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花园揭秘

 云深不知处藏书 2014-08-22
西花园揭秘
沈献智
西花园,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的漂水东岸1200米处,北临李家店村;西接金家屯村;东南与东花园村接壤;南与平堰寨相邻;跨越北纬31€?6'至31€?8',东经113€?5'至113€?3'。地处“八里畈”的西北端,北高南低,漂水经其西面绕南而过注入涢水。整个区域范围处在被漂水半包围状态。
此地,原有铜鼓墩,人们于墩西聚会,称为“话园”,后谐音为“花园”。又因此地有两个自然塆,故有东、西花园之别。
1957年原襄阳地区博物馆(今湖北省襄阳市)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在这里发现了“西花园古遗址”和“庙台子古遗址”,两遗址相聚约0.5公里,两者之间是一片低洼地和水塘。
时隔26年后的1983年秋季,武汉大学历史系80级考古班同学实习时,选择此两遗址进行发掘,从而揭开了“西花园古遗址”“庙台子古遗址”的神秘面纱。
西花园遗址分布在西花园村北面的台地上,台地呈南北向长条形,长约1公里,宽约半公里,高出周围地面约4米,遗址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西花园遗址最上部的文化层,已遭到人为的破坏,其陶片和石斧等古文化遗物随处可见,甚至在村民的大院墙上面,也多处暴露出陶器和石器等古文化遗物。在这里还采集到喇叭口红陶杯(见图一)。石镞和石斧(见图二、图三)以及其它众多的陶器残片等遗物,内涵十分丰富。
庙台子遗址位于庙台子村的东面,是一处略呈正方形的高台地,高出地表约4米,面积约有1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3米以上。
在两处古遗址中均发现有房基、灰坑、瓮棺,计有陶、石、骨、玉器等共2000余件。发掘有陶罐、陶鼎、陶足杯、陶豆、陶碗、陶球、陶壶、陶盘、陶甑、陶鸡、陶狗、制陶拍、陶网锤、陶纺轮、红陶杯、红陶鸟、红陶绵羊、黑陶、彩绘陶、陶网坠、陶棒、灰陶、红黄陶、陶埙、陶陀螺、陶环、陶鬶、陶擂钵、陶缸、陶器座、陶盉、陶瓮、陶鬲、陶簋、陶盂、蛋壳彩陶、陶锅、骨镞、骨针、其他骨器、石刀、石铲、石斧、石凿、石锛,石饼、石球、石料、砺石、石珠、石环、石镰、石锥、石棒、石矛头、玉珠、鹿角、猪骨、红烧土粒、红烧土块、稻壳、稻杆等等。通过这些大量的实物分析和原地考察,笔者认为,西花园和庙台子古遗址,具有典型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特征,内含“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的文化遗存,是“多种文化遗存的集中之地”,是“多种文化遗存的代表”,堪称得上中国“西花园文化”。
历史的巧合,又过27年之后的2010年,同在蒋寨村的8组叶家山又发现了“西周家族墓地”,与西花园古遗址和庙台子古遗址相距不足千米。人们称之为“叶家山西周墓地”。实际上这里没有山,是一片很大的冈地,高出附近河面约有50米,高出周围地面约10至20米呈南北斜坡向,北高南低,实际地名叫”叶家塆,距村北漂水河500米,距村西漂水河1200米。笔者认为“叶家山西周墓地”是“西花园文化”的延续;是“西花园文化”的共同圈,不应分割,是一个整体文化地带。
该古墓葬群面积有4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3700米,大多数墓是在村民住宅房基下面和院子里面。共发现墓葬65座和马坑一座,另有两座大墓未发掘。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玉石、原始瓷器等各类文物700多件,其中青铜器多达325件,陶器79件。形器有鼎、爵、觥等,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有铭文,总字量达400字。
