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各时期的镂雕玉器(题目另加——珠江大鹏)

 珠江大鹏 2014-08-28

明清时期的镂雕玉器

2014-08-21 丁哲 古玉鉴定秘籍

镂雕,又称镂空雕,乃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玉器制作工艺。所谓镂雕,就是将玉料局部或大部分剔空,以镂空的空白部分和预留的实体部分虚实相衬地表现纹饰图案或造型轮廓的一种工艺。镂雕的最初产生,可能与钻孔和切割工艺有着一定的关联。其具体制作方法大致有两种:其一为砣(磨)具反复碾磨而成;另一由钻头打孔,线具拉搜而就。二者在加工时都需佐以潮湿的解玉砂为介质。

古代镂雕玉器根据形态及装饰作用之不同,复可细分为单层镂雕(即透雕)、多层镂雕、分层镂雕、立体镂雕、镂空纹饰器皿以及辅饰镂雕玉器等诸类。史前时期的工艺尚不成熟,镂雕作品较少,所见者皆为单层镂雕,且镂空部位面积较小,形态简单,不甚规整。标准性器物有反山、瑶山出土的良渚文化冠状梳背形器、玉璜(图1),牛河梁出土的红山勾云形玉佩(图2)、带齿兽面形玉佩等。

战国、西汉时期,镂雕工艺得到显著发展,虽仍为单层镂雕,但镂空部位较史前显著增多,形状多样,造型生动灵活,充满美感。镂空处边缘爽利、规矩,管钻套打留下的圆孔内壁亦光滑、垂直,不见台痕。中山王墓所出S形玉龙佩(图3)、杨公乡出土双龙首玉璜、老虎墩出土“宜子孙”玉璧(图4)可作此期之代表。

宋金元时期乃玉器镂雕制作史上又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本期的镂雕工艺,是战汉以来的一次突出继承和发展,它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影响到明清两代玉器的镂雕风格。有宋一代,玉匠突破了传统单层镂雕的概念,创造了多层镂雕。金元时期,又在多层的基础上发展成立体镂雕。本期的特点主要就是纹案的层次丰富,立体感颇强。如钱裕墓出土“海东青击天鹅”纹绦环(图5)、利民巷窖藏发现的“莲鹭纹”炉顶(图6)等物。图1

图2

图3

图4图5

图6

明清两代的镂雕玉器集历代之大成,工艺成熟、制作精美、种类丰富,以下分类述之:

单层镂雕玉器,乃明清两代最常见者,多为扁平体玉佩、嵌饰、簪首。江西南城明益庄王墓出土的一件玉牌饰属此类型:青白玉,有褐色沁斑。器体如舌形,中部镂雕佛像一尊。佛像结跏跌坐于莲瓣之上,头戴花冠,双手合于胸前,披陂飘拂,两旁及头顶装饰镂空火焰纹背光。高5、宽3.5厘米。(图7)

又如安徽安庆卫东公社民主大队清墓出土的一件寿字玉佩:青白玉,局部沁为褐色。整器作长方形扁平体,两面纹案相同。自上至下透雕:蝙蝠、双龙、磬、“寿”字、卷云、蝴蝶等物,且相互对称。长6、宽4.4、厚0.4厘米。(图8)

图7图8

多层镂雕玉器,多为玉嵌饰。主要表现龙凤穿于云中、走兽行于山林、花鸟相互衬托之类内容。各层纹案多穿插交错,联系紧密,下层纹案是主题图案的延伸。主要在明代中期之前流行。上海徐汇龙华三队明墓出土的一件“雁穿莲”纹玉带饰:一套两件,形制、纹饰相同。白玉质。正面镂雕大雁、荷莲,其下衬以交错缠绕的水草与茎蔓,上下层纹饰又交搭相连。这件作品构图饱满、层镂细析。表面图案凹凸起伏有致,具有强烈的浮雕感。长3.9、宽4厘米。(图9)

甘肃兰州上西园彭泽墓出土的一套玉带饰亦属此类。共计18件带銙,体扁平,形制各异。青白玉质,表面雉鸡牡丹纹即用多层镂雕形态表现。长3.2-7.4、宽1.4-3.1厘米。(图10)图9图10

