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言| 张真山长谈文房四宝(节选四):文房四宝已死,何必续命?

 醉吟墨斋 2014-08-23


文房公社于2014年伊始之际,做客秋浦书院,就“笔墨纸砚-承载文明”以及“器以载道”等话题,对自谦为“纵浪于笔墨文化,逍遥于无为之业!”的张真山长进行了专访,解读【文房四宝】。


四、文房四宝已死,何必续命?

石七:当下很多人会觉得:文房四宝恢复从前的辉煌是不现实的,以强力使其回归大众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文房四宝最好的归宿,是呆在博物馆、学校和当代文人的“文房”里。

“文房四宝”在近现代遇到的三次比较大的冲击,从铅笔、钢笔、圆珠笔等所谓硬笔书法的普及,再到机械打字机的推广。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当下电脑和手机等数字化书写工具的广泛运用。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文字书写都忘却了,何谈再去练书法?

很多人自称书法爱好者,有多少人只是为了争名逐利尔!

很多孩子在上书法培训班,但大多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很多从业者只看中了其中利益,文化的传承该怎样继续?

张真:这其实不仅仅是文房四宝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问题。大家现在有在讨论中国文化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就像一年四季一样,秋天的时候,树叶都落了,看起来地表以上的树枝树干都死掉了。

今天,在现象层面上,像文房四宝、书画,包括各种看似要绝灭的“非遗”,看似都快没了,其实一点也不要担心。我们真正要担心的是这个国家的道统如果没有了,那就真正的完了。道统是什么?道统就是人还想当人。如果这个国家九百多平方公里的人都不想当人,都只是想当一只人形的猪了,那就什么都完了,那就是道统绝灭了。只要有一个人还想做人,那么这些事物都不会绝灭。

我刚刚说了,书法在在古代人人都用毛笔的时代,也不都是用来证道的——古代人也不过是用毛笔来打字而已。所以我们不必被用电脑的人看起来人多势众而又沮丧感,要那么多人来写毛笔字干嘛呢!我们就视古代那些拿毛笔的人跟拿钢笔的人一样,虽然现在拿毛笔的人少了,但当有一天他们明白了、明理了,他会主动拿起毛笔。因为书法比打坐更实在,比去练跆拳道也好。

所以不用管(学书法的人)多少,因为我们刚刚经历过一次比较大的萧杀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文革。现在虽然都在弘扬(传统文化),但是不要去拔苗助长。天下只要有一人明白,就算是留种了。就像有一灯塔,只要有一灯在就能照亮一大片地方。

我原来到胡开文去买墨,还能买得到好墨,但是现在买不到了。有的时候能买到的墨条,外面好看,里面粗糙,就像包糖包子一样。现在无论是做砚的还是做墨的,都做成礼品了。以前那些做墨的人也不做了,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好墨)做出来也没人买,所以以前一万锤捣出来的墨,现在可能十锤就搞定了。

原来是有识货的人,有用的人,这个对于做墨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价值。他费那么大的劲做出来,给不识货的人买去了,那是一种侮辱。所以你不能怪人家。当然也有为了金钱投机倒把的人,都有。这是大背景下人心毁坏、道统沦丧之后,普天下几乎没有对自己行业怀有敬畏的人了。古代做墨的人对做墨是敬畏的,他觉得做出来的东西拿出去他不会丢人。现在做墨的人对于做墨这个行业,他觉得做墨能够挣钱,那我也来开个厂我也来干,都这样的话那还指望啥呢?都是买卖了。这样就造成了即便是有几个识墨的人,也买不着了。所以在这个时代,一定要有发心做这个事情的人,只要是能做出来好东西,就肯定会有识货的人,然后在师友圈内流动起来,就不用担心会灭绝了。

如何回到我们这个土地上本然的时代?对于今天的可能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上百年的劫历了,严重地撕裂了我们对于祖先的认识。一百年的谎言,已经让我们“认贼作父”了。但是对于未来,还是可以充满一些乐观的。在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敢于担当天下了,能出现一些能“铁肩担道义”的人,那么笔墨纸砚,必将恢复生机!

--------------------------------------------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依类象形、形声相益,始谓之文字。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扬雄曰:“孰有书不由笔?”茍非书,则天地之心,形声之发,又何由而出?是故知笔、墨、纸、砚皆有大功于世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有石七以此引“文人气·文人器”为题,欲立后素之志,决泄古先之道,发扬翰墨之精,直指道器不二。

正心诚意,复于文事。

【文房公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