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朝鲜族的文明祭奠

 飘行者19 2014-08-28

清明节:朝鲜族的文明祭奠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祭祀祖先,扫墓,是我们的一个传统活动。近些年各级政府都在提倡文明祭奠,禁止烧纸和燃放炮竹,但延续了几千年的旧习俗仍然没有革除,就说这个“烧纸钱”吧,如今已经变种成了“金砖”、“银元宝”、“豪宅”、“笔记本电脑”、“手机”、“轿车”、“茅台酒”、“中华烟”、“信用卡”、甚至“小姐”、“二奶”、“阴间明星结婚证”等等,不仅“火气十足”,而且“俗气横流”、“邪气四溢”,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甚至造成火灾隐患。


    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便高达上百亿元。“清明节”成了“烧钱节”。缅怀逝去的亲人,无可厚非,祭拜祖先,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可现在的一些做法却扭曲了这种意义,拿世上的一些陋习乃至恶习去打扰死者,这种庸俗、低级的祭奠方式,给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亵渎了先人灵魂,也背离了扫墓初衷。 这一点,我们应该学学朝鲜族。我们延边的朝鲜族,十分重视清明节这天上山扫墓,但相对汉族来说,他们的习俗文明得很多。朝鲜族清明节上坟时,没有烧纸的习惯,过去有烧稻草的习惯,因为稻草是黄色的,可以代表金条,也就是给故人送金条的意思,但这个习俗现在基本上消失了。每年清明节这一天,朝鲜族一般都会带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供品,如打糕、明太鱼、泡菜、自家酿制的米酒或山葡萄酒等等,先是把坟墓上的草割掉,将坟墓培土整修后,将供品整齐地摆放到坟前,意思是请已故的人享受美餐。然后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


    这几年延边当地政府提倡公墓殡葬,所以陵园就成了主要祭奠活动场所。朝鲜族把几项不是很复杂的仪式搞完了,就在墓前席地而坐,意思是与故人欢聚,共享美酒。朝鲜族是个乐观、能歌善舞的民族,清明祭奠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吃饭时,往往是边吃、边唱、边跳,用以表示与故人欢乐团聚。朝鲜族的清明节,既有怀念故人的伤感和悲泪,也有踏青游玩的舒畅和欢乐。这一特点与汉族的纸灰飞扬、烟雾缭绕形成了鲜明对照。


    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重孝道、祭祖先的优良传统应该发扬光大,但不该把清明节祭祀简化为仅仅是“烧纸”,这就显得庸俗了。应当说,选择何种方式祭祀,也从一个侧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