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简单的补气法——站桩"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释真利 2014-08-19

最简单的补气法——站桩"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补气方法。中医养生的道理也一样,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胡维勤  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

 

1.                      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

  按:醒世无量先生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最为捷径的祛病健身之法,历经数十年未果。几乎在生命看不到一点希望的极其困难和无奈的情况下,20051011日上午,幸在网上看到马跃先生《下根器者的修炼福音——百炼不如一站》一文,并从此抱着宁愿站死也不言悔的决心和毅力,毅无反顾地走入了站桩之路。如今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身心上都发生了巨大的神奇变化。在站桩过程中,还加强相关科学、医学和解剖学知识的学习、研究和掌握,加强了与各门派、各功友间的交流、沟通和学习,从而对站桩等气功相关修炼问题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体认,对人体微循环与经络、血液与组织液、毛细血管自节律运动规律和子午流注规律关系,以及人为什么会得癌症、气功为什么能够治疗癌症等世界级医学难题在理论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站桩是一种性命双修的独立的气功功法,虽然其姿势只有一个简单的胸前抱圆动作,但式简效宏:不要意念,无需收功,可以边看电视、听音乐边站,对年龄、性别、修炼环境、场地、季节和时间都没有特殊要求。凡有缘人只要选择并终身站桩,那么达到健身强体、益寿开悟和大幅提高生命质量绝对不是一个梦
  国际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也给站桩等中国传统养方法带来了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网络上站桩网友也在无数量级的日益增多,QQ站桩群也由过去的一个群,发展到如今的五个群(超级群的建立也正在酝酿中)。虽然这些网友们对站桩热情度和积极性很高,但对站桩和其它功法修炼中的相关知识却知之甚少,尤其对在站桩过程中身体出现的各类反应感到困惑和盲然,更有少数桩友把站桩中出现的正常的身体反应特别是头部反应当成了气功偏差,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站桩在国际互联网上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为此,无量将自己站桩四年多、4000多小以及几十年来对气功等修炼问题的体会和诸桩友的交流心得,集成《我对站桩等气功修炼问题的体认》一文予以刊发,供今后有缘于站桩和气功修炼的缘友们参考和借鉴,旨在为更好地推动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养方法而尽绵薄之力!

1. 下根器者的修炼福音——百练不如一站点击:412 回复:0

人的天生禀赋各不相同,学知识有智商高低之分,练功有上、中、下根器之别。曾庆余先生在《气功报》上发表的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一文介绍说,通过天目透视,上根器人经络粗壮,在5— 10毫米之间,穴位大如蚕豆,对气特别敏感,因而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但这种人很少,绝大部分人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经络细小,只有2毫米左右,穴位小如绿豆,对气迟钝,因而得气慢,上功也慢。曾先生说他自己就曾是下下根器人,老老实实地从站桩功练起,经络粗度从原来不足1毫米逐步增至5. 5毫米,全身气感明显,一天24小时均能感到有气在体内周流不息。在此基础上,再练静功,一上坐即有气感,就能顺利入静。从此,已年近花甲的他逐步登堂入室,造诣颇深,已成为业余的气功名家。
我在此文的启示下,意识到自己亦在下根器之列,于是放弃了复杂功法,也老老实实地练起了曾先生在该文中推荐的高位马步站桩功,此功简单而效显,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可边练边看电视、听音乐或轻声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练功。开始时一次只练1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以身热汗欲出为度。只要按法摆好架势,就能以形引气,启动气机,激活经络,引发真气运行,气行血行,血行气盛,不一会,浑身上下气血涌动,直达四肢末梢微循环系统,关节百骸豁然贯通,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内涵。体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久治未愈的颈椎病、关节炎、气管炎等病均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此功马步下蹲,会阴、尾间部位放松,促进和增强了督、任二脉的循环功能,很自然地通了小周天,正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站桩功练的是后天之气,识神为主,属有为之法;静功则练的是先天之气,元神为主,属无为之法。我在练站桩功有了明显气感后,同时练起了曾先生在文中推荐的静功—“命蒂呼吸法”.“命蒂指的是脐,其练法是,调匀呼吸后,慢慢吸气,观想气从脐入,沉于丹田,闭气若干秒,体察体内气功反应,然后慢慢呼气,观想气在丹田内旋运。如此往复循环,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的境界,直至忘我忘息。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妙觉横生,过去是求之不得,而今是不求自得。
我也曾将此文章介绍给几位功友,两个多月后,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他们所患各种病症均不治而愈,气运百病自消,气感日益旺盛。其中一人练的武当自然外气功,也是马步站桩架势,只是掌握开合变化不同,他除了获得站桩功的一切效应外,还初步掌握了发放外气的本领。现在他们都已开始加练命蒂呼吸法,动静兼练,一上坐,体内即有微妙感应,热、胀、麻、甚至经气流动感,兴致很浓,杂念不排而自排,渐渐觉得身心泯然空寂,进入静境,不像以前那样久坐无气感,象一段枯木头,练功如受罪了。
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古以来流传的百练不如一站,确是初学气功者的速成之法,是中下根器人练功少走弯路乃至登堂入室的阶梯。
摘自1996年第5期《气功》杂志第231·马跃·
注:在此文刊发之时,无量谨向gongsui先生表示感谢!!由于你在理法与实践中的帖子,这才使得无量下到了久违的《气功》杂志,并隆重向那些与无量一样在多年气功修炼过程中,没有找到一种正确的方法的下根器的有缘的朋友们推荐此文,并预祝大家在掌握了这种正确的练功方法后,目标专一,以苦为乐,循循渐进,取得成功!!
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
曾庆余
人根有利钝,道无而北祖。大道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也由天”———“ ,即天生秉赋 、根器 。这是客观存在。有慧眼的老师父都愿意收上乘根器人为徒。
上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经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百分这七八十都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笔者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领略过这些苦处 。好在并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饭一样,每天必须练上一阵。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渐有所悟对气迟钝的中、下根人从基本命功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等于速成 ,离神、秘、奇远一点愈能较快地上进。
经络有宽窄,人人各异之。笔者常以万事万物万人万书为师,未拜过老师。进行气功实践以后,一两年尚无明显气咸,再加一两年,才逐渐进入功境。同时也体悟到,入门练功的后天意识后天气旨在于减少耗能,增加储能,强身健体,无成而成。再进一步,始于有意,终于无意,识神寂而元神显、元气生:玄关窍开,元气激发,自动循经运行,进入先天意识(无意识)先天气得其一,万事毕的更高功境,从一般的强身健体向脱胎换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华。
受了气功的福泽,则发愿以气功的福慧润泽四方,笔者在习练气功的同时也教练气功。各家功法,任君选用,因人施教,徒弟门当中开天目、出功能、结金丹者大大的有。
为探索气功之秘与迹,常教开了天目的徒弟们进行透视,发现了气功效应的许多秘密: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经络细小的人,穴位小如绿豆,对外界信息、包括邪气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练起功来得气慢,进展慢,更谈不上出功能。这类人身体健康,性格坚强,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气功。
笔者练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气咸,经多人透视,经络已增宽至2毫米多一点了。五六年后,又增至5.5毫米,色泽也由白变红。这时气咸已悲常明显,24小时都感到有气体内周转不息,精神、体质都有明显变化。眼镜已由400度减至150度,成天看书、写字仍字迹清晰。有时也可不戴眼镜,字迹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对于年近花甲的我,其视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认为是不小的收获。
百练不如一站
气功下手功夫可谓浩如烟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生活中的广大在职者很难抽出富裕时间来练复杂的功法,笔者主张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站桩,式简而效宏,外静而内动;血液由内脏流向四肢,并远达末梢微循环系统,且具整体效应。
站桩,以形引气———摆好架势既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加之闭目塞听,不思不想,后天气与先天气兼练。以形引气,重在架势,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笔者推荐高《马步站桩功》: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臂微后坐,腿微下蹲,双掌指尖相对置于腹前呈抱球状;轻闭双目,自然呼吸。时间30——60分钟以上。
内气发动时,循经络流注形成经络磁场相互感应出现外动,这是在调治疾患、协调脏腑功能、平秘阴阳,就不要死站,而应顺其自然———;直至气机停运,随机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经络不很宽粗,形成的经络磁场也不太强,不会出现大而持续很久的外动仪态。即使出现较大的外动而又无人指导时,自己觉得难以把握可把眼睛睁开,睁眼跑神,能量释放,外动很快就减小下来。
一俟站桩理法、要领掌握纯熟,并有明显气咸,已经入门以后,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随时随地、不拘任何姿态、一放松膝部站着气咸就会出现,此时尽可因地制宜地站练。这样站练下去,持之以恒,再迟钝的人,三五个月,一年两载,即会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动以练气静以养气。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练静功,很难过入静关。久坐无气咸,容易生厌烦,极易导致放弃。
当练桩功得气以后,再坐(卧)练静功,体内即有感应,兴味自然就浓了。有兴趣者不妨试练命蒂呼吸法。(注:此法在上篇已介绍)
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杂念不排而自排,从此渐入佳景,妙觉横生。
广大中下根器人内气尚不充足之时,暂时放一放大法、秘法、神通、法术之类,坚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桩功入门,持之以恒,就是速成万事起头难,入门得气以后,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气功义理,练功方法得当,仍有希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放下出奇迹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应  站桩的诀窍 
       
