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璞素《稽古》展上,见到墙上挂了各式的毛笔,着实觉得有趣。 我素日写字,从不讲究毛笔的形态。这是第一次意识到毛笔也是要设计的。 这些毛笔是一位叫九度山人的80后设计的。 因为感兴趣,于是和他约了时间,去拜访他的书法工作室——墨烟。 无论白昼亦或夜晚,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墨烟静静地写着,写着。 待他们都离去了,九度山人与我便开聊了起来。我们的对话以Q&A的形式呈现给大家。Q是我,A是九度山人。 Q:你为什么会想到设计毛笔? A:因为现在的人做的毛笔我不太满意。做毛笔的人,几乎是不写书法也不懂书法的,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毛笔做成什么样是好的。 你看这两支毛笔,乍看没什么区别,但仔细看笔杆和笔毛衔接的地方,有黑色倒角的这支笔显然比另一支做得专业,因为这一点点的倒角可以防止舔笔时伤到砚台。 说着,九度山人拿来一方砚台,让我试用两支笔,果然如他所说。 Q:你是如何设计毛笔的呢? A:首先研究古人做的毛笔,在继承精华的基础上再创造。 毛笔由笔顶、笔杆、笔斗和笔毛组成。这款笔的笔斗形态特别好。 来看看古人毛笔的配色,笔顶、笔斗颜色通常是一致,与笔杆搭配要协调。 再说笔杆的材质。唐秉钧在《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好的材质和工艺是使用者身份的象征。 ![]() ![]() ![]() 写不同的字体,要用不一样的毛笔。站着写和坐着写,对笔的要求也不一样。 ![]() 这两支笔,站着使用时,左边的这支会用起来更舒服。因为他的笔顶做成这个形状,手指握住时不滑。 研究了古人做的笔,再加上我自己的书写心得,我便开始尝试着设计毛笔。 不知不觉中,聊了一个多小时,很享受,当然也受益匪浅。 九度山人如此这般的审美和设计能力的养成,除了他对书法和毛笔的深入研究,还有什么呢? ![]() ![]() ![]() 是对一切美的事物的吸收,无论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 分别时,九度山人借了几本毛笔的书给我。看了书后,我对毛笔设计也有了些自己的感悟。 毛笔作为书法的工具,随书法的发展而发展的。反之,毛笔的发展也给了书法更多的创作空间。 【笔杆与笔毛】 ![]() 这是目前能看到的中国最早的毛笔——战国笔,笔毛包裹在笔杆之外,用线缠住。 但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1、笔毛蓄墨能力差;2、易分叉。 ![]() 后来蒙恬造笔,将笔头塞入笔杆中,极大地改善了那两个问题,并沿用至今。 【笔斗】 为了书写者握笔的舒适度,笔杆的粗细是有范围的,不宜过粗或过细。 写大字时自然会需要大的笔毛,可是那么大的笔毛和较细的笔杆在怎么连接到一起呢? ![]() 这时笔斗出现了,做了很好的衔接。 笔斗在功能性外也成了人们设计的细节对象。 【笔毛】 笔之所贵者在毫。 笔毛通常用羊毛、黄鼠狼毛、兔毛等制成。 ![]() 取毛是门学问,对季节、地点都有要求。 比如黄鼠狼的毛宜在冬天取。因为那时候黄鼠狼准备过冬,毛发长得最旺盛,最有弹性。 由此可见古人体察万物之入微。 对于我们用毛笔的人来说,应怀有感恩之心,珍惜每一支好的毛笔。 未来,希望有更多像九度山人这样的年轻人,可以给毛笔设计增添新鲜活力。 也希望每位设计师,对设计的对象研究得更深入、更精透些。 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好的中国创造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