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35例的临床研究

 负鹏载舟 2014-08-17

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35例的临床研究

 健行中医康复养生------2011-01-26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3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IgA肾病且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黄芪真武汤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洛丁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并且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蛋白尿,减轻血尿,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血清白蛋白,提高患者体质,防止疾病向重症发展。[结论]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IgA肾病;脾肾阳虚证;黄芪真武汤   
  IgA肾病又称为Berger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系膜IgA沉积或以IgA沉积为主,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有关,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发病或加重。笔者运用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0年至2008年在我院内科及外院确诊为IgA肾病,至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且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人,对照组25人。诊断标准:(1)IgA肾病诊断标准: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有大量IgA或以IgA为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弥漫沉积;排除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乙肝相关性肾炎及肝硬化等继发性肾炎。(2)脾肾阳虚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判定标准[2]辨证为脾肾阳虚型。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4~40岁,平均(30.85±6.26)岁,病程5月~10年,平均(33.91±22.15)月;临床分型:肉眼血尿20例,无症状尿检异常10例,肾功能不全者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及病理分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感染处理。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予中药黄芪真武汤口服:黄芪15g,制附子根据病情给予20~30g(先煎1~2h),白术10g,茯苓10g。1剂/d,分2次服,每次服200ml。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lmg/(kg·d),3次/d;洛丁新10mg,1次/d。服用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方法
  (1)临床症状和积分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表现,观察治疗2个疗程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症状评分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采取症状积分法(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2)实验室检查: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等。(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4.0分析软件作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2  两组治疗前后尿液检查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尿液检查指标比较(略)

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35例的临床研究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疾病疗效判定标准[2],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35例的临床研究

  与对照组比较,△P<0.01

  5  讨论
  IgA肾病在中医属“虚劳”、“腰痛”、“尿浊”、“血尿”、“水肿”等范畴。脾肾阳虚型IgA肾病在成因上我们认为正气内虚,外邪入侵,失治误治所致,或素为脾肾阳虚之体。其病机为久病及肾,封藏失职,精气外泄。治疗上本着“治肾重于治脾”,既强调脾胃功能,更重视肾阳的作用。自拟黄芪真武汤,方中制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猛,无所不到。张锡纯曰:“附子为补火助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锢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之、通之”。故首选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温中,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身通达而消阴翳。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可提高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补体的含量,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3];黄芪,甘温益气,扶正祛邪,健脾升阳,利水消肿,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肾脏病变的修复,保护肾脏,延缓慢性肾病肾小球硬化进展的作用,尚能调节肾小球疾病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稳定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对肾脏的影响;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脾健责水,水去阳不受损。诸药合用具有温肾助阳,健脾利水之功,能够利尿、改善肾灌注,降低蛋白尿,抗慢性肾衰,保护肝肾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
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058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3] Lee SMK.Rao VM,Franklin WA,et al.IgA nephropathy:Mor—phologic predictors of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J].Hum Palhol,1982,13:3143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