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老榆树_yhgek 2014-08-21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学写七言绝句
绝句诗以其易读,易背,易学,易懂而独擅诗坛。且看前人论绝句:
一、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才与无才,情与无情,唯此体可以验之。不能作五言古诗,不足入风雅之室;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
二、胡适之先生云:“要看一个诗人的好坏,要先看他旳绝句。绝句写好了,别的诗或能写好。绝句写不好,别的一定写不好”。
三、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
四、明王世贞《艺苑巵言》: 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
五、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关于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五十余年我曾看过一则诗话:诗贵有气魄与神韵,何谓气魄与神韵呢?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评曰:气魄宏伟,神韵不继;
唐·王之涣《送别》诗: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评曰:神韵悠扬,气魄不足;
至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气魄雄浑,神韵不绝。看来王之涣不宜写五言诗。
上引诗话也记不起出自何书,(疑是《绿窗诗话》)尽管王之涣两首五绝也是千古名唱,但与其凉州词而言,实逊一筹,亦证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言之不虚也。
何为绝句也?简而言之:绝句是一种四句的齐言诗体,常见的有五言和七言。这种诗体讲究平仄对粘,不強调对仗,韵多押平声韵。
有些朋友初学近体,总觉格律绊手绊脚,应以意境为上,平仄可以不考虑。我以为:
1.格律并非事难事,旧时童蒙,都能掌握,只要有心,半个小时即能倒背如流。诗是要推敲的,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故知好句难得。或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可是需要底气的,正如人评京剧老生杨宝森晚年唱腔:“灿烂已极,归于平淡”。看似无雕饰,其实是雕饰之巧而毫无斧凿痕,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愿遵格律,不是太懒,即是词穷。自可择善从之,不必在一颗树下吊死。
2.近体只是诗歌一种体制,如果硬认格律为桎梏,大可采用其它形式,连押不押韵都尽隨自便。有个谜语:一物有三口,你有我也有,要是你没有,不好见朋友。谜底是裤子,三个口是其要素。诗素材有如美女(喻有意境的诗),想用裤子(喻近体)来包装一下,却穿上两个口的裙子,美则美矣,但必竟不是穿的裤子(近体诗),若硬要说是裤子,则是膺品也。
3.格律只不过是一种包装,符合格律的诗只是合格而已,绝非就是好诗,要想写一首好的七绝,雨梦特向诗友们推荐冯振先生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冯振(1897.5.10.—1983.3.13.),原名冯汝铎,字振心,自号“自然室主人”,广西北流人。冯振先后师从国学大师陈衍先生、唐文治先生。一生治学严谨,见解独到,著作颇丰。诗学论著《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等,精选唐代至清代的各家诗作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并对我国历代诗话、词话加以阐发,从理论上充实了我国古典文学理论宝库。当代学者周振甫、马茂元、冯其庸等为其高足弟子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在每类末精当扼要地指出其艺术技巧作法的特征和奥妙之处,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者,凡读之,都足以发人深省” -党玉敏《冯振传略》。周振甫先生并专门著文引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见附录)
雨梦依五十六法亦各试作二绝,望不吝指正。另举隅中: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其“等”是说还可用类式字,不必拘泥于所举之字。见第23法:唐·李贺《南园》诗;第43法:李·商隐《代赠》;宋·郭震《老卒》第47法:明·皇甫濂《杨柳枝》等。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2014.06.13.
第一法:
杨柳
春来杨柳舞霏微,撩乱乡思逐燕飞。
无奈关山多阻隔,却依杨柳梦当归。
霏微--(1).飘洒。(2).蒙蒙细雨。(3).迷蒙。

春燕
燕带春风绕柳枝,柳枝袅袅惹相思。
如何学得身如燕,却逐春风觅旧时。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1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
唐·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法:
湖湘
湖湘一别黯离觞,每忆湖湘欲断肠。
久客巴山归未得,却凭归梦到湖湘。
..
忆乡
杏花烟雨满江潭,春醉江湘味自谙。
江水如蓝入图画,叫人能不忆江南?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如:
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挟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法:
来生
相逢海上恨迟迟,暗把相思寄小诗。
已拟来生订盟誓,来生切莫负相思!

