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失眠?小心慢性疲劳找上门

 jingx 2014-08-18

每天早晨懒得起床,经常感觉浑身痠痛,白天精力不足,做事发愁,记忆力不好,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这些窘况长期困扰着某些患者,其中一部分人被确诊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再仔细追问病史,多数病人常年伴有「入睡困难、睡不实、梦多、易醒、早醒」的症状,而这些情况就是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也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罪魁祸首。

 

许多人对睡眠障碍司空见惯,未加以重视。而事实上,睡眠障碍的危害很大,缺少睡眠是免疫功能低下、胰岛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长期失眠还易引起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等并发症。同时,睡眠障碍会使注意力欠佳,增加发生损伤和车祸的可能性。

 

做梦不等于没休息好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些人对睡眠预期过高,每天一定要坚持睡足8小时,以为做梦就是没休息好,这些也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成为睡眠障碍的诱因。实际上,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如果第2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对于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明代李中梓认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这些病理因素的产生与情志、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找出并避免这些问题,就可以改善睡眠。

 

另外,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压力,若过度忧虑、生气、紧张或焦虑、悲伤,均容易发生睡眠问题。例如老年人不适应角色转换,由失落感造成的精神苦闷使其失眠或嗜睡;中年人心理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和压抑;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抑郁又缺少沟通,日久会形成睡眠障碍。

 

遵从医嘱合理治疗

 

有些人出现睡眠障碍常常自行吃些助睡眠的药物,以为只要有安眠作用的药都可以吃。其实不是这样,尤其是中药,中医治失眠是需要分型而治的。

 

若睡眠障碍较重,自我调整无效时,或者伴有慢性疲劳、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工作和学习效率者,可选择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前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或服用成药,或采用汤剂。而西药的镇静安眠药并非首选,因为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无副作用的外源性安眠药,95%以上的催眠药会缩短深睡眠,安眠药所带来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