分层镂雕玉器。分层镂雕,又称“花下压花”,是指在片状玉器上镂雕出上下两层不同图案的一种镂雕技法。通常上层为主体纹案,底纹多作布局满密繁缛的锦地纹、蔓草纹,仅起陪衬作用,与主题联系不大,上下呈两重分布,层次分明,具有较好的透视感。该类主要流行于明中晚期,亦多作镶嵌之用。代表作品如陕西西安交通大学明墓出土的一件龙纹玉带銙:白玉质。为长方形扁平体。框内纹饰呈双层分布之态,上层居中雕有一龙,曲身翻卷,四肢舒展,器表上缘两角各有一飞鸟,下缘有山石和草木;下层透雕缜密的窗棂图案。四角各钻有一隧孔。长7.1、宽5.6、厚0.8厘米。(图11)

上海浦东东昌路明墓亦出土一件婴戏纹玉嵌饰,此器作双层镂雕,底层镂雕窗棂图案,上层浮雕七个童子。上层纹案复分上下两组,上面三童,下面四童,形态各异,风格生动活泼,是明中晚期的典型作品。(图12)图11图12

立体镂雕玉器,多在圆柱体的玉料上雕琢,镂雕的纹案不仅层次丰富,纷繁错落,而且可多角度表现,视觉上的立体感也很强。多明代遗存出土,但多数制作年代为元朝;仅个别出自本期玉匠之手,如江西南城明益宣王墓出土的一件鸳鸯戏莲玉钮:白玉质,表面局部留有黄褐色玉皮。镂雕为鸳鸯戏莲形,鸳鸯昂首、缩颈,张翅作凫游状。头顶叶形羽翎上翘,口衔莲花,缠枝分布鸳鸯两侧,鸳鸯卧于莲花、莲蓬、莲叶中,姿态生动。长5.3、宽3.3、高4.2厘米。(图13)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一件龙穿牡丹纹玉钮亦属此类:白玉质,纯净、通透、温润。整器呈圆角立方体,立体镂雕琢就。龙首从卷云丛中平伸而出,面向正前方。龙身蟠曲,两前足在玉钮两侧的下端。其内容丰富、构图精巧,可谓明代立体镂雕玉器中的精品。通高7厘米。(图14)图13图14

镂雕纹饰器皿,即器皿表面装饰有镂空纹饰图案,主要器类有香薰、瓶、盒、壶、尊、香囊等。此类主要流行于清乾隆朝至中期,所见者多为清空旧藏,考古出土品甚少。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镂空花卉纹香薰:白玉质。圆盖碗形,由器盖、器体两部分组成。盖为盔式,顶部凸起圆形盖钮,琢牡丹纹并镂雕花叶。盖面和腹部皆镂雕缠枝牡丹纹,表面纹饰凹凸有致,多有层次。薰两侧镂雕牡丹花形耳,底部为素面圈足。整器造型规严、纹饰华丽、雕琢精湛、通体镂雕,展现出清代中期极高的镂雕工艺水平,乃苏州玉工仿痕都斯坦的佳作。高12.8、口径12.1厘米。(图15)图15

辅饰镂雕玉器,即镂空部分并非玉器的主体纹案或造型,仅作辅助之用,多为容器的器柄、大体积圆雕作品的附加装饰。明清两朝皆较为流行。如江苏南京板仓村明墓出土的一件婴戏纹玉杯:青白玉,器表大部分沁为褐色。杯体呈八边形,敞口、深腹、口沿、圈足外侧皆线刻回形纹。杯左右两侧各镂雕两个童子和树杈为把手。前后一侧又雕一童子,手持竹篮,回首张望,与其他四个童子相呼应,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高4.5、宽14.4厘米。(图16)图16

明清两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此期玉质之美、雕琢之精、设计之巧、造型之奇、纹饰之多,集历代之大成。且寓意也十分丰富,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福禄寿”、“福在眼前”、“马上封侯”、“多子多福”、“喜上眉梢”、“吉庆有余”等美好的寓意,受到人们的青睐。其次,明清玉器年代较浅,工艺复杂较难仿制,不像高古玉那样年代久远,令人真伪难辨,投资风险大。故近年来明清玉器成为收藏市场中表现突出的绩优股。而明清时期精美的镂雕玉器,乃复杂的制作工艺琢就,消耗了更多的工时、人力和材料,是此期玉器中的“佼佼者”,故其投资升值前景非常看好。

本文原刊于《收藏投资导刊》2012年第10期,略增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