嗟逝
乍见惊疑是梦中,梦中几度见惊鸿。
已愁双鬂秋霜重,还恋相依双鬂葱。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如:
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已恨碧山相阻隔--网上流传为“已恨碧山相掩映”,依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改
...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宋·欧阳永叔词云:
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法:
望月
芳草萋萋惹梦长,凭栏望远月如霜。
而今久作他乡客,且把他乡作故乡。

春晖
惆怅天涯久未归,愧无菽水报春晖。
而今归去春光老,春燕难寻旧竹扉。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
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法:
杨花
当年执手伤离别,历乱杨花扑面飞。
今日杨花又如雪,伊人底事不回归?
历乱--(1).纷乱,杂乱。 唐 卢照邻 《芳树》诗:“风归花歷乱,日度影参差。”

细雨
当年细雨诉相思,尤盼郎君归莫迟。
今日雨霏沾客臆,相思如雨化离诗。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如:
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
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学写七言绝句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六法:
情梦
昨夜江头惜别离,谁知后会待何时?
今宵一笑牵君手,竟是情深入梦痴。

南浦
当年南浦逐征帆,别泪晶莹染客衫。
今日重来人杳渺,江潮涌浪卷巉岩。
巉岩--险峻的山岩。唐 李白 《北上行》:“磴道盘且峻,巉巖凌穹苍。”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6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如:
宋·皱浩《仁老寄墨梅》: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七法:
归乡
湖湘一别叹经年,怕听春深啼杜鹃。
今日归来双鬓白,满江秋水笼寒烟。

逝波
匆匆聚散恨如何?云暗天低咒逝波。
此夕重温惆怅甚,恍同一梦醒南柯。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如:
唐·杜甫《解闷》: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八法:
风雨
小巷徘佪惜玉容,不堪风骤雨重重。
只今惟有情难死,又踏秋霜觅旧踪。

谣传
爱挚同盟白头约,心诚终不敌谣传。
只今惟有情难老,犹自寂寥怀旧年。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
唐·李白《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九法:
归心
杨柳依依牵客裳,送君东去搅柔肠。
亲朋好友如相问,日夜归心绕故乡。

湘水
湘水悠悠尽日流,当年一别至今愁。
归来燕子如相问,恋旧依依独倚楼。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9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如: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法:
望乡
春风冉冉至天涯,燕孒归来绕旧家。
欲问乡关何处是,碧山阻隔白云遮。

问君
当年窗下夜攻书,此夕天涯音信疏。
借问君归隐何地,蒹葭深处一蜗居。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0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着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
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一法:
亲坟
故园东望泪模糊,烟树峦山景物殊。
为问春来双燕子,慈亲坟上草生无。

别后
相逢一笑旧醅开,别后情牵莫浪猜。
试问天涯倚栏处,几时明月送君来。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着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
唐·杜牧《秋浦途中》: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二法 :
青眸
风拂桃溪碧水柔,落红如雨映青眸。
何当了却心中愿,以沫相濡到白头。

圆梦
惜别春江不尽愁,浮萍浪迹逐沙鸥。
几时得遂团圆梦,朝暮情长笑女牛。
朝暮情长笑女牛--反秦观词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
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
明·陆容《题画》: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三法:
花气
一见心中涌浪狂,入帘花气袭人香。
而今漂泊知何处,回首依依欲断肠。

蚁梦
又凭秋水忆潇湘,缘浅难酬人影双。
心事凄凉谁可诉,风摇蚁梦乱西窗。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着在句首而在句中。如:
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钟顺《清夜闻笛》: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四法:
雁足
东望群山起暮烟,旧时情重隔遥天。
如何借得雁儿足,犹送心笺湘水边。
雁足--书信可以系于雁足。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心事
心事缠魂年复年,相携犹觉梦凝烟。
如何挽得韶光返,不再拳拳怨薄缘。
拳拳--眷爱貌。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拳拳若亲。”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
唐·李商隐《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五法:
上元
上元灯火识红妆,忐忑冰眸犹自伤。
豆蔻年华水样骨,如何禁得浪言狂。
冰眸--清澈明净的眼睛。 唐 李晔 《巫山一段云》词之一:“翠鬢晚妆烟重,寂寂阳台一梦。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微寒细雨裹星城,携手流连恋慕倾。
自别天涯常惦念,如何忘得旧时盟。
星城--长沙别称
恋慕--留恋爱慕。亦指留恋爱慕之情。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别归,怀思颇苦,敬往祝之,殊无影响。乃市櫬发冢,意将载骨归葬,以寄恋慕。”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十五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
宋·项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清·何绍基《无园种菜》:
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
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六法:
梦思
别后伤心怕寄诗,江头江尾聚无时。
何如旧日不曾见,也免今生劳梦思。
江头江尾--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飞燕
自与伊人深巷别,关山迢递水云遮。
何如梁上双飞燕,犹解春来返旧家。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
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七法:
落花
尤忆相携细雨斜,呢喃语软靥飞霞。
不知一别今何处,无那春深叹落花。

