乖时同弊真肝胆,独木桥行踏牧歌。












王?晨
王晨,1960年生,河南省郑州人,师承李刚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二等奖、“别克君威”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特等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三等奖、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提名奖,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提名奖。在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获奖并被授予“书法十杰”。出版有《王晨篆刻作品集》、《王晨篆刻选集》。
■??创作感言
刻印是件很快乐的事,起码我是这样体会的。能把不同阶层认识的、不相识的人名或词句,通过自己的刀锋刻在不同材质的印石上,完成一方或对方或自己满意的印章,是很惬意的过程。
我崇尚古典。古人的大智慧、绝妙的技艺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地打动着我,令人神往;老师的教诲感召着我,牵引着我朝着古雅、静溢的创作方向去努力追寻。
创作者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内心世界复杂的情感,直接反映或影响创作的表现。在铁笔之下,每个线条都是你心迹的排叠,是审美观、思维方式和对传统价值的流露。坚守自己确定的座标,倾注情感,认认真真地做下去,若干年后,再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你会发现一个很充实的自我。










贾长城
贾长城,别署涤斋,1968年生于洛阳。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商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政协委员、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铜奖等。
创作感言
夫书之用,古之为工具,今近乎技艺,夫书画之道,今昔异同,其理一也,善书者当以陶情冶性,舒散怀抱为根本。书之道,非穷数年之功而无可观者也,故朝夕摩挲,未曾懈怠。回首习书之路,未敢妄称有所得,实则书法乃最能体现综合素养之艺术,历代大师莫不以此为终生追求。书之难,难于承古出新,难得平淡冲和之气。文字生成至今,敬畏者有之,亵渎者有之,余以为诸事宜常存敬畏,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则终有所得也。














谢兴华
谢兴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第二届流行书风展等。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等。
创作感言
书法在基本脱离实用功能以后,给书法家们带来的也许是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那些缺乏艺术性、缺乏内涵的“伪书法”,也只能为那些缺乏文化修养和艺术眼光者所喜爱。作为一名书法艺术的爱好者,我觉得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来研究这门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有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东西,也有与众不同的东西。不同在于它的技法,相同在于它们艺术境界的追求。我们要以技法为前提,艺术为指归,不懈地锤炼自己的技术,修炼自己的境界。技法的问题是重点和难题,但是一个艺术家成就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他的艺术境界的高低。
当今书坛,受教育模式、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处在一个繁荣而躁动的时期,部分书法家艺术创作心理渐渐开始扭曲,已经不能冷静地对待自己的艺术,不是在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灵需求而进行艺术创作。展览机制让书法家们更加注重别人怎么看自己,评委和观众的期待成为了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可能书法家应不应该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争论声音会越来越小,因为大家都没有什么传统文化的修养,争论已没有了意义,我们渐渐都变成了同一类型的书法家,王羲之式的风流蕴藉依然是一个神话。
书法确是可以包罗万象的,当然这完全取决于你心量的大小,与书法本体无关。心智的历练将会成为每一位艺术家永恒的课题。陶渊明没有他的避世田园,也就没有他辉煌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人深远的影响。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然是孤独的,也需要孤独,需要常常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当今社会,书法家们熙熙攘攘,书法活动热闹非凡,在热闹中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坚守。当我们人去楼空,后人能否在我们的身上得到一点启示, 哪怕是小小的感动?












韩顺任,1959年生,湖南湘潭人,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
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入展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作品登发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等报刊。
创作感言
艺术上,一切精神情感必须诉诸于形式。线条艺术的点画结构及墨色的谐和呈示,最终体现为笔法驾驭下,挥运速度与注墨速度的高度一致。这是古人书法“进技乎道”的关键。
这个“高度”已由一个传统帖学的形式评价体系及其标准规定制造出来了,成为一种“纪录”。今人要超越它,没有这个可能。原因很简单,现代书法创作的努力,想要被这种体系、标准认可,想要被这个体系标准下培养出来的庞大审美主体所认可,不现实。因为没人能在珠穆朗玛峰之外再造一个喜马拉雅山,所以我们书法创造的层次、规格也仅限于个体个性形态的创造,虽然它们也很和谐,但不是古人那个档次。在这个层面之上提出的风格或特点的要求,都会被视作对古人的复制。

















