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瓷器》早在明代成化时期已出现,并取得一定成就,到了清代在明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为清代康熙时期的名品,雍正以及后来各朝便很少制作,直到晚清光绪时才出现仿康熙素三彩,因此《康熙素三彩瓷器》颇负盛名。 康熙时期有两种〈素三彩〉之说,一种是高温釉下素三彩,一种是低温釉素三彩。这两种之说在制作工艺上有别。高温釉下素三彩是在青花、釉里红基础上,繁衍出来的一种釉下彩瓷器。有的以东青釉为地,青花釉里红及粉白画纹饰。有的人将这类瓷器称为〈釉下三彩〉。没有釉里红者,简称〈素三彩〉或〈硬三彩〉,实际上应称为〈釉里三色〉较为宜。另一种是低温釉素三彩。康熙低温〈素三彩〉瓷器的成就,与明代相比更胜一筹。在制作方面有继承有创新。在继承方面,以黄地素三彩为例,它是一种延续明代工艺方法,制作一种典型的素三彩瓷器。制作时在素胎上书刻纹饰轮廓,施釉后经高温烧成白釉暗花器,然后用黄釉涂地,紫、绿、白等彩釉描绘纹饰,再经低温火烧制而成的。此尊暗刻龙纹,色彩鲜亮,纹饰清晰,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识。 此尊工艺复杂,先刻纹饰于瓷胎上,入窑一次烧后再加绘纹样二次烧成。全器色彩搭配艳丽,纹饰多样,带有浓烈的宫廷皇家气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