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市农民上半年人均收入逾7000元

 龙文章 2014-08-22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科技支撑、示范带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布局区域化、产业特色化,主体多元化、农民职业化,载体园区化、管控信息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监管长效化,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努力把我市农业打造成具有绿色农产品供应功能、休闲观光体验功能和生态涵养调节功能的现代都市农业。全市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据调查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66元(绝对值全省排名第2),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1个百分点。

    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在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市主要推出了四项举措,先后成立了粮油、水产、畜禽、果木、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联盟,逐步实现了产业全覆盖、产业内各环节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推动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应用,加快了标准化生产的推进、产业化项目的落实、特色品牌的培育、外部市场的开拓,正在形成纵向联合、横向联手、多方联动的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修订了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重点加强了对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发展关键领域和“一村一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薄弱环节的支持。

    组织开展现代都市农业四季摄影大赛、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网上销售等活动,相继举办、联办了雨山区首届农业休闲旅游节、当涂大青山桃花节、善厚乡村旅游休闲节等多场农业节庆活动,展现了现代都市农业的多种功能。

    与中国农业大学及其所属农业规划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五大主导产业共10个创业孵化器,加快培育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和技能带动型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农产品总量稳定增长。全市夏粮总产21.98万吨,较上年增长4.8%;生猪存栏20.02万头,家禽存栏688.4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7%、1.8%;水产品产量4.8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产量65.7万吨,同比增长1.8%。

    规模经营比重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新增9.2万亩,总面积达90.2万亩,占总承包经营面积的比例达48.8%,居全省前列。全市粮食、畜禽、水产规模种植(养殖)比重分别达40%、75%、73%,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步推进农产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水稻优质品率达97%;名特优水产品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50%;畜禽良种化率达91%,畜产品优质率达92%。

    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新增1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现拥有市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8家。上半年,实现加工产值151.1亿元,同比增长21.5%,增幅位列全省第二。

    农业项目及园区建设势头强劲。全市龙头企业新建农产品加工项目11个,1-5月实现投资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1.6%;农产品加工续建项目17个,1-5月完成投资1.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1.3%。现代农业示范区集聚能力、示范功能、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新增和县善厚蔬菜种业示范区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9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5月完成各类投资7.9亿元。

    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上半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9.6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为796家,新增95家;家庭农场205家,新增76家。

    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上半年,全市引进三资进入农业项目124个,实际到位资金11.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8%,超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推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中农富通公司与和县台创园、湖北大明水产与当涂绿野生态有限公司等一批合作、合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记者张顺林通讯员薛莲

来源:马鞍山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