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见图四、图五)。根据这些铭文和古墓特征,专家们研究认为“比已知的曾侯乙古墓要早500余年,对商周断代史尤其是西周早期曾国史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对于研究汉水流域的西周文化、曾国的来源和始封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佐证。”换言之,认为这些文物是“曾国”的器物,是说明“曾国”的历史。其实不然,因为史书多记“随国”未见“曾国”,这是铁的事实,因为“随”是“国号”“曾”是君(侯)“姓”,是因为文献中多记国事,少记国君(侯)个人,这是其一;其二为什么只见“曾器”不见“随器”,是因为天子、君侯作器作铭文,是代表个人意志意愿,不署“国号”“国名”。根据该群墓的考古资料研究,我认为该古墓群上限的时间比西周还要早些,处在殷商时期甲骨文阶段(象形文字),其铭文“”像蒸汽,“  ”从圆形的竹圈垫田上升起来,处在早期金文之前。说明该墓群中“曾侯”“曾侯谏”比“曾侯乙”相隔远不止500年,但是一个世袭家族,都是随国不同时期的“曾氏贵族之墓或曾姓国君(侯)陵园。”
有些论点,到目前,我还是持否定态度。联系“西花园古遗址”和“庙台子古遗址,再看“叶家山古墓群出土的文物、铭文,证明随国的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早已在这块土地上生息和繁衍着,只不过国家的统治者是“曾人”,是“曾人”占据着国家的统治地位,世代相传,但“随国”号始终没有变。其初地方千里,其后在这一地域分化出若干个小国家(邦国),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在追溯到更遥远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是一个很古老的部落群体,村落、都城、陵园。这个群体一直延伸到离此不到3公里的漂水北岸,既现在的沙河庙村3组。记得小时候这里叫“飞机场”,形容面积很大,是一片空地,北高南地,高矮不平,遍地是瓦砾、砖石、陶片、墓穴,堆积着一层一层,后来被改成田,把大人小孩都捡累死了。因为笔者是在那里土生土长的,还听到老人们讲,这里是一座古城,如果真的话,也许与“西花园古遗址”“庙台子古遗址”“叶家山古墓群”很有关连,因为它靠河滨,又在同一个区域内,同属“西花园文化”共同圈,也许这里就是都城址,西花园,庙台子,叶家山等地就是陵园、贵族、氏族墓地,我到现在快60岁了还在后悔,为什么那时我不懂得考古呢?也许很多宝贝就在手里没有被发现。
从叶家山古墓群众发掘的“面具”(见图六)中可以进一步证明“神农”诞生在随地的可能,它反映出“神农文化”和“农耕文化”,面具像是这一部落的图腾标志,崇尚牛,是这一部落的徽记,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发现。足以说明这里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是“神农氏”的诞生地,无独有偶,笔者创作的长篇小说《神农传奇》写到此搁笔了。
据《春秋左氏传》载;“汉东之国随为大”,素有“汉东先祖”之称,言下之意,在汉水流域以东,淮水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范围内,随国最为强大,是“汉东之国”的先祖,这已被历史所定论。
通过“西花园古遗址”、“庙台子古遗址”和“叶家山古遗址”考订,在周武王封随之前,随国早已经存在。从出土的铜面具上看具有商代“三星堆出土文物的色彩(见图七、图八),从出土的铜觥(见图九)与特63《殷代铜器》邮票第三枚“父乙觥(见图十)如同一个器物,同一个造形。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在此出土的曾侯方鼎,(见图十一)其铭文“曾侯谏作宝彝,”并不代表墓主人是“曾侯谏”,而可能是代表“曾侯谏”作的宝器,为祭祀他人和赠送他人的礼器。就像“中国(随国)主席(国君曾侯谏)送给别人的礼物一样的道理和过程,“曾”不是国家称谓,是随国国君(侯)的姓。“随”是国号,“曾”是君姓,就像楚国、鲁国、晋国一样,“楚”“鲁”“晋”是国名,“熊”是楚国君(王)的姓;“伯禽”本是周公(姬)旦之子,封在鲁(地)国,做了国君,而“伯禽”是以后的谥号;“唐叔虞”本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因受封于“晋”的唐地(较早的唐国之地),史称“晋唐叔虞”其子做了晋国的国君。在周朝始封随的时候,是姬姓的封国,不是姜姓的封国 。一句话,“随”地名很早,“随国”国号也很早,它超越我们掌控的资料,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有待研究和进一步的考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