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不是自己去寻找功夫.   
至于自己,需要做到的就是放松,全身放松,骨骼放松,骨髓放松.    放松的意思,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软骨病.    因为放松就是自然而然的站立,站到一定时候,一定程度.    身体的体质自然而然的开始加强.骨骼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坚固,骨力越来越强劲许多人总是希望自己炼成一身不可思议的功夫.    却又一个一个的希望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一下子能成功.    事实上,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强大不可思议的功夫往往都是从一点一滴中积累出来的结果.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最伟大的成功却是从一点一滴中产生的。

站桩的方法
        站桩是练习内功的好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人体潜在的生命原动力,增强内劲。内功是外功的基础和源泉,内功过人,外功即可如虎添翼。因此,掌握站桩要诀、提高站桩质量,十分重要。

      
站桩的地点随处都行,不过最好选择有山有水有树有花草的地方,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地方,选择一个比较清净的地方,选择一个你愿意去的地方。

       
站桩面向哪里由自己选择。面向太阳出来的方向,或者面向自己喜欢站的方向都行。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目标,面向这个目标站桩。如果在树林里站桩,可以面向你所喜欢的绿色,绿色养眼,可收一举两得之功效。

       
站桩时,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向内微微弯曲,慢慢上举,与胸同高。两手自然伸开,掌心相对,或与中丹田相对。全身自然放松,心静如水。要注意松不是软,松不是散。松是舒展,是舒松筋骨,是向外延伸而使气血畅行无阻。如果丢掉舒展,松只能成为松软无力、干瘪软缩。少许,两掌心就会感到微微发热,这是毛细血管扩张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双手握不住拳头。站一会儿,两掌心可以慢慢向下少许,慢{曼下按,就像按着大气球一样。再过一会儿,两手可以继续慢慢向下,掌心相对或与下丹田相对,眼帘下垂,意守丹田,松静自然。全身放松,顺其自然,逐渐达到忘我的境界。

         站桩要由意念来导引。意就是气,守意就是守气,守气就是守神,守神就是养生。站桩要求松静,松是轻松其体,静是清虚其心。站在那里,双臂微微弯曲,掌心在胸前相对,好似顶天立地怀抱大树。双臂向内用力,就能把大树抱细;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树拉粗。有时意念下沉丹田,或通过双腿一直沉到脚跟,向下深入无限远;然后,脚踩,腿蹬,腰挺,头顶,力量通过中枢神经一节一节一直达到大椎,通过双肩、双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后再从指尖一点一点慢回到脚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达到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境界,身前身后有了什么动静,不用睁眼就清楚明白。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双臂微微发凉,那是浑身的火气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气,一身就有了精气神,就会身强力壮。

        
站桩还要配上呼吸。吸,细而匀长,吸天地之灵气,一直吸人丹田滋润全身。两手微微分开,觉得全身膨胀、顶天立地,双目眺望远方山头,感到自身高大无比,甚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有时可以采取体吸法、胎吸法、龟吸法,或用五心百孔去吸,仿佛吸入天地万物能量,全身觉得融和通畅。有时候,太阳出来了,仿佛一缕阳光注入体内,这就是采日之精华。呼,两手微微相合,身体缩小,气往下行,通过涌泉、劳宫向外发放或向五心充足。就这样,随着呼吸松静开合,全身变大、缩小,变大、缩小,有着一种松绵软麻、舒适轻盈的感觉,守我自然之躯,养我浩然之气,从而达到协调全身、统一机能之目的。

         站桩的最高境界是陶醉,是忘我,是达到天地人极度的和谐与统一。松静自然,舒眉垂腮,似静非静,似动非动,似想非想,似看非看,似站非站,似练非练,不聚不散,不持不懈,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去享受自然,去调身、行气、养神。陶醉于幽静美境之中,陶醉于清爽空气之中,仿佛自己已经同四周的空气融为一体,已经同高山大河融为一体,已经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已经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