乡心
草长莺飞菀柳斜,乡心寂寞绕天涯。
不知风雨黄昏后,几树深情犹着花。
菀柳--语出《诗·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后以“菀柳”指枝叶茂盛的柳树。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
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八法:
逝波
花发那禁风雨磨,人生无奈别离多。
不知心事谁堪诉,魂梦漂零逐逝波。

流言
乍见婵娟喜欲狂,相亲情定共存亡。
不知何事流言起,吹散盟缘各一方。
盟缘--婚盟的缘分。《再生缘》第一回:“才子佳人偕伉儷,多应前世有盟缘。”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
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十九法:
夭桃
还忆夭桃篱畔开,小园香径久徘徊。
不知旧日相携处,拆作琼楼入眼来。

雨狂
月上寒窗染鬓霜,老来旧事总难忘。
不知还怨薄情否,只怪流言似雨狂。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
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法:
桃花
一番梦雨细如纱,润物无声涤岁华。
病里不知春已逝,还思豋驿看桃花。
驿--成都龙泉驿桃花久负盛名。

农家
竹篱柴栅掩农家,流水无声小径斜
桃树不知人面去,春来还着旧时花。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如:
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明·田僧《题福教寺诗》
残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一法 :
春意
早从梦里识娇容,意气相投春意浓。
惜别江南愁似水,不知何日又重逢。

杜鹃
依依杨柳笼晴岚,燕子穿云春正酣。
怕听杜鹃催我去,不知谁唱忆江南。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如:
唐·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宋·邵雍《天津感事》
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
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二法:
浦东
人生离合叹匆匆,竟夕相思入梦中。
折得桃枝逐流水,不知又到浦江东。

山村
群峦迤逦郁葱葱,绝岭遥看落照红。
入暮山村生薄雾,不知人在白云中。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如:
唐·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清·周准《蝴蝶词》
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
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三法:
怀友
红枫亭畔踏霜叶,浏水河中弄钓舟。
一别天涯情怅惘,几时重上旧时楼。
红枫亭--亭在长沙嶽麓山上

离愁
少时相唤上层楼,回首而今尽白头。
只恨乡关如梦远,何当一醉慰离愁。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如:
唐·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张继《与贾岛闲游》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四法:
龙泉
春雨如酥润绿苔,小溪引我久徘徊。
龙泉山上人欢笑,知是桃花烂漫开。
龙泉驿每年要举办桃花节,届时游人如织。

芳岭
为散羁心步绿苔,夜郎春色入眸来。
遥看芳岭红如染,知有杜鹃花盛开。
夜郎--指贵州毕节,它是古代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
毕节有百里杜鹃,树高数丈,花大如拳。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如:
宋·俞桂《溪流》
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
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

宋·晁冲之《夜行》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五法:
问伊
雨骤风狂百样非,问伊底事不回归。
输他春至垂杨絮,犹解依人款款飞。

栽花
阳台偷空学栽花,自笑唯余狗尾巴。
不及盘松作盆景,顽强生命亦堪夸。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如:
宋·陆游《看梅归,马上戏作》
江路疏篱已过清,月中霜冷若为情。
不如折向金壶贮,画烛银灯看到明。

金·刘昂《吊李仲坦》
文章巧与世相违,身后新恩事已非。
不及萋萋原上草,一番春雨绿如衣。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六法:
秋色
红枫似火满山邱,碧水长歌过橘洲。
春色不如秋色好,田间父老庆丰收。
橘洲--指长沙湘江中的橘子洲。
...
故乡
明月如霜洒楚林,凭栏远眺漫沉吟。
他乡不及故乡好,水美人亲暖夙心。
水美人亲--增广贤文:美不美,山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6法:
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如: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邵阳日影来。

宋·陆游《杂感》
故旧书来问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
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七法:
春望
草色青青上翠微,故园东望梦依依。
可怜身似垂杨絮,不及燕儿春复归。
...
寝梦
一从别后两相思,来世今生终复疑。
惆怅知音隔天远,不如还寝梦佳期。
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唐·张九龄)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7法:
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如: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明·解缙《赴广西别甥彭雪路》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八法:
怀君
落红如雨坠茸茸,又逐春风觅旧踪。
终日怀君空怅望,相思不似一相逢。
...
征鸿
一轮秋月映窗明,杳渺音尘惹梦惊。
望断征鸿人未返,怨君不及我多情。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8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着在句首而在句中。如:
明·张羽《题陶处士象》
五儿长大翟卿贤,彭泽归来只醉眠。
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

