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被称为“小上海”,如今烟花散尽,独留一片安宁在这里

 真友书屋 2014-08-26

金华路和温州路交界处,围墙上叙述这段租界历史的碑文。


铺天盖地的爬山虎涌上了荣华里小区的一侧墙头,遮出一大片绿荫。墙脚留有爬山虎经过的点点“脚印”。墙边的这户人家后院敞开着,挨着小区门口,通往家门的那一小截水泥路扫得干干净净,两旁开满了玫红色的月季花。


我回来了。这样的小路让人很有回家的感觉,即使是别人的家门口,我也好想对着窗台外的两只旧布偶熊说上一句。


荣华里很恬静。前两天刚刮过风下过雨,天气有点凉,地上有落叶,小区里却不见有老人出来散步下棋聊天。小区的一个门口,推着板车卖草莓的小贩已经一连来摆了两天的摊,鲜有人问津。


除了小区斜对面金华路上的那几棵列出“古木”标牌的老樟树,很少有人知道这周边还有什么陈年旧物,几乎也没什么人会提起这块地方的历史。


其实,这里曾是抗战胜利前日本在杭州的租界所在地。


拱宸桥天仙戏院唱出名了盖叫天


关于拱宸桥附近的日租界,坊间还有一些传说。说是这里曾是上世纪30年代杭州城外的商业中心,曾被称为“小上海”,此处有过好几家茶园兼戏院——“天仙”、“阳春”、“福仙”、“荣华”。也有人说,这些戏院是日本商人在日本杭州领事馆的指使下开的。不过,有一件事倒是事实:戏曲大师盖叫天就是在天仙戏院唱出名的,他平生的第一部戏《天水关》就在这里登场。这件事连盖叫天故居墙上的说明里都有提及。

盖叫天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这里头还有段故事。当年,盖叫天在天仙茶园搭戏,唱老生。盖叫天,本来姓张,叫张英杰(其故居院外墙角还嵌着百忍堂张界的石碑)。因为当时唱老生声誉最高的是谭鑫培,人称谭叫天,而谭曾到杭州,在这一带的阳春茶园唱过戏。张英杰年少好强,不怕别人指摘、将其与谭比对,取名盖叫天,在与阳春茶园相对应的天仙茶园挂起了牌,出了道。怎料一唱而红,名扬在外。


那时候,休闲文化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多元,但是人们似乎都很热衷于看戏。据说,武林门以南“城里头”的杭州人,除了少许从西兴划船过江来看戏的有钱人,最远的到南星桥、万松岭、老东岳,坐黄包车都要赶到拱宸桥去看戏。住在北边的人则以步行和乘船为主,最远的到湖州、许村、塘栖、东塘,甚至据说,还有人从苏州坐小火轮来看戏的。住得近的可以当日返回,远的甚至要就地找家客栈过夜。


既然住下来,有钱的人们就开始寻些消遣,烟馆、茶馆、小菜馆。翘着腿,剔着牙,哼着小曲儿。没钱的,也趴在窗口,看街上小贩播放西洋镜(洋画片),因为是在日租界,还能看到卖人丹的日本浪人在街上转悠……


上世纪60年代,拱宸桥开出的那么多家茶楼兼戏院里,荣华戏院后来变成了大众电影院。放暑假的时候放映过《哪吒闹海》和《孙悟空大闹天宫》。到了1975年,还放映过一部阿尔巴尼亚的电影《宁死不屈》,里面的女友及队员一头长长卷发,被称为“革命中的美丽”。据说,那是,拱宸桥街巷里的很多小孩都会唱那部电影的主题歌:“赶快上山把,勇士们!我们在春天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


曾经一派纸醉金迷


不仅是戏院茶楼云集,关于日租界的杭州福海里,还有一些桃色传闻。有人称杭州福海里在杭州海关开关后数年,是妓楼的集中地,“悬牌营业,盛时有艺妓200多户”。

曾经的福海里小区。


一首叫《拱宸桥踏歌》的歌谣里唱到:“旱烟水烟雪茄烟,加上乌烟三四千。阿姊陪勒朵床面前,替郎打烟露子个十指尖可尖。”这首上世纪初的歌谣,是在日租界海关开关后的第四年收集自民间的。“乌烟”是鸦片,印证了上面提到的拱宸桥烟馆与茶馆一样普及的情况。“阿姊”和“郎”就是姣婆遇上脂粉客的意思了。


民国初年,有人记载“福海里,类沪埠‘长三堂子’也……”“堂子”是指妓院,“长三”是指旧上海妓院中头等妓女的等级名称。也就是说,当时拱宸桥的风尘格局里,福海里多上等妓院,呈现出一派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畸形繁荣。

现在的运河广场曾是福海里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风月场所才被彻底清除。


那些变与不变


不变的“那几栋楼”


拱宸桥日租界内,唯一留存着当年历史、而今仍可观瞻的,是市二医院里面被知道的人称为形状特别的“那几栋楼”,分别是9号楼、10号楼、20号楼,它们均为仿英“卷廊式”风格建筑,是杭州海关旧址里现在仅存的三幢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原本用作税务司楼、杭州海关办事处和帮办人员住宅。从资料老照片上看,这三幢楼其貌基本如初。其中,9号楼楼下立着文物标识纪念碑,上面写着“杭州关税务司署旧址”。知道这个地方的人,则习惯把它称为“洋关”。边上还有块小半截入土的“海关地界”碑。据说,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杭州,原本的“洋关”成了日本宪兵的据点。抗战胜利后,这处海关就废除了。

9号楼外观。


运河广场以前可能是日租界里的小区


日本租界研究人大理浩秋说:“除西洋风格的‘海关理事所’(指洋关)外,大马路、里马路上的茶馆、剧场、饮食店、西洋杂货店等鳞次栉比。其居民除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少数外国人外,大多为中国人。”他说,拱宸桥日租界里居住的西方人几乎都是为传教而来,在通商场中从事贸易的人很少,其实是期待着这里贸易繁盛的中国人来此开设了各种店铺。

从日本租界到杭州城内的略图(翻拍自《租界研究新动态》一书)。


有人开店,周边一定有住宅小区。东临金华路,西接丽水路,南连台州路,北通宁波路,这几条路围成的地方大致是今天的运河广场。而从1928年(民国17年)起,这里是一个叫福海里的小区。小区由一个叫郑麻皮的上海人,仿造上海的福海里弄堂建造,被称为杭州福海里。现在福海里已经是拱宸桥边的一片广场了。■(摄影:应协 杜立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