        
站桩时间的长短没有硬性的规定。想站就多站一会儿,不想站就少站一会儿,一般不少于五分钟就好。站完了,双手可从前胸往下推拿几次,按揉丹田,顺时针揉几圈,逆时针揉几圈。然后双手叉腰,按揉命门,从腰部向后向下推拿几次,一直推到尾骨。最后,十指梳头,上下叩齿,再搓搓双手,搓搓脸,搓搓额头、眉眼、鼻子、两颊、后耳、脖子、后脑勺等,浑身轻松舒适。

        
站桩有法又无定法,法无定法是真法。想在哪里站就在哪里站,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站到一定功夫,即可达到脱规而守规、随心所欲的境界。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可以益智,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站桩的好处

 

2.                                    佛教、禅宗、密宗、瑜伽、道家以及数百种气功均以站桩为其基本功,站桩锻练而产生的功能及效验兹例如下:1. 下根器者的修炼福音——百练不如一站点击:412 回复:0

人的天生禀赋各不相同,学知识有智商高低之分,练功有上、中、下根器之别。曾庆余先生在《气功报》上发表的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一文介绍说,通过天目透视,上根器人经络粗壮,在5— 10毫米之间,穴位大如蚕豆,对气特别敏感,因而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但这种人很少,绝大部分人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经络细小,只有2毫米左右,穴位小如绿豆,对气迟钝,因而得气慢,上功也慢。曾先生说他自己就曾是下下根器人,老老实实地从站桩功练起,经络粗度从原来不足1毫米逐步增至5. 5毫米,全身气感明显,一天24小时均能感到有气在体内周流不息。在此基础上,再练静功,一上坐即有气感,就能顺利入静。从此,已年近花甲的他逐步登堂入室,造诣颇深,已成为业余的气功名家。
我在此文的启示下,意识到自己亦在下根器之列,于是放弃了复杂功法,也老老实实地练起了曾先生在该文中推荐的高位马步站桩功,此功简单而效显,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可边练边看电视、听音乐或轻声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练功。开始时一次只练1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以身热汗欲出为度。只要按法摆好架势,就能以形引气,启动气机,激活经络,引发真气运行,气行血行,血行气盛,不一会,浑身上下气血涌动,直达四肢末梢微循环系统,关节百骸豁然贯通,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内涵。体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久治未愈的颈椎病、关节炎、气管炎等病均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此功马步下蹲,会阴、尾间部位放松,促进和增强了督、任二脉的循环功能,很自然地通了小周天,正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站桩功练的是后天之气,识神为主,属有为之法;静功则练的是先天之气,元神为主,属无为之法。我在练站桩功有了明显气感后,同时练起了曾先生在文中推荐的静功—“命蒂呼吸法”.“命蒂指的是脐,其练法是,调匀呼吸后,慢慢吸气,观想气从脐入,沉于丹田,闭气若干秒,体察体内气功反应,然后慢慢呼气,观想气在丹田内旋运。如此往复循环,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的境界,直至忘我忘息。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妙觉横生,过去是求之不得,而今是不求自得。
我也曾将此文章介绍给几位功友,两个多月后,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他们所患各种病症均不治而愈,气运百病自消,气感日益旺盛。其中一人练的武当自然外气功,也是马步站桩架势,只是掌握开合变化不同,他除了获得站桩功的一切效应外,还初步掌握了发放外气的本领。现在他们都已开始加练命蒂呼吸法,动静兼练,一上坐,体内即有微妙感应,热、胀、麻、甚至经气流动感,兴致很浓,杂念不排而自排,渐渐觉得身心泯然空寂,进入静境,不像以前那样久坐无气感,象一段枯木头,练功如受罪了。
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古以来流传的百练不如一站,确是初学气功者的速成之法,是中下根器人练功少走弯路乃至登堂入室的阶梯。
摘自1996年第5期《气功》杂志第231·马跃·
注:在此文刊发之时,无量谨向gongsui先生表示感谢!!由于你在理法与实践中的帖子,这才使得无量下到了久违的《气功》杂志,并隆重向那些与无量一样在多年气功修炼过程中,没有找到一种正确的方法的下根器的有缘的朋友们推荐此文,并预祝大家在掌握了这种正确的练功方法后,目标专一,以苦为乐,循循渐进,取得成功!!
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
曾庆余
人根有利钝,道无而北祖。大道修之有易难,须知由我也由天”———“ ,即天生秉赋 、根器 。这是客观存在。有慧眼的老师父都愿意收上乘根器人为徒。
上上根器人,对气特别敏感,习经练任何一门气功理法,不但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即使无师也能自能;照本宣科也能契入上乘佳境。这样的天生灵根者较为稀少。百分这七八十都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对气迟钝,练功得气慢,上功慢,即使在大师的带功报告场中也感觉不深,无动于衷。
笔者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下下根器人,充分领略过这些苦处 。好在并未因此而灰心,仍然像吃饭一样,每天必须练上一阵。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渐有所悟对气迟钝的中、下根人从基本命功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等于速成 ,离神、秘、奇远一点愈能较快地上进。
经络有宽窄,人人各异之。笔者常以万事万物万人万书为师,未拜过老师。进行气功实践以后,一两年尚无明显气咸,再加一两年,才逐渐进入功境。同时也体悟到,入门练功的后天意识后天气旨在于减少耗能,增加储能,强身健体,无成而成。再进一步,始于有意,终于无意,识神寂而元神显、元气生:玄关窍开,元气激发,自动循经运行,进入先天意识(无意识)先天气得其一,万事毕的更高功境,从一般的强身健体向脱胎换骨、永固命根的境界升华。
受了气功的福泽,则发愿以气功的福慧润泽四方,笔者在习练气功的同时也教练气功。各家功法,任君选用,因人施教,徒弟门当中开天目、出功能、结金丹者大大的有。
为探索气功之秘与迹,常教开了天目的徒弟们进行透视,发现了气功效应的许多秘密:凡是对气敏感、很快出自发功的人,经络都很宽粗,在5——10毫米之间;中等敏感型人其经络宽粗度在2——5毫米之间;迟钝型人的经络不足2毫米。我的经络粗度不足1毫米,像一根光亮的银丝;而敏感型人其经络似一条条闪光的亮带。
经络宽粗的人,其穴位大如蚕豆,对外界信息——特别是对邪气极为敏感,故而容易罹病。但是这类人一旦练起功来,入门快、上功快、祛病快,出功能也快。可以说,凡是容易犯病的人,大都属根器上乘的人。
经络细小的人,穴位小如绿豆,对外界信息、包括邪气也不敏感,因而不易犯病。但练起功来得气慢,进展慢,更谈不上出功能。这类人身体健康,性格坚强,很少生病,不大容易相信气功。
笔者练功三年多,才初步有了气咸,经多人透视,经络已增宽至2毫米多一点了。五六年后,又增至5.5毫米,色泽也由白变红。这时气咸已悲常明显,24小时都感到有气体内周转不息,精神、体质都有明显变化。眼镜已由400度减至150度,成天看书、写字仍字迹清晰。有时也可不戴眼镜,字迹的清晰度稍差一些。对于年近花甲的我,其视力比起十年前尤佳,自认为是不小的收获。
百练不如一站
气功下手功夫可谓浩如烟海,高、超、神、秘、速成———,令人目不暇接。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生活中的广大在职者很难抽出富裕时间来练复杂的功法,笔者主张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站桩,式简而效宏,外静而内动;血液由内脏流向四肢,并远达末梢微循环系统,且具整体效应。
站桩,以形引气———摆好架势既可激活经络、引发真气;加之闭目塞听,不思不想,后天气与先天气兼练。以形引气,重在架势,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
笔者推荐高《马步站桩功》:站与肩宽,脚呈八字(内八字),臂微后坐,腿微下蹲,双掌指尖相对置于腹前呈抱球状;轻闭双目,自然呼吸。时间30——60分钟以上。
内气发动时,循经络流注形成经络磁场相互感应出现外动,这是在调治疾患、协调脏腑功能、平秘阴阳,就不要死站,而应顺其自然———;直至气机停运,随机自然收功。
中、下根器人经络不很宽粗,形成的经络磁场也不太强,不会出现大而持续很久的外动仪态。即使出现较大的外动而又无人指导时,自己觉得难以把握可把眼睛睁开,睁眼跑神,能量释放,外动很快就减小下来。
一俟站桩理法、要领掌握纯熟,并有明显气咸,已经入门以后,形式就不那么重要了,随时随地、不拘任何姿态、一放松膝部站着气咸就会出现,此时尽可因地制宜地站练。这样站练下去,持之以恒,再迟钝的人,三五个月,一年两载,即会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动以练气静以养气。中、下根器人下手即坐练静功,很难过入静关。久坐无气咸,容易生厌烦,极易导致放弃。
当练桩功得气以后,再坐(卧)练静功,体内即有感应,兴味自然就浓了。有兴趣者不妨试练命蒂呼吸法。(注:此法在上篇已介绍)
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境界,杂念不排而自排,从此渐入佳景,妙觉横生。
广大中下根器人内气尚不充足之时,暂时放一放大法、秘法、神通、法术之类,坚持以既不奇也不秘的站桩功入门,持之以恒,就是速成万事起头难,入门得气以后,深造就容易了。中、下根器人只要真通气功义理,练功方法得当,仍有希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放下出奇迹的期望)契入甚深境界,取得相应  站桩的诀窍 
       
