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骁 书标收藏爱好者常见到“书香”这一字眼,诸如“千年书香,一卡芬芳”、“书香工程”等等,那么“书香”这一词到底典出何处呢? “书香”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的词汇,有很美好的内涵,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书香”是指文化,指高雅的典籍,也指读书人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书香”后来成为笃好读书家风和崇尚文风的含义,如把读书人家称为“书香门第”、“诗礼传家”、“耕读世家”,这是指由读书取得功名禄位的官宦人家或虽未入仕但仍不弃读书之志的布衣处士们对文化的崇尚向往,这一书香是他们共同的追求。他们一往情深都以此装点门楣,标榜自己是读书人家,以书香门第为荣耀。从这一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可以看到我们古人崇尚文化,以读书为美的优良传统。 “书香”最早的由来则是因为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人们遂把芸香草夹在书中,书中清香之气,日久不散,打开书后,香气袭人,故对其散发之香称之为“书香”。 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辨证一》中则描述芸草说:“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芸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夏季开黄花,花叶香气浓郁,可入药,有驱虫、驱风通经的作用。据说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之书享有“无蛀书”之美誉,盖因每书皆夹有芸香草之故。 芸香草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草,最早记载这种草的是《礼记》,此书“月令”篇中说:“(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对此注曰:“芸,香草也。”晋人成公绥还写有一篇《芸香赋》,说芸香草“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芸香辟蠹,成为古人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一种颇含诗意之举,因此它每每出现在诗人笔下。唐人常兖在《晚秋集贤院即事》中说:“墨润水文茧,香销蠹字鱼。”姚合《偶题》说:“迟日逍遥芸草长,圣朝清净谏臣闲。”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则说:“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宋人梅尧臣《和刁太傅新墅十题·西斋》诗有:“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芸草诗情,颇具趣味。 “书香”之典因芸草而来,又与书籍结了缘,所以后来被人们广泛地引申,把与图书典籍有关的事物都冠以芸草之名,如“芸帙”、“芸编”都喻指书卷;读书仕进者谓之“芸人”;“芸签”原为书签、后也借指图书;“芸香吏”则指校书郎;因书室常备有芸草,又是藏书的地方,故称书斋为“芸窗”、“芸扁”、“芸署”、“芸阁”、“芸省”、“兰台”等。兰台相当于现在的档案馆,早在汉代便有"芸台"的别称。这些在古代诗文尺牍中是常见常用的名词,都有书香的涵义。 芸,本为香草,古代把凡是与书籍有关的事物都与“芸”和“香”联系起来,这寄托了古人的一种文化审美,典型地反映了以读书为美的文化观念,这即使在今日看来依然是值得弘扬和提倡的。这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对现下时有泛起的拜金主义和“读书无用论”,书香精神无疑是值得提倡的! 来源:书标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