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河扬帆品巨贾

 wps0321 2014-08-23
随笔

大河扬帆品巨贾

王镜宾

初夏时节,暮色苍茫,你走到黄河、伊洛河交汇处,早出的一轮弯月挂在夜空,波平如镜,雨落黄河静无声,叶飘洛河无觅处,两条文明古河静静地流淌,交汇之处既无火锅开锅时的浊浪翻滚,也没有泾渭分明的龙蛇争斗,一条小船泊在其中独钓,好一幅恬静清雅的山水画。此刻,你无法想象当年这河洛交汇处的康百万家族纵跨明清两朝,生意横跨豫、陕、鲁三省,兴盛四百余年,经营粮食、棉花、盐等农副产品,掀起商海的狂飙巨澜,是当时最大的豫商,是中原人的骄傲,在中原文明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笔。

注重教育,观念超前是康氏家族发家的基础,是其商文化的软件。康家起步于明末清初,亲家朱氏是明朝皇室后裔,康、朱结亲,双方儿女均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共同目睹了明末朱氏家族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过程,刻骨铭心,知道祖上留下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财富才是最安全最实在的,“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康氏先祖倾其所有伐木造船,大河扬帆,走上了经商为主的漫长人生旅途。在那个时代,河水较大,水上运输成本较低,运货较陆上马车运输量大,伊洛河连通黄河等诸多河流,是理想的经商之道,由于这些先进的观念,造就一代又一代康家子弟取得成功。

勤俭持家,诚信经商是打造康家百年老店的商业文化核心。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康家大院的房屋上千,但从主人、小姐、公子、相公等用房单间来看,每间面积都很小,都没有单独别墅式的院落设计,甚至没有现代人住房三室四室一厅两厅的宽敞,生活用品也较少,看不出发家后奢侈排场。账房每年有大小相公从外地回来汇总账目,交流、学习,账目要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到紧扣一分一厘,管好成千上万,这相当于当今会计核算中心。康家的祖训是“留余”,专门有一段文字是凡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办绝,不可把粮吃完卖完,不可把银子花光用尽,有消费,有投资,还要有一定储蓄节余,同时要诚信经商,依法经营,这些都是科学的经商之道,才能打造百年老店。

周旋官场,关注民生,是康氏发家的外部保障。在封建社会,商人不处理好与官场的关系是寸步难行的,康氏家族一直注重在官场周旋,在官场需要时捐钱捐物,甚至为了个虚名,经商方便去捐官,与当地、外地衙门处好关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康家行商顺利的通行证。同时,康家也关注民生,遇到灾荒年月,会做些赈灾救济的善事,赢得好口碑,生意也做得长远,没有这两样功夫,再大的生意也经不起衙门敲诈勒索,经不起劫富济贫和农民起义的战火。

纵览康家兴衰史,不难发现让其衰败的原因正是丢掉了这些制胜秘诀,同时外部环境的恶化也迅速击垮了康氏商业帝国:首先是鸦片抽空了康百万。金山银山经不起一口大烟,是西方列强入侵打垮了这个百年老店。其次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釜底抽薪,打垮了曾给他做出许多贡献的康百万——清政府为镇压捻军起义,严令各地凿船封河,令康家沉船河底,毁了康家经商最重要的运输工具,给康氏致命一击。倾覆之下,安有完卵?最后,康家运货的许多大船沉没后,康家没有及时转变观念,运用陆上交通工具进行二次创业,或走出河洛,走出中原,寻找新的商机,进行突围逃生,结果坐以待毙,一蹶不振。

康百万的兴衰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商业发展史的缩影,是中原商业文明的折射,不难看出,要打造百年老店,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环境,吏治清明,社会安定,诚信守法,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关注民生,做好慈善等必不可少,是自古以来经商的制胜法宝。同时要防止奢靡,反对铺张浪费和不良嗜好,不能商人有钱就变坏,发家之后就忘本,这样才能打造百年巨舰,跨过商海的大风大浪,走向现代商业文明的辉煌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