功夫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而不是自己去寻找功夫.   
至于自己,需要做到的就是放松,全身放松,骨骼放松,骨髓放松.    放松的意思,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软骨病.    因为放松就是自然而然的站立,站到一定时候,一定程度.    身体的体质自然而然的开始加强.骨骼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坚固,骨力越来越强劲许多人总是希望自己炼成一身不可思议的功夫.    却又一个一个的希望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一下子能成功.    事实上,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强大不可思议的功夫往往都是从一点一滴中积累出来的结果.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最伟大的成功却是从一点一滴中产生的。

站桩的方法
        站桩是练习内功的好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人体潜在的生命原动力,增强内劲。内功是外功的基础和源泉,内功过人,外功即可如虎添翼。因此,掌握站桩要诀、提高站桩质量,十分重要。

      
站桩的地点随处都行,不过最好选择有山有水有树有花草的地方,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地方,选择一个比较清净的地方,选择一个你愿意去的地方。

       
站桩面向哪里由自己选择。面向太阳出来的方向,或者面向自己喜欢站的方向都行。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看的目标,面向这个目标站桩。如果在树林里站桩,可以面向你所喜欢的绿色,绿色养眼,可收一举两得之功效。

       
站桩时,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向内微微弯曲,慢慢上举,与胸同高。两手自然伸开,掌心相对,或与中丹田相对。全身自然放松,心静如水。要注意松不是软,松不是散。松是舒展,是舒松筋骨,是向外延伸而使气血畅行无阻。如果丢掉舒展,松只能成为松软无力、干瘪软缩。少许,两掌心就会感到微微发热,这是毛细血管扩张了,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双手握不住拳头。站一会儿,两掌心可以慢慢向下少许,慢{曼下按,就像按着大气球一样。再过一会儿,两手可以继续慢慢向下,掌心相对或与下丹田相对,眼帘下垂,意守丹田,松静自然。全身放松,顺其自然,逐渐达到忘我的境界。

         站桩要由意念来导引。意就是气,守意就是守气,守气就是守神,守神就是养生。站桩要求松静,松是轻松其体,静是清虚其心。站在那里,双臂微微弯曲,掌心在胸前相对,好似顶天立地怀抱大树。双臂向内用力,就能把大树抱细;向外用力,又能把大树拉粗。有时意念下沉丹田,或通过双腿一直沉到脚跟,向下深入无限远;然后,脚踩,腿蹬,腰挺,头顶,力量通过中枢神经一节一节一直达到大椎,通过双肩、双臂回到手心和指尖,然后再从指尖一点一点慢回到脚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时候,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去感受,达到不看而见、不听而闻的境界,身前身后有了什么动静,不用睁眼就清楚明白。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双臂微微发凉,那是浑身的火气都消除了。消除了火气,一身就有了精气神,就会身强力壮。

        
站桩还要配上呼吸。吸,细而匀长,吸天地之灵气,一直吸人丹田滋润全身。两手微微分开,觉得全身膨胀、顶天立地,双目眺望远方山头,感到自身高大无比,甚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有时可以采取体吸法、胎吸法、龟吸法,或用五心百孔去吸,仿佛吸入天地万物能量,全身觉得融和通畅。有时候,太阳出来了,仿佛一缕阳光注入体内,这就是采日之精华。呼,两手微微相合,身体缩小,气往下行,通过涌泉、劳宫向外发放或向五心充足。就这样,随着呼吸松静开合,全身变大、缩小,变大、缩小,有着一种松绵软麻、舒适轻盈的感觉,守我自然之躯,养我浩然之气,从而达到协调全身、统一机能之目的。

         站桩的最高境界是陶醉,是忘我,是达到天地人极度的和谐与统一。松静自然,舒眉垂腮,似静非静,似动非动,似想非想,似看非看,似站非站,似练非练,不聚不散,不持不懈,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去享受自然,去调身、行气、养神。陶醉于幽静美境之中,陶醉于清爽空气之中,仿佛自己已经同四周的空气融为一体,已经同高山大河融为一体,已经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已经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

