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向“关注每一个”的小班课堂

 琪甫 2014-08-22
        

南京市凤游寺小学  刘红

    一、我们的愿景:面向每一个
    我们一直在探索能够充分开掘小班教学优势,以“面向每一个”为愿景的小班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个别化关注,个别化指导。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与教师的交流以及观课中,发现教师对于小班化教学究竟“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更好”并不是十分清晰,这使得我们必须要扎根课堂,通过校本的课堂研究,真正让教师把业已获得的对小班教学精神、信念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行为,并坚持在课堂上运用起来,从而使小班教学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二、我们的策略选择:研发小班教学规程
    在南师大吴永军教授、小班教育研究所汪笑梅所长以及市区教研员的引领、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研发“小班教学规程”,并以此为行动策略,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小班教学究竟该怎么做”的问题,试图构建校本的教师小班教学主张,优化教学行为。
    我们所说的规程,就是“规则+流程”。可以将小班教学规程理解为:基于小班教学精神和理念所形成的小班教学程序系统中的一组教师行动规则。在框架结构上,我们从教学程序出发,设置了预习导航、课堂提问、有效训练、个别辅导、多元评价和反思提升六个项目,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另从小班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出发,专设了合作学习,共计七个项目,24条要求。
    三、    我们的重点关照:优化小班课堂的校本主张
    教学规程的24条要求,经过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实践尝试的论证检验,被同行认为反映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主要优势和要求。其中,我们尤为关注以下三个方面,这成为我校小班课堂的校本主张:
    1.“每一个”的课堂
    ①    了解每一个
    小班课堂教学领域,小班教师普遍认同班额缩减为课堂上“关注了解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可能性。小班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分类型教学,为学生提供及时的、个别化的指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可能的方向上获得可能的发展。
    在规程预习导航规定中,我们要求“新授课前,教师应通过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学前自学情况” ,“预习作业为学生个性化表达对新授内容的理解提供空间”,“教师在课前要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分析学情,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二次备课中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做好不同类型的标记,进行课前调整,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习活动。
    ②    学习机会均等
    在小班,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规程在课堂提问设计中要求“针对学情前测结果,问题设计要有难有易,兼顾不同指向,避免一直问同一层次问题,课堂发言率要达到100%。”教师课前调整,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来展开,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机会。如我们运用了课堂观察量表关注了全班发言人群,全班发言率从42%,提高至79%;直至百分之百。
    规程在在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中,关注学生的讨论、分工、记录、汇报等行为的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承担小组学习中的责任。教师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路径出发,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
    ③及时提供支持
    我们认为在小班,教师有可能及时地掌握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他们的困难,走到孩子身边为他们提供支持。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会很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规程预习导航中,我们规定:合理安排好预习前测,做好前测的分析整理,以便在教学中个别指导,及时提供支持。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课堂上要带着红笔进课堂,课堂书面训练内容需当堂面批三分之一以上,对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纠错。小组巡视指导。对“☆、△、○”等标注的学生重点关注,掌握第一时间的孩子信息。下课后,教师在教室中停留一些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问。
    ④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传统大班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导致学习成为简单的接受,学生个人学习的机会少,个人的独特理解受到关注和指导的机会少。我们提出要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珍视他们的早期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规程要求反思提升为学生个性化表达对新授内容的理解提供空间,鼓励学生尝试用文字、图示、图表、数据等多种方式回顾总结。教师在课前要批改学生的质疑问难,分析学情,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二次备课中进行课前调整,重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学习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问题并及时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独特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来分别给予不同质量、不同类型的教学。
    2.合作课堂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大班教学中往往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学习实效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小班由于人数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教师有充足的时间顾及每个学生的需求,对他们个性化的学习给予指导和点拨,能够形成数量合理的小组,且小组成员的情况适合进行小组学习。