明·龚诩《与王忠孟登玉峰共饮春风亭》
山水千重复万重,少年相别老相逢。
春风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浓。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二十九法:
春江
影傍春江芳草岸,燕穿柳絮落花天。
分明记得别时语,回首伤心化篆烟。
...
蛾眉
一见蛾眉惊复疑,不知今夕是何时。
分明又梦江楼夜,垂泪凄凄怨别离。
不知今夕是何时--赞叹语。谓此是良辰。《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29法:
以“分明”二字着在第三句首者。如:
唐·张祜《听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寒云一夜风。

宋·杨万里《龙山送客》
念念还乡未得还,偶因送客到龙山。
分明认得西归路,又是回车却入关。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法 :
行舟
潇湘风紧雁鸣秋,南浦别君湘水流。
执手依依情默默,分明意欲挽行舟。
...
怨别
归来桃靥映春风,雨巷流连一梦中。
秋水晶莹人不语,分明怨别太匆匆。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30法:
以“分明”二字着在第四句首者。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明·童承叙《宫词》
三三两两不知愁,结束罗裙学打球。
傍晚忽闻仙乐近,分明只在殿东头。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一法:
遐思
相逢常自恨迟迟,难诉平生暗恋痴。
一种情深终不改,天涯海角起遐思。
...
自缚
相亲无奈晚风喧,流水落花奚可言。
一种情丝犹自缚,至今难忘旧时恩。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1法:
以“一种”二字着在第三句首者。如:
唐·白居易《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明·刘绩《听胡琴》
胡弦轻轧语星星,破入甘州便泪零。
一种尊前沈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二法:
寄远
燕子衔泥舞早春,雨霏涤得柳条新。
愁情一种难消遣,又写诗词寄远人。
...
霜月
月色如霜上绮窗,今生恨不影儿双。
相思一种缠魂梦,又逐杨花到浦江。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2法:
“一种”二字着在第三句三四两字。如:
明·夏寅《春夜曲》
宝鸭烟消几缕香,月移花影过长廊。
春情一种无聊赖,自起烧灯照海棠。

清·沈受宏《同钱太史泛舟座有女郎湘烟戏题》
酒绿灯青夜语中,家乡同隔海云东。
伤心一种天涯客,卿是飞花我断蓬。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三法:
忆别
故园东望路迢遥,湘水蒹葭风雨萧。
记得与伊南浦别,夕阳醉染半江潮。
...
古城
柳丝吐翠草虫鸣,春色如潮醉古城。
还忆旧时携手路,石阶雨巷诉衷情。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3法:
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如:
宋·欧阳修《过中渡》
得归还自欲淹留,中渡桥边柳拂头。
记得来时桥上过,断冰残雪满河流。

明·归有光《《初发白河》
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
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四法 :
月华
月华如梦满天霜,风卷芭蕉秋夜长。
莫怪思君愁似水,只缘情重自难忘。
...
无端
晚烟初起月牙残,故里山花梦里看。
莫向人前谈往事,无端惹得泪轻弹。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4法:
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如:
唐·贾岛《赠人斑竹拄杖》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唐·李商隐《宫词》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明·王恭《春雁》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五法:
深藏
一往情钟安可忘,心乎爱矣只深藏。
天涯迢递音尘渺,莫向诗笺诉断肠。
心乎爱矣只深藏--隰桑(先秦·诗经)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凌虚
古渡依然水自波,凭虚怀旧感蹉跎。
只缘沧海曾轻错,莫怪而今悔恨多。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5法:
“莫向”、“莫怪”等字着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如:
唐·郑谷《席上赠歌者》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明·王儒卿《寄吴郎》
旧事巫山一梦中,佳期回首竟成空。
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杨花易逐风 。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六法:
参商
当年青鬓忽霜姿,半世参商恨別离。
不用天涯占卜数,情深自有故人知。
...
杨枝
好梦人生未可期,春风又染绿杨枝。
不须惆怅伤离别,幸有多情慰我诗。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6法:
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如:
唐·杜牧《题城楼》
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宋·陆游《杭头晚兴》
山色苍寒野色温,下程初闭驿亭门。
不须更把浇愁酒,行尽天涯惯断魂。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七法:
天问
红枫如染雁南翔,惜別依依牵我裳。
此夕冥冥向天问,几时重聚话思量。
...
敛眉
底事相逢犹敛眉,人生苦短梦难期。
灯前寂寞向郎说,愿作双凫无别离。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7法:
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如:
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元·宋元《讨柴》
海树年深成大材,一时斧伐作薪来。
山人指点长松说,尽是刘郎去后栽。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八法:
惊梦
山遥路远叹羁离,一纸鱼书寄所思。
惊说梦中郎落水,千呼万唤总难追。
...
梦盼
寒山一抹绕轻烟,故国亲朋隔远天。
欲说心中思念苦,几回梦里盼团圆。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8法:
“说”字着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如:
唐·张祜《退宫人》
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
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清·朱凤翔《村外闲吟》
荷锄时趁月明归,稚子依依候竹扉。
竞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三十九法:
义工
老至犹歌夕照红,飞花携梦逐春风。
闲来自笑无他事,网上耕耘作义工。
...
觅诗
不觉匆匆岁月驰,鬓边青发竟成丝。
莫言终日浑无事,时向春风觅小诗。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39法:
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如:
宋·苏轼《春日》
鸣鸠乳燕寂无声,日射西窗泼眼明。
午醉醒来无一事,只将春睡赏春晴。