        
站桩时间的长短没有硬性的规定。想站就多站一会儿,不想站就少站一会儿,一般不少于五分钟就好。站完了,双手可从前胸往下推拿几次,按揉丹田,顺时针揉几圈,逆时针揉几圈。然后双手叉腰,按揉命门,从腰部向后向下推拿几次,一直推到尾骨。最后,十指梳头,上下叩齿,再搓搓双手,搓搓脸,搓搓额头、眉眼、鼻子、两颊、后耳、脖子、后脑勺等,浑身轻松舒适。

        
站桩有法又无定法,法无定法是真法。想在哪里站就在哪里站,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站到一定功夫,即可达到脱规而守规、随心所欲的境界。

        
站桩不仅可以增强内劲,而且可以健脑,可以益智,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能量。长期坚持,自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站桩的好处

 

              佛教、禅宗、密宗、瑜伽、道家以及数百种气功均以站桩为其基本功,站桩锻练而产生的功能及效验兹例如下:

一、身体发热:初站桩后,初步感觉热气弥漫逐渐及与腰胯、小腹盎于背以及周身四肢,继使自身之元气充及五梢(五梢者舌为肉梢,齿为首梢,为筋梢,为血梢,十指为神经末梢。)充沛之热以关元、气海最明显。

二、周身发汗:体温增高,热能可通达全身,畅及四肢,周身皮肤毛孔开,透出微汗,出汗不宜过多,以汗透毛皮为度,初步可治疗伤风感冒,经常练功者能遍烧全身,汗流如雨,湿透衣裤,可永绝感冒。

三、唾液增加:站桩入静嘴似笑非笑、齿微叩、舌往上微卷、唾液自然增加,自如泉涌,其味清洌,久则甘甜,具生长荷尔蒙及助消化之功效,唾液增加时,可缓缓吞下,不生津时可用舌满口搅动,使之再生,称为神龙搅海

四、健全脾胃:站桩放松入静,锻炼肝胃脾,健全脾胃,增进食欲,强固整个消化系统机能,可使胃肠蠕动功能加快产生肠鸣,发动胃气,如打噎呵气等现象,久之可永绝肠胃病。

五、降低血压:缓和呼吸、降低血压、柔和血管、松驰神经。脑下垂体内分泌均衡活动,使淋巴腺、甲状腺、肾上腺恢复健康,调和气血、旺盛血液、防治血管硬化,使血压恢复正常。

六、强健心脏:松静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力,心脏跳动缓慢,增加休息,心机能得以休息,保证血液循环正常。

七、打通督任二脉:经络通顺,能透尾闾,循夹脊神经穴位通路盎于背,达于顶,复循会阴尾闾运行不止,可使上元神气、中元心气、下元肾气接通为一,可还精补脑。

八、补肾益精:精为命宝,精衰则神衰则万病生,站桩功则在补精补肾、益阳壮阳、添髓活髓、恢复元神、增强体魄。

九、补脑安神:站桩可使大脑安静下来,得以休息,加深睡眠,此一安静壮态不同于睡眠和一般休息,系一种特殊的入静放松,是特殊性内仰状态,可使大脑皮质神经得到特殊的休息,使其运动转向机能的恢复,能量的消耗转向能量的贮存和补充,故能补脑安神,对失眠神经衰弱得到恢复。

十、返老还童:站桩可以防止衰老及延缓衰老,人所以衰老主要是细胞新陈代谢功能衰退,骨髓干枯内分泌荷尔蒙不足所致,站桩功可自生荷尔蒙,旺盛内分泌腺,充实骨髓,活泼中枢神经,鼓荡血气,增强生命代谢功能,疏通经络,旺盛精神,永葆青春。

十一、培补元气:站桩功可使元气通达全身,使全身气脉通顺,通畅无滞,内脏五官、四肢筋骨经脉以至末梢神经,无不贯到,而收到整体锻炼又不费力(各种运动均需力气,用力则伤身)。(窦世明/文)

《站 歌》 曰:


线


 

 



《站 歌》 曰:


线


 

 

的成就。

站桩功,极容易:自然立,脚平行,  
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  
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  
眼半闭,也可以,两手抬,腋半虚,  
手高处,不过肩,手低处,不过脐,  
手离胸,一卡距,两手间,一卡齐,  
手指间,夹烟似,嘴微闭,鼻呼吸.  
 
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  
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  
 
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  

 

两膝放松意上提,

身形稳固不伤膝,

 舒腰你先想尾闾,

松腹就去想肚脐,

坐跨再来想环跳。

函胸意在膻中穴,

拔背大椎贴衣领。

晃动身体找感觉,

脊椎逐节向上拔。

 头正颈直目平视,

百会接天虚灵顶。

眉心舒展面带笑。

 远处声音收耳底。

用心体会三路【手。脚。百会穴】宇宙能量进入下丹田的感觉。如果两臂发酸时,可移意念在合谷。心领神会,放松。

  

(一)站桩【守中土】

            

             定之方中足有根,   先明四正进退身。

             抨捋挤按四正手,   须费功夫得天真。

             身形腰顶皆可以,   粘黏连随意气匀。

             运动知觉来相应,   神是君来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   天然乃武并乃文。

                    

                     二)    无极桩

             

             脚踩大地头顶天,   立腰竖项胸微含

             心静体松无杂念,   天人合一乐安然

 

                     (三)    太极桩

 

             无极一动太极生,   两臂园撑抱前胸。

             开中寓合阴阳劲,   松静沉稳坐如钟。

 

                     (四)    开合桩    

                          

             相吸相系细揣摩,   向外抨开向里合。

             开时吸气小腹鼓,   合时呼气尽收合。

                     

                     五)    升降桩

            

             心静体松排杂念,   升降如同水与船。

             水涨船高缓缓起,   水落船低徐徐按。

                     

                     六)    虚步桩

 

             升降开合阴阳间,   三尖相对力求严。

             吸沉丹田呼贴脊,   手挥琵琶用心弹。

                    

                     (七)     行功

             两手相背贴命关,   屈膝正身头顶悬。

             步若猫行轻如鸿,   如履薄冰临深渊。

 

          以上口诀背熟反复实践,必获大益。有诗为证:

 

             太极功法无妙玄,   水滴恒久把石穿。

             贵在坚持天天练,   身轻体魄寿自添

 

 

 

1,关于站桩。

     站桩有坐卧站三类,以站为主。全身力的运用,脊椎是个关键。拳谚云,起于脚,运于脊,形于手。看着是手打人,实际力量应是从脊椎发出来的。什么时候你能从脊椎发出力来,你就上了一层搂。可以这么说,懂得用运脊椎,一般的练家恐怕就都不是对手了。在武术来说,也就算进了一个门槛。手是大树的枝干的梢头,手能有多大力?加上胳膊,力量也大不到那里去,脊椎是大树主干。坐着比较难找出脊椎力量的运用来,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关于脊椎在站桩的调整,前面已说,不再赘述。

