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爆流行还是长尾理论 (评论: 引爆流行)

 阿里大叔 2014-08-26

  去年最流行的一个理论叫长尾理论,但是很多人研究了以后感觉很失望,本以为是一个能改变人生际遇的锦囊妙计,结果全是扯淡的。其实长尾理论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玩意儿,它的针对性很明显,只对某些平台型的渠道有用,说白了,它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成就一小部分渠道所有者,比如做网站的。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要饭的遵循的就是长尾理论,很多人都觉得每次收入块八毛不值一提,但是架不住人家长尾够长,所以乞丐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一群人。
  
  后来,有朋友说你应该看看《引爆流行》,对于内容制作者、想出名的草根、想提高博客点击率的、想把《七零一代的鸡零狗碎》搞成百万畅销书的,引爆流行才是王道。是啊,假如你千辛万苦做了一张唱片,结果只变成了长尾里的一小根毛,你愿意吗?只是在大多数人看来,流行是可遇不可求的,它就像艳遇或者祖坟冒青烟之类的东西,你知道老鼠爱大米、芙蓉姐姐、超女是怎么红起来的吗?虽然事后我们会分析出一百条理由,但是在此事发生之前,我们没有人知道。
  
  《引爆流行》就是揭露流行引爆点内在规律的一本书,它分析了很多案例,然后总结出了三条规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换成白话文就是,某些意见领袖和社交天才的参与,内容本身比较过硬,正好符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然后就红了。看到这里,你肯定很失望,靠,就这点料,老子十年前就知道了。不过且慢,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这三个原则,而是他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普通人,尤其是文科生,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喜欢想当然,但事实上,我们下的论断很多是错觉、成见,看《引爆流行》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其中一段讲电视节目《芝麻街》的制作,你会觉得那不是在做电视,而是在做科学实验,他们使用了各种方法从各个角度来测试儿童观看电视的行为,并用这些来指导电视内容的制作,再想想我们的电视栏目策划是怎么搞的,找几个权威吃个饭侃一侃就出来了,这些老大可能压根就不看电视。但是最终打败《芝麻街》的是另一档节目《蓝狗线索》,在我们的权威看来,这档节目远远不如《芝麻街》精彩、丰富、有趣,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而它成功的秘诀也在于搞实验,通过儿童的行为研究最终发现,孩子们的最大诉求并不是精彩、丰富和有趣,而是简单、容易理解、互动。
  
  我在唱片业里做了八年,最深切的体会就是这个行业很感性,完全没有数据支持,没有销售数据、没有用户行为数据,更谈不上任何市场分析,从业人员脑子都是飞着的,一拍脑门就干了。之前,我在一个唱片公司里做过半年的战略研究,想法很简单,就是收集整理零零散散的数据,然后进行研究分析,做出战略意见。然而我发现,最大的阻力来自生产部门,他们打心眼里不愿接受分析结果,一方面可能因为感觉自己的专业权威被挑战了,另一方面他们脑子里没有统计学概念,喜欢用特例来否定惯例,比如,你告诉他能流行的彩铃音乐83.4%都是很土的歌,他就说那周杰伦的彩铃也卖得很好啊,可问题是,周杰伦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中国人打心眼里是相信奇迹的,比如诸葛亮给你一个锦囊妙计,你只需要照着做,立刻反败为胜、书大卖、财源滚滚,《引爆流行》显然不是这么一本书,我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同志们,一定要相信科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