    在小班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较之大班具有明显优势,所以规程对合作学习的次数、合作持续的时间、合作的方式、合作中的学习任务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规程合作教学设计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认真准备,这样不同质的学生相互影响,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形成新的想法。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团队成绩和每个成员的努力紧密联系。由于座位的宽松,活动空间更大,合作学习中,学生大胆质疑,热烈讨论,切磋合作,主体意识更加强烈。
    3.聪明课堂
    我们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不仅是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更应该发展思维能力。在小班,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我们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将思维能力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我们提出要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有深度的问题交给学生,正像郝京华老师所说的那样,让小班的课堂成为“聪明课堂”
    在规程中,我们明确要求,“每一节课不少于1个深度思维问题”、“对于深度思维问题,教师至少要有10秒以上甚至数分钟的侯答时间”、“学生的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优先考虑互动讨论而不急于引导、讲解或告诉,每个问题点叫三个以上的学生回答”,前者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促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活动,后者对深层思维问题的处理方法和量度提出要求。强调了对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指希望学生在学习中更多运用到分析、综合、评价等高水平思维。我们也期望教师更多地将课堂上相对的时间优势用来不断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例如,在《音乐之都维也纳》课文后第四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期待一个精彩的思辨过程。所以我们设计把问题转化成:课文是从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你认为在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中,哪一个在使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方面最为重要?这个问题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响应。
    四、小班规程引领下的教学优化活动
    小班教学规程作为小班教师优化教学的工具,首先为教师厘清了从哪些方面展开行动为好,避免了在教学改进中“无从下手”的困扰;其次,引导教师站在“在小班怎么教更好”的角度去检视自己的教学,逐渐改变大班教学模式的惯性;第三,规程的细目,为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是否符合小班特质提供依据。
    1.课堂观察的工具
    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把小班教学规程作为课堂观察的工具,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总结有益于发挥小班时空优势优化小班教学的具体行为,为教学改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向。例如,在课堂观察活动中,我们通过课前会议,知道所观察班级的学情,了解需要帮助的学生是哪几个,在课堂进行中由专人去观察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教师预设的个别化、分层次教学的策略有没有真正落实到他的身上,怎么对他进行个别化指导的,效果怎么样等等,在课后将信息反馈给教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反思;再如,教师对“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言、展示的机会”感觉到比较困难,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频次、所点叫学生的类型、位置等方面作出分析,寻找到教师容易忽视的学生的特点,然后再想办法改进。
    2.行动研究的指南
    在规程引导下,优化小班教学的行动研究就能做到目的明确、话题聚焦。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将规程的细目作为检验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小班要求的依据。很多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调整就达到规程要求,例如将“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发言机会”这条要求作为规范考察教师的时候,教师就会有意识提升关照面,大多数教师都能很快将学生发言率提升到接近100%的水平,而个别遗漏的学生,通过原因查找也很快能够克服。另一方面,我们带领教师,在规程引导下形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研究课题,逐一分析如何落实规程要求,总结实践方法。
    3.教学反思的依据
    每位教师在实施教学规程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例如如何确保每一个学生得到发言机会?如何保证中低程度的学生及时得到应有辅导?如何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上要求做到的10分钟训练,训练什么?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推动教师开展个人反思和团队反思,使教师不断积累落实小班教学规程要求的有效教学行为,并以教学案例、反思日志、教后记等形式撰写出来供自己进一步提炼加工和同事之间的互助。 
    五、规程的交流与推广 
    2010年11月杨健校长的“规程引领下小班教学优化的教师行动研究”在《江苏教育研究》上发表。王维老师的《一张零乱的蜘蛛网》同步登载。马菲老师的个人案例也在南京市案例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规程研讨小组个骨干教师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反思总结,精心设计成精美的幻灯片,给自己的同事做校本培训,在全区小班化老师面前汇报展示。
    
    2010年以来我们相继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班化教育同行,与我们分享规程研发进程。我们还依托兄弟学校的力量,与结对学校溧水柘塘中心小学共同研究规程在课堂上的落实方式,联合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共同分享经验。
    此外,浙江洞头县邀请我校领导老师前往洞头做课两节,并分享了小班教学规程的研究。大连西岗区、无锡雪浪中学、丹阳市教育局、大丰市教育局等小班同行也纷纷来校,西岗区、大丰市也进行了区域内小班教学规程的研发。仪征谢集中心小学领导和老师来校观摩后,在校内开展了“基于南京市凤游寺小学规程研究的校本研修”研讨,并申请了教科研课题。
    这种校际合作、交流与互动,起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研究的问题共享、研究的进度共享、研究的成果共享,会使得小班教学规程的实践更加丰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