    站桩时,后脚跟不要吃力,身体重力在脚尖之后的前脚掌上。脚跟是虚的。似踩地非踩地。站着脚麻。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可能跟站的姿势有关。应该是以舒服为好。力量过于下坠,时间长了就会不舒服。拳谚云,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头顶好像是杂技演员顶着碗水,顶不正了水就要撒,这样头就中正了,头中正了,上面似有个东西向上轻轻牵引,虚虚领着,呼吸的气沉向丹田,五脏六腑才舒服。在站的时候,整个身体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站的时候,身上那个地方不舒适,自己调整到舒适的程度。酸胀麻,都算是正常的,但不能太过,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太过说明站姿有些问题。

     开始傻站就行,别考虑那么多。傻人才出功夫呢。站得飘飘欲仙,那时再考虑脊椎等问题,才有效果。站桩没几个月,其他都谈不上。

    站桩环境幽静为好。尤其在高山之巅,感觉美极了。眼界开阔,胸怀也为之开阔。但这样的条件城市人不长有。夜间在高楼凉台上的感觉也不错。周围视野开阔,夜阑人静,精神不放自大,天人和一的感觉容易体会。我再说一遍,天人和一,精神放大,是拳术里非常重要的感觉,对练习力量有不练自得之功,气不练自在,劲不练自长,全在这里面。

2
,关于没有练过拳术的人。

 

      我的建议是,参加个拳击训练班,或参加中国式摔跤训练班。有些击打动作必须有教练指导,老老实实练上几个月,自己瞎琢磨效果比较差。既然只是防身,不要到武术训练班。散打训练班当然也可以。实际对打几次,你才明白真打起来是怎么回事。仅仅坐在家里想是不行的。我个人比较偏向拳击和中国式摔跤,不是非常看好散打。也可能是我的偏见。此外,再按照我介绍的练习站桩。如何单纯练习速度和力量?拳击里有一套教法,我是不大赞同的,作为学员,知道和应付教练就行了,不必认真去练。等你站桩有一定程度了,慢慢就回理解速度和力量是怎么回事了。

    站桩到一定程度,身上抗击打能力非常强,这是站桩的副产品,不用追求,自然得来。站桩到一定程度,有气感,不必理会。任其自然。有时气由脊椎两侧向上拱,有的人反应比较大,有的反应比较微。早年我练时,有位师兄站在那里,上身前后打摆,说是被气撞的,看的我们一群直笑。
-----------------

     
站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并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总结,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锻炼目的和功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桩的首要要求,就是对姿势的要求,而且这些对姿势的要求,哪怕以现代科学看来,都是那么的符合人体自然规律,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我们知道,人体在精神和体力的劳作后,需要进行休息补充,才能持续。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类所做的行为,以免人类不知劳累而尽情浪费肌体能量只到竭尽死亡。当人类关注到自己健康的时候,就会把被动的睡眠变为主动的休息,而睡眠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人体的疲劳,就在于它是人身心尽可能放松的结果,因为身心的放松,对放弃了气血运行的干扰,而使气血运行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收敛能量浪费和修复劳损的肌体。如果我们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补充、修复当天的损耗和劳损,那么肌体就会带伤工作,如果日复一日的损耗、劳损得不到补充和修复,当消耗和劳损积累到肌体无法承受和自我恢复的时候,疾病也就爆发了。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不知道锻炼修补劳损的人来说,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法。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果人们能过主动的在劳作时,尽可能少的消耗体能,尽可能少的产生劳损,那么我们生病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如果人们能在更多的时候,模仿甚至超过睡眠的放松状态,那么恢复体能和修补劳损的几率就会更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生病的几率就会更加的减少。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明了气血运行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并避免劳损,那么,我们健健康康享天年的愿望就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上面的道理,就是为了说明,锻炼的大原则,那就是松、静、自然。
  
    唯有松静了,五劳七伤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气血运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了,才能保证肌体不受到伤害。松、静、自然,也就成为传统健身锻炼的总原则了。虽然这个大原则,为了特定的目的,为了发挥人体特定的功能,有些锻炼方法会局部、暂时的有所变通,但是最终的总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松,就是说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静,就是在站桩过程中,尽量的保持意识的安静或专一。当然也最好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心神专一安静。自然,就是在锻炼过程中,严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为的强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体内气血运行。


 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前面说到了姿势与健康,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口诀,如头顶虚悬、双目垂帘、舌顶上腭、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腋开跨、舒指松腕、尾闾中正、宽胸实腹、顺臀溜胯等等。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口诀俗语,来说说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头颈:头顶虚悬、虚灵顶劲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诀,就是说,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在空中一样,转动轻灵,不对颈椎产生额外的压力,这样,颈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我们知道脊柱内部神经异常丰富,人体的中枢神经通过这些神经对躯干进行指挥反馈,头顶虚悬,因为保持了颈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体不受外力压迫而变形,不至影响神经和保持脊髓通量。颈部的不良姿势习惯,会造成诸如神经压迫,大脑营养不良等相关的情况发生,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我们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我们通常习惯把头向后微仰,下颌前翘,这样的姿势造成颈椎过分向后弯曲,长期的不良习惯,使颈部筋肉供血不畅、僵滞扭曲,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当你稍微活动颈椎,就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还有些人转动颈部时会感到颈部嘎嘎有声,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有的老师说,微微收一点下颌,其实也是为了做到这个要求。还有的老师说,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领子靠,也是在引导我们做好虚灵顶劲。

 

      面:面带微笑是人体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面带微笑还能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觉,从而也能反馈给你良好的场能信息。面带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眼:在锻炼时,一般讲究先眼光内收(也就是眼光从望远到渐近只到收回颅内),再双目垂帘,也就是说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不加紧闭的意念。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符合局部气血的通畅,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俗话所说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闭目而使精魂不散。也有的锻炼方法因为特殊的原因,或者为了避免闭眼带来复杂的内景而形象心神安宁,要求睁开眼睛锻炼,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东张西望、思想涣散,一样要求眼光收近,一遍宁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锻炼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领。
  
    舌:常常有说舌顶上腭,但是初学者往往因为不习惯反而造成舌头紧张。所以,我们提倡在站桩初始阶段,无需刻意舌顶上腭,只要自然放松即可。等到锻炼到一定程度,因为体内气血运行的原因,到一定时候可能会有自动舌顶上腭的表现出来。即便没有这种力量产生,在站桩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阶段,稍加意念舌顶上腭,也是不迟的。而那时你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领,而不至于因为照顾舌顶上腭反而造成紧张。
  
    肩:一般传统说沉肩,其实就是把肩部放松。肩部的放松有个特点,就是拉长的感觉。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所以传统常常把沉肩坠肘放在一起说。
  