卞葆彤
卞葆彤,1955年10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滨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获第三届全国正书展全国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金奖。入选首届当代全国名家书法提名展,担任首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览评审委员。
创作感言
我是一个坚定的传统主义者,我认为中国书法的发展离开了传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把弘扬传统书法和书法传统当做自己的责任和心灵追求。但中国的书法传统浩如烟海,取怎样的路径和姿态进入便十分重要,就像帆船,帆的姿态决定了你在风中运行的速度。选择传统书法范本进行学习的时候,我注意了两点,一是根据自己的心性特点去选择;二是不走偏,不追怪,选择那些真正能代表传统文化精神,饱经社会伦理与美学检验的经典作品。在对传统的进入中,我先碑后帖,我认为,碑的线条雄健、开张、沉实,对于碑线的深入把握,有助于书家心气和骨力的培育。王羲之从篆、隶、草而来,才有《兰亭序》悠然中的厚重和沉稳。但对于碑的学习领悟,也使我看到,在碑线的后面,隐藏着过重的“阴气”,使碑有力量而无风度,有外露的冲动而少书卷的涵雅,难以寄托恒久的心灵和思想,于是我进入对帖的学习,碑帖结合,相交互融,使我的学习与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范本的刻苦临写,我认为是一个书家终生要做的大事,但这种临写,必须带上习书者勤勉的心智活动。对临只解决对于笔的控制力,习书者只有将自己的心性情感和想象合理地注入其间,才不至于对“法”过分地依附而泯灭心性,才能更好地避免临写越深入,越不能转化为有效创作的情况出现。同时,我认为,习书者不能“见异思迁”,写一个东西要将之写纯、写透、写化。湮灭自己的,往往不是对于一种碑帖的专注和深入,而是习书者没有或不能用自己的心性,去打开古人用笔的思想。我坚信,将一种东西“写化”的那一天,就是“出自己”的那一天。













冷?旭
冷旭,辽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首届“四个一批”优秀文艺人才,辽宁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委会副主任,太阳石印社社长。
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和国际交流展,荣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2000年“中国百杰画家”、“辽宁省优秀书法家”、“十百千人才工程”十人层次学科带头人以及“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创作感言
我于篆刻,在学习的道路上虽然多方涉猎,但是最倾心的还是古玺和汉印,古玺那种空灵蕴藉的天趣高古不群,浏览古玺印常常使我惊叹于先民超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汉印的古朴苍劲与博大,蕴含了无尽的世事苍桑和大朴不雕的魅力。于流派印章,则比较喜欢黄士陵和吴昌硕的印风,黄印直逼汉铜,正大精微,爽劲厚重;吴则雄浑苍莽、精气内敛,气象万千。但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则不囿于某家某派,结篆、布势都力争体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注入对传统的感悟和理解,用刀则追求灵动清爽,刻出来的线条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具有摄人心魄而又耐得住咀嚼的韵味和旋律。清新、爽健、自然、蕴藉可以看作是我对篆刻的审美追求。要基于对优秀传统的准确认识,获得艺术的直觉,还要在技术层面上苦心孤诣地加以锤炼,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外,一个人的为人和学养也往往决定印章的格调和境界。虽然近些年有了一定的进步,“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但是自觉还没有到达天人合一之境地,当庶竭驽钝,勉力前行。










陈靖,山东省济宁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印社副秘书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青联委员。荣获第十三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被授予“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称号。
书法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一等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篆刻作品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邀请展(参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陈靖书法篆刻集》。
创作感言
钟情于对古代经典的临习,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印写字,是我多年的习惯。白天看不到的精彩之处纷纷飞入眼中,在这里,可以找到牵动我心灵深处的共鸣。在惊叹古人大智慧、高超技艺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我更想通过对古典的研习,把那不可名状、瞬间即逝的“美感”,完美而独特地固定下来,把瞬间化为永恒。这种氛围让我多年来一直陶醉于其间。以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试图通过“率真、苍逸、锋利”的书意,来斩断羁绊心情的“怅惆”,我想这也许就是我想追求的“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感觉吧。
从艺方向的明确、审美观的建立、辩证的思维方法以及对传统价值现的判别,是形成自我风格的前提与关键。
在创作中,我始终坚持把回归、深化、活用古典做为创作的核心,注重对内在意蕴的发掘和表现,着意于将古典作为主体,注重心境的融入和自然流露。古人那种“心无尘翳,指有余闲”的状态令人神往,凝注精神于字里行间,自然首尾贯注,一气呵成。
写到这里,我想可以用四个字来表达我的创作思想,那就是:尊古维新。











羊晓君
羊晓君,字子缘,1964年6月生,浙江省富阳市人。中国残疾人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金奖,第八、十二届群星奖优秀奖,第二届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大展西泠印社奖。
创作感言
我比较重视作品的表情达意。首先,我体会到了基础的重要性。没有“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基础,就无法有更高层面的表现与演绎。但反过来说,在创作中不求表现与演绎,而仅作某家某碑的简单再现,就达不到书写的高度。因此,我在平时的创作中特别注重表现、要成调子,演绎要有内涵,即在作品的整体上强调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做到胸中有数;在书写上紧紧围绕高古原则,以笔法原理为基点,从容着笔,大胆发挥。在这种心态下,我在一个阶段里均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创作水平。其次,我不断体会到了艺术修养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拓展在创作上的重要性。这决非一句大空话。我自己是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书法不应该是简单的拼笔墨功夫,读书、明理,气质修为,总在远处召唤自己,我努力避免做单纯的文抄公。因此,最近我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创作中表达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些触动与感受,谨慎地告诫自己不要让作品出现面貌上的“结壳”,即避免作品过早出现风格定型。虽然一位比较成熟的书法家,风格是必要的外在标志,但我坚持认为:只要观念上不结壳,创作上就不会结壳;坚持从古代经典中汲取养料,入古出新应当是水到渠成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