元·高明《题青山白云图》
昨夜山中宿雨晴,白云绿树最分明。
茅庐早起无他事,去看南溪新水生。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法:
匆匆
顾叹相逢何太迟,朱颜难得旧时姿。
无端又作匆匆别,水远山长劳梦思。
顾叹--回首叹息。《文选·潘岳〈西征赋〉》:丘去鲁而顾叹,季过沛而涕零。
...
病起
病起凭轩欲探春,夭桃谢尽草如茵。
无端风雨晚来急,满地杨花辗作尘。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0法:
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如:
唐·李商隐《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闺婿,辜负香裘事早朝。

宋·张咏《雨夜》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一法:
堤柳
执手流连意转痴,此时心断倩谁知。
多情最是长堤柳,依旧飞花伤别离。
...
晚风
雨巷深深心意迷,难忘旧日手同携。
无情惟有晚风疾,犹葬春花入小溪。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1法:
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如:
唐·韦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宋·张泌《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二法:
林梢
人生难得岁寒交,旧事萦怀未可抛。
最是不堪回首处,弯弯新月挂林梢。
...
落红
落红如雨柳棉飘,携手依依过小桥。
最是令人魂断处,苦无消息到今朝。
...
风声(外一首)
天涯惜别梦魂劳,长愧辞穷掷秃毫。
最是竹摇疏影动,唦唦犹似赋离骚。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2法:
“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如:
唐·韩愈《初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孙原湘《画梅》
新年无客到山家,雨洒幽窗鼎沸茶。
最是称心清绝事,对梅花恰画梅花。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三法:
回首
江湘一别恨茫茫,回首旧情心暗伤。
纵令相逢能识否,朱颜已老鬓如霜。
...
柳絮
春拂疏林燕绕梁,身如柳絮逐风飏。
任凭吹到天涯去,终究难能忘故乡。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3法:
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如: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李·商隐《代赠》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宋·郭震《老卒》
老来弓箭喜离身,说着沙场更怆神。
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四法:
蝶魂
锦水春风染柳枝,蝶魂冉冉故乡驰。
诗中纵许千千愿,终是愁君未得知。
...
登楼
一别湖湘数十秋,思乡独上望江楼。
酒酣纵可浇离思,争奈醒来愁更愁。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4法:
“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如:
唐·杨凌《明妃曲》
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
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向单于照旧颜。

