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邢窑与定窑的区别

 芝润斋 2014-08-18
   唐代邢窑白瓷的特点为白中闪青,与定窑白瓷的胎、釉相同。它们之间如何加以区别,因邢窑遗址还未进行科学发掘,目前只能就两窑产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玉璧底碗为例,进行排比研究。俗称的玉璧形底碗,系浅式碗,敞口,碗壁直斜,底足矮而形似玉璧。邢、定二窑所产的玉璧形底碗,造型基本相同,釉色均白中闪青,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也是定窑竭力仿效邢窑的结果。它们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在造型上虽然它们都是浅式,敞口,底为玉璧形,但定窑碗的口沿变化多端,有的凸起一道大小不同的边沿,有的在形成时将口边翻折过来再粘合,形成一种俗称唇口的宽边,因而中间有空隙,随着卷边的宽窄往往留有大小不同的圆孔。邢窑口沿常只凸起一道较细的边沿,没有将口沿翻折过来的作法,因而邢窑不见有宽边和留孔的现象(见图)。
唐代邢窑与定窑的区别
邢窑、定窑碗口沿对比图
 
  第二,定窑碗内壁加工精细光华,外壁往往留有明显的轮旋刀痕,抚摸时有高低不平之感。邢窑内外壁均加工精致,表面平滑,不留轮旋痕迹。
  第三,定窑施釉有碗内外施满釉、底中心也施釉的;有碗外壁施满釉、底中心不施釉的;还有碗外壁施半截釉、近底处无釉的3种。邢窑均施满釉,底中心也施釉。
  第四,定窑施釉不如邢窑均匀,尤其是碗外壁釉面往往高低不平或有所谓“泪痕”现象。
  第五,定窑碗底中心施釉薄而不均,并往往在中心部位有漏釉现象。邢窑施釉厚而均匀,没有漏釉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