    腋:张腋、虚腋、开腋等等说法,其实就是要求腋不要紧夹,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其实沉肩坠肘做好了,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开腋,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肘:讲肩腋的时候差不多说了,坠肘,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不管摆什么姿势在什么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坠的意念或趋势,以拉长肩臂的特殊经筋。
  
    腕:平直放松。在特殊的锻炼方法时,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时候,腕横纹小指侧也就是尺骨尽处有向前的意念或趋势。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胸背:含胸拔背。怎么体会呢?想象你在抱一株粗于合抱的大树,尽量把臂指放长想要环抱住两手接触的那种感觉。有人形容,你在很多人的公共汽车上抱着孩子,环抱的双臂又要保住孩子,又要抵挡别人挤着孩子的那种感觉。再有,如果说弯腰是胸背向前合拢的趋势,就好像肩胯合拢的趋势,那么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拢、左胯和右胯合拢的趋势,是身体纵向弯曲的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趋势,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意向和趋向,而不是用力想要达到那样的效果。因为可以用力,又违背松静自然的大原则了。应该注意,前面说的种种,都是为了让读者体会什么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样做。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为了胸部更好的放松。

 

      腰:平时我们直立时,腰命门一带是向前弯曲的,站桩时,我们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门向后凸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又要保持前述身体姿势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来配合了。
  
    腹:当前述要领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松,就自然达到要求了。放松放松再放松,就这样,小腹慢慢感到充实,胸部慢慢感到空旷,就是过去常说的宽胸实腹了。
  
    裆:裆部要有撑圆的趋向或意念。
  
    膝:前面说了,为了命门微微的后凸,需要曲膝来配合。一般的讲究,曲膝的程度,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
  
    脚:脚踏实地,无妄用力。一般的桩法讲究两脚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会有不同的角度。身体中心落在脚上,根据不同的桩法要求,落点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涌泉一带,也就是脚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桩法要求用力扒地,则需要根据具体桩法来实施。
  
    腿,由于曲膝,人体的整个重量平时直膝承担,力量多由骨骼对直承担,而屈膝后,参与承担体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会觉得较直立更费劲或容易疲劳。这时候对腿的要求就是紧中求松,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在逐步锻炼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前面我们把身体的各部分姿势要求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没有对胯进行阐述。这是因为对胯的要求比较难体验,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太过注意胯的话反而会引起紧张,所以对胯的具体要求,我们放在介绍具体桩法的时候,在需要的时候另行讲解。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关注呼吸,但不人为的去加强、改变呼吸的状态,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锻炼方法中,才会有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
  
    精神,传统锻炼无一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静、情绪放松、意念专注,保持一种超然怡然的心态。在情绪剧烈变动的时候,不要进行站桩锻炼。
  
    站桩的高度。站桩,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锻炼的细密程度不同,锻炼的效果就不同。一般来说,站的低,费力气,其气粗,练意少(静的程度),反应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松,易入静,其气细,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锻炼效果及功能也不尽相同。
  
    那么,抛开特殊的锻炼方法和目的,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仅从站桩的高度来说,到底选用什么高度,或者说,怎样的高度,能发挥出最好最快的效果呢,站的太低,超负荷未必能达到最佳锻炼效果,站的太高,又担心健身效果太慢,尤其是年轻力壮之人,在人生经历、心智还没有接受或爱好静谧的锻炼方法的时候,怎样找好站桩高度的切入点?其实前人做过很多探索,并且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习惯,比如太极,过去冷兵器时代,练太极也是要真刀实枪的闯江湖的时候,锻炼是少不了低架的,只是到了养生的时代,高架似乎才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太极技击也更趋向松空奥妙。虽然各门各派在传承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都有一些特殊的经验、心得是秘而不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门派生存的观念已经逐渐淡薄,传统的锻炼方法正在被逐渐的公开和融合,有些秘密也就不应该成为秘密了,虽然如此,到目前为止,关于站桩的高度的这个方法,智邦还没有在任何报章杂志网站看到介绍,也就是说,关于这一点,是首次披露。也许读者会说,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的?其实,传统锻炼的有些心得和诀窍一旦你千方百计的探求得到后,觉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其实有很多秘传的诀窍,就是公开说出来,你不知道其用途或作用,也会当作很普通的一句话忽略掉。关于站桩的最佳高度,也应了传统常说的那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虽然太简单,时机确很管用,如果在介绍站桩的时候,平平淡淡告诉你,恐怕你也不会去注意和接受,所以,说了一大堆,只是想要你影响深刻。
  
    站桩的最佳高度,一句话:起跳的高度!
  
    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并非你听到一句话就能彻底明了其中道理,在一句话的基础上,还有相当的解说工作。虽然相对于锻炼内景来说,起跳的高度就是最佳的站桩高度比较容易理解,但还是需要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过的吧。对就是这样,当你原地起跳摸高,就会下蹲,然后尽力向上跳起,这时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吗?这个高度,是最适合你当前的体能体力的高度,是最能发挥你潜能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站桩锻炼,这个高度就是你的最佳切入高度!同样的道理,两脚的最佳宽度应该是多宽呢?想来你读者也猜出答案了,对,摸高起跳时,你自然的用到的宽度就是。但是要从理论上讲,就是肩宽,支撑人体的最佳宽度。
  
    站桩的时辰、场所和方位
  
    中医理论阐明,人体气血运行,不同的时辰,不同经脉的气血旺衰是不一样,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一种锻炼,不同的季节、时辰、方向等等,都应该有相对的站桩时间和方向。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因为人类进化到这个程度,对于自然界各种时空影响的敏感,都已经降低到最便于自我保护的程度,试设想如果人类对自然非常细微的变化都感应强烈的话,是无法适应这个星球的生存环境的。所以,我们进行站桩锻炼,尤其是初级阶段,对于站桩的时辰、场所及方位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在自然时空环境发生剧烈变换时,人体可以轻易的感觉到它的影响,那么,我们进行站桩锻炼,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在户外练功时,应注意空气清新,但应避开风过大的地方,如有树木花草溪流湖泊则较为适宜。冬季如在室内练功,应尽量保持空气新鲜。比如,温度骤变,风雨雷电,雨雪雾霁等等太过时,我们还是应该避开这种剧烈变动的时间进行锻炼。时辰上,精神倦怠、体力劳顿、过饥过饱等等时间,都应该避免进行站桩锻炼。同时还应注意,饭后饭后应隔开半小时左右才宜进行站桩锻炼,站后也不要立即饮水,特别是冷水。练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裤带不宜紧。
  
