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学生活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14-08-27
         1984年,我考上了德州师专。这使全家人非常高兴,要知道当时考上学就是鲤鱼跳龙门,从此改变了身份和地位。在此之前,我们村只有五个人考上,三个大专,两个中专。
         那时候父亲很高兴,还请乡邻们喝酒。
         其实说起来,我能够考上大学真是个意外。那时候还兴预选,就是在毕业生中通过考试先去掉一部分人,只让另一部分人参加高考。当时我在班里的成绩很差,可是预选时居然能够被选上,只不过是最后一名。我记得我们班有60多个人,预选了45名。我们班考上了30多名,其中大学27人,中专若干人。而我却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大专,虽然是最后一名。我的考分是429分。我平时较弱的数学和英语都考了90多分(数学满分120,英语满分100),平时较好的语文却只考了70多分。
         我当时高考过程中还出了一件事。在考政治的时候,监考的老师在我的桌子旁边发现了一个纸条,上边是政治题目。这是我在考前复习时看的,到了考试时间到了便扔在了桌子边。监考老师把这件事报告了上级,认为应该扣我的分数。大概学校进行了争取,最后没有扣我的分数。其实如果真扣了我的分数,我真比窦娥还冤。我根本没有作弊,况且那个纸条上的题目和高考题目毫无关系。那天,班主任王老师还把我叫去,安慰了我一番,并叫我去见王校长。我一个人惴惴不安地来到王校长家里,王校长倒是很和蔼,鼓励我不要放在心上,继续把后面的科目考好。
         为了我上大学,家里特意给我买了一块手表,花了60多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哥哥送我去上学,我们坐的是破旧的公交车,人还比较多,连座位都没有。来到德州师专,看起来很破旧,除了几座楼房外,和高中没有什么不同。住的地方是三间大瓦房,上下铺。我心里未免有点失望,但想到毕竟是大学,心里又释然了。
         我上的是中文系,当时有两个班,一个班30人,共60人,我在2班。上课比起高中来轻松了许多,上午上半天课,下午一般不上课,自由活动。我喜欢读书,自由时间大部分用在了读书上,在阅览室待的时间比较长。这种生活和高中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那时候还是免费上大学,每月有20几元的生活费,一般来说足够生活了。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互助组,一块吃饭,一位叫董仁俩(现在德州铁路中学教书),一位叫张忠锋(现在济南大学做教授)。
         中文系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老师一位是系主任曹鼎。据说他是福建人,北大毕业,可能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德州某中学教书,恢复高考后,调到这里上课。他教的是古汉语。他的讲课条理清晰,丝丝入扣,态度亲切自然。有一次,一位叫明建新的同学因为回答问题回答得好,曹老师还奖励给他一朵玫瑰花。
         中文系最有名的教师是吴三元。为什么叫吴三元?他自己的解释是父母希望他学习好,能够像科举时代那样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他是一位很会讲课的老师。他讲的是现代文学。在讲课时,讲了一段内容后,他就添加一段轶事,引得学生大笑一阵。他对鲁迅的作品颇为熟悉,往往在讲课时大段地背诵鲁迅的作品。他讲课时往往有其他系的学生来听,有时系里的其他教师也来听课。
         大学第二年我们搬进了学校北边的宿舍楼,8个人一间,条件有了改善。
          两年后我从德州师专毕业了。现在想起来有两件事让我有些后悔,一是没有有针对性地读书。虽然看了一些书,但都是随意而为,毫无目标,浪费了很多时间。二是没有努力学习。那时候眼光太狭窄,觉得考上师专就很好了,没有更高的追求了。当时有考本科的机会,自己也没有去争取,太可惜了。
           1986年7月,我从德州师专毕业了,从此踏上了为人师表的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