明·赵师秀《采药径》
十载仙家采药心,春风才过得幽寻。
如今纵有相逢处,不是桃花是绿荫。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五法:
柳烟
细雨蒙蒙隐渡船,浏阳河畔柳含烟。
天旋地转遗踪绝,纵使归来也黯然。
...
丹枫
枫叶如丹复晓霜,雁群嘹唳过湖湘。
天涯相忆人俱老,纵得重逢亦断肠。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5法:
“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如:
唐·王维《少年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高蟾《春》
明月断云青蔼蔼,平芜归思绿迢迢。
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东风也不消。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六法:
旧巢
朝雨霏霏润四郊,东风染绿柳林梢。
侬心恰似春归燕,飞去飞来恋旧巢。
...
沙鸥
人似西山已白头,归心依旧怨沙鸥。
乡愁无奈如春雨,一夜绵绵诉不休。
沙鸥--杜甫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6法:
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如:
唐·王维《送沈子》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明·谢榛《怨歌行》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绕楼东复转西。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七法:
锦水
怕看垂柳惹离愁,花谢花飞锦水流。
唯有旧情终不忘,时时绕梦上心头。
...
芦江
此生难得影儿双,酒入愁肠月满窗。
独有相思无处诉,年年犹梦到芦江。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7法:
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如:
唐·杜牧《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明·皇甫濂《杨柳枝》
韶华回首怅离宫,梁苑隋堤荒草中。
独有江边杨柳色,垂垂还是怨秋风。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八法:
遭逢
遭逢长是恨迟迟,最苦匆匆又别离。
相忆不知君识否?只惟梦雨慰相思。
梦雨--迷濛细雨。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
花笺
乍见情钟意转痴,艰难一别会何时?
怀君终日无聊甚,惟有花笺诉所思。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8法:
“惟有”、“只有”等字着在第四句首者。如: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宋·陆游《楚城》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四十九法:
长堤
霜林如醉故园秋,细语呢喃忆橘洲。
一自长堤分别后,无由携手再同游。
...
蜀乡
一别江南思念狂,如今人老鬓堆霜。
自从卜宅居天府,且把蜀乡当故乡。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49法:
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如:
唐·李益《隋宫燕》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欲落旋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唐·贾岛《马嵬》
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
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十法:
月桂
天河似练月如霜,自笑赏芳中夜忙。
好是风来花落处,绿荫金屑送馨香。
...
寻芳
寻芳独过小桥东,燕羽差池杨柳风。
好是满江春烂漫,桃花掩映竹篱红。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0法:
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如:
唐·韦庄《鄜州寒食》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明·王时保《湖口县》
青山一簇几人家,帘卷湖光日未斜。
好是客船来泊处,一行官柳暗平沙。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十一法:
铸梦
沉醉春光秀可拈,垂杨飘絮扑轻帘。
若为化作双飞蝶,采蜜花间铸梦甜。

寒夜
寒夜难眠望远天,伊人去后杳如烟。
若为化作双凫恋,不羡金山不羡仙。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1法:
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如:
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宋·苏轼《菡萏亭》
日日移床趁下风,清香不尽思何穷。
若为化作龟千岁,巢向田田乱叶中。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十二法:
避痴
友问归田何所之,且将笑语告君知。
等闲学得养生法,无事寻诗避老痴。
无事寻诗避老痴--自信诗心益寿,长吟可避老年痴呆症。
...
旧句
春雨落花游子梦,秋风归雁故园心。
等闲翻得旧联句,缀入新诗感慨深。
春雨落花游子梦,秋风归雁故园心。--此原为旧作联语。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2法:
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如:
唐·令狐楚《少年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宋·俞桂《江头》
渔浦山边白鹭飞,西兴渡口夕阳微。
等闲更上层楼望,贪看江潮不肯归。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十三法:
山花
天涯落拓几时归,故里山花已久违。
正是愁心无释处,谁家翻唱雁南飞。
...
彩蝶
青山妩媚艳阳天,几处儿童放纸鸢。
正是春来花烂漫,双双彩蝶舞蹁跹。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3法:
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如: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牧《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寒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十四法 :
晴岚
渔村夕照袅晴岚,远浦归帆秋月涵。
如此风光如此画,教人能不忆江南?
渔村夕照袅晴岚--瀟湘八景之渔村夕照及山市晴岚。
远浦归帆秋月涵--瀟湘八景之远浦归帆及洞庭秋月。
...
杏腮
天涯逐得燕归来,一树春风映杏腮。
如此佳人如此夜,叫侬疑梦到瑶台。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4法:
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如:
元·杨维桢《张士诚席上作》
江南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
如此江山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清·孙原湘《题扇》
月光到地白于雪,花气上天香作云。
如此乾坤如此夜,不知何处着尘氛。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十五法:
沉吟
岳麓山青湘水深,凭谁传语诉沉吟。
不堪连夜梨花雨,又写相思一寸心。

风物
雨打疏窗秋夜长,旧时风物总难忘。
梧桐落尽人消瘦,又谱怀君九曲肠。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5法:
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如:
唐李涉《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一日闲。

宋陆游《夏日杂题》
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沈。
茅檐三日潇潇雨,又展芭蕉数尺阴。