    每次锻炼坚持的时间
  
    经云: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就是说,人体气血一昼夜要循行人体50次,按照一天24小时计,气血完全循行人体一周大约是0.48小时,大约28.8分钟。我们进行锻炼,一般最好是气血完整的循环周期,也就是说,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完成一个气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钟,加上准备调整以便进入状态,一般锻炼要求不要少于30分钟,就是这个道理。等到锻炼有了心得,能够体会体内的细微变化,就能体会到这个时间周期对人体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静坐杂谈中谈到,静坐半个小时左右,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期,就是因为这时正是进入练功状态的特殊气血阴阳更替的时间,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气血交替不畅而神失濡养,造成心绪烦躁。我们一再强调保证锻炼每次的时间,其道理读者应该明白了,所以大家应该特别注重锻炼的时间,时间,在中国白话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锻炼出功夫
  
    关于站桩的高度,读者往往还会有许多疑问,一般问的最多的是高桩和低桩的锻炼强度和效果的差别。有些人说,我的体力不支,把桩架拿高点,会不会有效果?效果会不会降低?等等。

 

      一般来说,只要身体尚好,能够坚持把桩步站的比较低的,都应该先进行低桩锻炼。原因我们会在【锻炼的层次】相关章节里对相关理论进行探讨,这里只做简单的说明:低桩,按照过去的说法,开始锻炼人体气血比较粗、浅的部分,这样会为今后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着重姿势,对呼吸、意念要求轻浅,调动人体的能量也就比较,这样说大家不要认为这个粗就是层次低,而是如果一开始就锻炼深细侧重意念类的方法,内部的运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把握的,或者说,没有粗、浅的基础,绝大部分人不能很好的把握深细的内部运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低桩引发的气血运动,对身体表浅层次的矫正作用更大,它几乎不给你人为意念干扰的机会,摧枯拉朽般的自己运作,也就是说锻炼身体的作用更直接,更快,更自然,更容易体验到。因为他的锻炼层次更接近的层次,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就最大,特别是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大众,一开始就用着重意念、放松比较容易的锻炼方法,一旦把握不好,往往欲速不达,且在内景复杂的时候哪一把握反而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虽然这么说,高桩锻炼也一样的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只是锻炼的时候要把握要点。若是身体稍差对于低桩有所不适应的人,可以适当抬高桩架,抬高到什么程度为限呢?我们还是用时间来限定。比如有人说,我想从高桩入手,逐渐降低加大锻炼量,那么你可以选择一种高度,你非常努力的可以站上半个小时以上,记住不是轻松达到,而是很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当你能够在这个高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且在适应这个高度身体能够放松后,再加大锻炼量,降低桩架。

 

      为什么练了高桩还要去练低桩,不是高桩锻炼的会深细些吗?其中的道理在一个字,读者锻炼到一定程度,可以琢磨一下这个字。就好比一个大学生,不一定会做中学最难的题目一样。对于身体很弱实在无法进行低桩锻炼的朋友,高桩的锻炼也是可行的。高到什么程度?哪怕只能躺床上不能动的人,勉力能抬起一个手指头,都可以进行桩功锻炼。或者肢体完全不能动,意识清醒,也一样进行桩功锻炼。
  
    这里展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要说明,只要选择了桩功,入手是用一次半小时以上的稍高一点桩架还是低桩累积半小时的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灵活掌握,但是我们依然推荐只要身体能够承受数十秒低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低桩锻炼起。它对你的身体的清理、整理、调理的力度,你会慢慢体验到。
  
    有许多人,对于女性同胞进行传统锻炼多有忌讳,认为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体质,不适合传统健身方法的实践,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可否认,在传统锻炼方法中,有一部分是不适合女性锻炼或不适合女性特殊时期的锻炼,但是我们只要明白传统健身的原理,把握好锻炼的原则,不要选择不适合女性同胞的方法,调整特殊身理情况下的运动量,完全可以实践传统健身功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秘静克女士跟随王乡斋先生进行站桩锻炼,不但治好自己的疾病,而且健康长寿,90多的高龄还能公园教导后辈练习站桩,为推广站桩健身做出卓越的贡献。
  
    站桩,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的锻炼方法。


      桩功是拳术中主要的功法之一,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要想使桩功练好,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身传口授。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高,桩功、内功是必修课。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而言,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性。


        武氏太极拳桩功,是练习知己的功夫,是心静求动,以动求整,以圆培势,自我改变,自我优化的功夫。桩功有调呼吸,蓄吐纳、固精气、壮神色,益气血之功能。通过锻炼,丹田内气充实,充盈于四肢百骸,使躯干、骨架增强绷力、弹力,而且固精壮骨,也能增进元气,如此则精气足、筋骨壮、元气充,能神采飞扬,精神倍增,能增拳艺,装气势,所披床靡。

 


无极桩法的基本要求


      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上而下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百会、会阴、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要在一直线上,自然松垂落地。感觉全身体重落入两脚涌泉处。全身无一处挂力为最佳。如果桩式正确,身体不自觉地出现无方向的摆动是很正常的现象,无须刻意保持不动。要牢记道法自然的道理。


      调心: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口诀有八个字:无念无欲,毋妄毋助。这对很多人来说显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什么也不想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会在某一时间头脑中出现片刻空白。也许站桩十五分钟只有一秒是这样的,也许连一秒也没有,但随着日积月累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连在一起,站桩的质量也就提高了。有人主张一念代万念,但我师曾教我,这一念最终也必须除掉。习惯了一念代万念以后,要除这一念反而难上加难。这也是要注意的。是更难戒除的。从师学习无极桩时切不可追问下一阶段感受会是如何。老师今天说了,也许你明天就找到了这样的感觉。但这是你自己根据老师的说法想出来的,就是的。排除字就是要踏踏实实练功,加上老师的指点,进步会很快的。也是练功者常会遇见的。某一天站得很舒服,觉得身上很满,不免会想时间更长一点,身上更满一些,更大一些,这就是助。练功不要心急,最要稳步求进,渐次循升,否则得来不是真货矣。

 

      调息:呼吸纯任自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有人讲忘息,也是这个意思。任无极桩的太极内功来塑造你,而不是刻意去制造某种模式。功夫久了,呼吸上自然就有变化,人为去追求往往适得其反。


      桩功的评价也用八个字:无形无相,无根无极。


      所谓无形无相者,两腿不屈蹲,两手不作势,外不带一丝张狂,秀若处女,内敛一团精神,不怒而威。平和中正,泰然自若,有佛祖拈花之妙,妙处全在无中生有


      无根无极者,指无所思,无所住,真气弥漫,自然发动,随动而动,自然顺遂,无一丝勉强,无一丝滞病。故而有无所不在,无所不是之妙。


      能循此操作,渐至评价之境,太极之门可入。真气发动,自然明晓无极生太极的妙理。至此桩功始有小成。然终不可废。须知太极拳松则益松,轻而愈轻,并无止境,此不可不辨。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