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从断代中想到的(之一)

 南山五彦 2014-08-15
以瓷器为例,每个年代均有自己的特性,留在瓷器上的花样纹饰、圈足及胎釉特点就是特定年代的印记。如不同时代的人们穿着不同的服饰一样,六七十年代,人们大多穿中山装,军装和灰黄色彩的服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始,人们穿着的颜色也开始丰富了,艳丽了,式样也多了,港台的新潮开始涌了进来,牛仔裤、风衣、皮革开始流行……如果将不同时间段的人们所拍的留影放在一起比较,不同的时代特点立即显现出来,一目了然。瓷器也一样,康雍乾三朝官窑器,在画工、纹饰、用料、造型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你必须了然于胸。单从造型来说,康熙的恢宏气势,雍正的小巧隽秀,乾隆的富丽堂皇,各有特色。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绝不能背教条,康熙也制作过小巧隽美的器皿,如著名的豇豆红柳叶尊就十分玲珑小巧,隽秀可人;乾隆也制作过恢宏的大器,如2010年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成交的那只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高有47cm。也算得上是气势恢宏了。但这仅仅是器型上的类似,其余在纹饰、胎、釉上各朝均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记住以上各朝的特点以外,要灵活应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同一时期同一窑口同一品种同一天进窑的两件器物,因摆放地方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面貌,我藏有一对康熙青花夔龙纹大缸,一件的表面通体冰裂纹,一件却光滑如新,未见一丝冰裂。如果我们机械地鉴别,会得出两件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的误论,或者误断一件是真一件是假。其实,是由于放置场地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面貌。我推论,有冰纹的那只陈设在走廊外侧,日晒而淋,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个冷暖温差大的条件下形成了通体的冰裂纹。而那只无冰纹的大缸因放置在旮旯处,淋不到雨也晒不到日光,温差较小,故而表面就未形成冰纹。鉴别主要是掌握不同时期器物的特性,并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客观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