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型肠结核特点及诊断一、溃疡型肠结核特点: 肠结核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可仅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常伴有活动性肠外结核,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在急性进展期则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弱、消瘦及苍白等症状,易误诊为原发病(如肺结核等)的恶化。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消化道症状,应考虑肠结核存在的可能性。 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表现之一,每日排便2~4次不等,粪便呈糊样,或水样,通常无肉眼可见的粘液、脓或血液,不伴里急后重。但在病变严重、范围广泛的患者,腹泻次数则可增多,甚至每日达10余次,可有恶臭,有时糊便出现粘液、脓液,血便少见。 腹泻前常有右下腹隐钝痛,伴上腹脐周牵涉痛,有时腹痛在进餐时诱发,便后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并发肠梗阻时,有腹绞痛,常位于右下腹,伴腹胀、肠鸣音亢进、肠型与蠕动波。当溃疡型肠结核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同时有肠系膜淋巴结核及粘连时,腹部除有揉面感外,在右下腹可触及质地中等的包块。患者常有结核病毒血症,表现为午后低热、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伴有盗汗。患者倦怠、消瘦、苍白,随病程发展可出现维生素缺乏、脂肪肝、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表现。 二、溃疡型肠结核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可根据以下各点: 1)青壮年患者,原有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或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 2)有腹泻、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3)腹部检查发现右下腹压痛,或伴包块,或出现原因不明的肠梗阻。 4)血液检查:可有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增高,血沉多明显增高。 5)粪便检查:粪便多为糊样,一般不含粘液或脓血,常规镜检可见少量脓细胞和红细胞。粪便浓缩找结核杆菌,阳性者有助于肠结核的诊断,但仅在痰液检查阴性者才有意义。 6)X线检查:钡剂在病变肠段呈激惹征象,排空很快,充盈不佳,而在病变上下肠段的钡剂充盈良好,回肠末段有钡剂潴留积滞。病变肠道如能充盈,可见粘膜皱襞粗乱,肠壁边缘不规则,有时呈锯齿状。也可见肠腔变窄,肠段收缩变形,回肠盲肠正常角度消失。 7)纤维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常规检查。如病变累及上段结肠,为了明确溃疡的性质与范围,则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在本病的早期,因症状多不明显,诊断常有困难,有时X线检查也呈阴性,因此在疑为肠结核的患者,应定期随诊或作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三、溃疡型肠结核鉴别诊断 溃疡型肠结核应与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逆行性回肠炎鉴别:后者临床表现以脓血便为主,这在肠结核中极为少见,溃疡性结肠炎如涉及回肠时,其病变累及整个结肠,并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严重,作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与活组织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此外,本病还应与慢性细菌性痢疾、肠道恶性淋巴瘤、肠套叠等病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