明陈献章《得廷实书》
洗竹添花张户曹,忽抛闲散事煎熬。
东门春水无人钓,又长溪头几尺高”
……
学《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五十六法:
薛涛
琵琶花发年复年,荒草孤坟生野烟。
斑竹难书离别恨,薛涛井浣薛涛笺。
1.琵琶花--寄蜀中薛涛校书(唐·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柳亭诗话》云:骆谷中有琵琶花,与杜鹃相似,后人不知,改为枇杷。
2.孤坟--薛涛墓,位于成都望江楼公园西北角的竹林深处。清﹒郑成基诗句:“昔日桃花无剩影,到今斑竹有啼痕。”
3.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水味甘冽,异于江泉。”乃因井傍锦江,源出江泉,又经砂滤过耳。传涛造笺系自此井取水,
4.薛涛笺--薛涛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后世流行之红色小八行纸,薛涛笺也。多用于写情诗情书,表达爱慕思念之意,在当时及后世极为流传。

吟秋
醉染群峰入画屏,两三白鹭绕沙汀。
如今携梦吟秋处,橘子洲头爱晚亭。
...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第56法:
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如:
唐白居易《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黄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宋陆游《梅花绝句》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附:《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 周振甫
广西北流冯师振心著有《七言绝句作法举隅》,《自序》里说 “大匠能示人以规矩,而不能使人巧。”冯师讲七言绝句的各种作法,有“示人以规矩”的意思。看来这本书有三个好处。我们讲究诗歌的艺术性,喜欢讲比较,比较文学已成为一门为人们爱好的学问。讲比较文学要有可供比较的作品。冯师这本书,列举了不少七言绝句的作法,对每一种作法,列举了不少的绝诗。这些同一作法的绝诗,就是可供比较的作品。这样,冯师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可供比较研究的七言绝句。这是一。要对作品作比较,还需要有丰富的可供比较的作品。冯师这本书,对每一种作法,提供的七言绝句,不限于一个朝代,有唐朝宋朝的,有的还包括明朝清朝,也有兼及金朝和元朝的,有历代传诵的名篇,有不大著名的 其中反映的生活,有丰富多采的,有简约朴素的 所表达的情思,有深沉的,有平淡的。这样,便于我们作深入的比较探索,通过它们所反映的生活和表达的情思,来探索作者的艺术构思。这是二。冯师这本书,只讲各种作法,至于怎样结合这些作法来探索它们的艺术构思都不讲,这就留下了我们可以作比较研究的领域。要是在这方面都讲了,就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研究了。这正如古人讲诗,认为作品的妙处,贵在读者的自得,如食品甘美,只能让人自己去品味,自会得到甘美的味道,反对嚼饭喂人。这是三。
那么怎样结合本书所讲的作法,就冯师所指出的规矩引出巧来,即怎样结合本书所讲的作法,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同一作法的七言绝句,怎样反映不同的生活,表达不同的情思,具有不同的艺术构思呢!这里来作个小引。语云“熟能生巧”,读了本书所讲每一个作法的绝诗,熟悉了同一作法中所列举的绝诗,按熟能生巧来说,就能通过比较,体会这些诗的艺术性。可是我对这些绝诗还不够熟悉,对结合作法来体会这些绝诗的艺术性还很不够,只能作个粗浅的小引。
结合本书中所讲的作法,可以看到同一作法的绝诗,其中有创作,有摹仿,或在摹仿中又有创新,探索诗人的构思,探索诗人的艺术技巧。如第一法:“四句旋转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这样写法的诗,如本书所选的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表达归心的深切。在唐诗中写思乡的诗不少,这首诗结合他的作法看有创造性,他在并州作客十年不归,现在却要渡桑乾水远去,连并州也回不去,用衬托法,来表达更深的思归感情。这首诗的成为名作,跟它的特殊的作法分不开的,这种作法是创造。再看本书选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作法看,第四句开头用“却”字,“巴山夜雨”同上文呼应,跟贾岛一首相同,但他反映的生活却不一样。他不用衬托法来写自己想念妻子,也不说妻子在家中想念自己,却抛开现在的情况,,设想将来和妻子相会时,在西窗剪烛,谈到巴山夜雨两地相思的情境。这样的构思就跟贾岛一首不同,所以它的作法虽和贾岛的一首相同,但由于它所反映的生活更为丰富,它的构思是新颖的,更富有情味,所以不给人以摹仿的感觉,即使是借用了贾岛的作法,还是创作,所以成为名作。再看张耒的《夜闻风雨有感》:“留滞招提未足归,卧闻秋雨响疏篱。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这首诗说自己滞留在庙宇里,相当于李商隐说的滞留在巴山 说自己在夜里闻币,相当于李商隐的听夜雨 说“何当”回乡后再诵今天的僧窗听雨诗,相当于李商隐的“何当”剪烛西窗共话今天的巴山夜雨。这首诗摹仿的痕迹太显露,诗中所表达的情味又不如《夜雨寄北》,所以不是成功之作。这里说明结合作法,我们可以对同样作法的诗作比较研究,探索何者为创造,何者为摹仿,何者为借用前人的作法而仍为创作。也可以探索何者为成功之作,它的艺术构思,往住是反映具有深切情思的独特的生活感受。
再就最后一法说,“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在同一种写法中,有两物相联的,有人与物相联的,有两地相联的,有人与人相联的。就两物相联的来说,如本书所选的李商隐《日射》:“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回廊里挂着碧鹦鹉,院子里开着红蔷薇花,极写色彩的鲜艳。但“回廊四合掩寂寞”,鲜艳的花鸟反衬女主人寂奥的心情,透露出女主人二波关在回廊四合的庭院里的苦闷心情,不光写鲜艳的花鸟,所以好。再看本书选的陆龟蒙《邺宫词》:“晓日靓妆千骑女,白樱桃下紫纶巾。”用白樱桃和紫纶巾来衬托千骑女,色彩鲜明,但没有李商隐一首的深刻含意,就显得不如。再看陆游《水亭》:“一片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用个“点”字更显得生动。这首诗,诗中有画,可以同陆龟蒙的一首相比,写了红蜻蜓的动作显得胜过陆的一首,但也不如李商隐的一首有思想性。用人和物相联的,象白居易《直中书省》:“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部。”这是说只有紫薇花来陪伴自己,显得寂寞。但这个寂寞,是做官的在中书省值班的寂寞,同被关在庭院里妇人的寂寞不同,所以也不能和李商隐的一首相比再象郭震《题龙华山》:“最好寺边开眼处,段文昌有读书台。”究竟读书台有什么好处,没有写出,这就意义不大了。再就人和人相对说,蒋之奇的《和兄之翰宠换苏郡印》:“自古风流诗酒地,韦苏州后蒋苏州。”韦苏州指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蒋之翰“侍宦向长洲”,长洲即苏州府治所,因称为蒋苏州。但蒋之翰的诗名远远比不上韦应物,这样跟韦应物并称,显得不相称。王士祯的《叹老口号寄宋牧仲巡抚》:“谁识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宋荤的诗与王士祯齐名,称“王扬州与宋黄州”比较恰当。再象乐钧《江行杂诗》:“好是诗人埋骨地,浪仙坟傍滴仙坟。”浪仙是贾岛,贾岛坟靠近李白坟,是以李白坟为主,这样说也是恰当的。这里显出同一种写法,白居易是创作,写的是人对物。李商隐改成物对物,有变化。更重要的是李商隐的一首所反映的生活不同,表达的情思不同,更有思想性,不仅是创作,还胜过白居易的一首。再看陆龟蒙的一首,用“白樱桃下紫纶巾”来衬托,既有摹仿,在摹仿中也有新意。陆游的一首也一样,从中可以看到在摹仿中的变化。但都不如李商隐的一首,说明思想性的重要。王士祯的一首超过蒋之奇的,又说明人和人并称的是否恰当。
这里就本书中首和末两种作法中所列举的诗看,可以作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同样作法的诗,由于反映的生活不同,表达的情思不同,可以看到其中有创作,有摹仿,有幕仿而兼新创的,可以探索他们不同的艺术技巧。这样,冯师这本书虽自称“示人以规矩”,我们正可从这种规矩中探索它们的巧拙,探索它们在艺术上的所以成功,或在艺术上所以失败的原因,供我们的借鉴。我们现在要对作品作比较,通过比较探索有关作品的巧拙,这本书讲的七言绝句作法,由于同一作法选了不少的诗,正好供我们作比较,由于同一作法的诗有巧拙的不同,更可以用来探索它们的艺术技巧。这本书里可以供我们作比较和探索的地方一定很多,这里只能作为举例谈谈,谈得也比较粗浅,远远没有接触到这本书可供我们作深入探索的种种好处。希望这篇引言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对这本书甲列举的作法作更深入的探索,探索到七言绝句在艺术构思上所具有的多方面的艺术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