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教育的智慧(五)

 学思行之 2014-08-28
第五篇 合作才能双赢

                            ——建设优秀的团队,才会有优质的教育

1、梦中的协助——教育需要合作精神,合作才会多赢

有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诅咒,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地上楼一看,同样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弯曲,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校长感悟:还是原来的条件,结果却大不相同,只是因为把事物送到了对方嘴里。有人说,人都是自私的。假如这个观点正确的,那么你也应该想到,你想为自己,那别人也想为自己啊。大家都为自己,那你的自私又怎么能够保障呢?所以,为自己也是为别人。有位小学教师告诉我这么一件事情,她在担任某班级科任教师的时候,该班级的班主任多次婉转地告诉她,希望能够协助自己共同教育班级的学生,而她却常常装聋作哑,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而不愿意协助。后来,她自己当了班主任,而当时的那位班主任却成了科任教师,这时,她才感受到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遗憾的是由于过去她不太愿意协助,导致对方现在也不愿意配合。毫无疑问,要教育好学生,教师之间的彼此协助是很重要的,不然,教育学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放气球——内涵决定品味

一个推销员在美国纽约市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以吸引顾客。他每次放的气球都有不同的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有个黑人小孩走过来,怯怯地问:“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很理解这个小孩子的心情,温和地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

校长感悟:气球能够上升天空,不是因为外表的颜色,而是因为气球里面所装的东西。同样,决定教师命运的,不是你的出身,也不是你所处的环境,而是你的内涵。

到一些地方讲课、调研时,我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把自己的不发展归结为体制问题,归结为应试压力太大。一些教师常常羡慕的名师,难道就没有应试压力吗?据我了解,许多名师所受的应试压力比一般教师还大。同样是在这个体制内,同样面临着应试压力,同样每天教学,为什么别人能走向成功而我们不能呢?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丰富自己的内涵!有了内涵,就有了厚实的底气、儒雅的文气、智慧的灵气,就能够焕发活力,增强成功的自信心,促进专业发展,进而走向事业的成功。

3、鲶鱼效应——压力就是动力

所谓“鲶鱼效应”,说的是挪威人特别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让沙丁鱼活着运到渔港。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窒息而死。但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便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校长感悟: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它的原理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员工管理之中。而这一原理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乃至名师队伍的打造也很有借鉴意义。那些处于高原区的名师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是“沙丁鱼”,缺乏忧患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一些思想活跃的名师就像是一条条“鲶鱼”,给名师团队注入了活力,搅活了名师群体,激活了全体成员的思想。

所谓名师区别于一般成熟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地方,就是名师具有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具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是一个名师的真正标志。而教学思想从哪里产生呢?当然从教学实践中产生。

大家都知道,教师发展有两个高原现象。第一个是在工作10年左右比较成熟以后,一般是拿到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之后;第二个是在工作20年左右,教师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常常是获得特级教师一类称号,也就是所谓功成名就之后。我们把前一个高原现象称为亚高原,它使很多教师成为比较平庸的教师;后一个高原则使一部分很优秀的教师停滞不前。我们认为:造成前一个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动力瓶颈,即缺少再进取的后续动力;造成后一个高原现象的原因,则主要是思想瓶颈,即无法在教学思想上实现新的提升和突破。因为仅仅是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案例(哪怕是成功的案例)的叠加并不能使这些已经是名师的教师登上新的台阶,再有新的发展,甚至不再有新的成功享受。对于名师队伍的打造,解决后一个高原现象的问题更为重要;而解决后一个高原现象的问题,促进名师教学思想的形成则是关键。

4、三个泥瓦匠的故事——态度决定人生

一天,有人问三个正在砌墙的泥瓦匠,说:“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你没看到?在砌墙。”第二个人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正在建一座高楼。”第三个人喜气洋洋地说:“我们正在建设美好生活。”10年过去了,第一个人仍在砌墙,作泥瓦匠,第二个人成了一位工程师,而第三个人成了两个人的老板。

校长感悟:同样都在干一件重复的、单调的工作,三个人三种态度。这三种不同的态度促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果,成就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绝大多数人都不大可能从事自己梦想的职业,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现在的职业培养出感情,我们就不大可能认真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也就很难做出成绩。有的售票员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工作,看见乘客就皱眉,说话也有些厌烦感。而北京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十几年微笑服务,赢得了大家的赞誉,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成为全国劳模,北京公交热线主任。大家可能不知道,李素丽的梦想是当一名播音员,但她没有因为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而烦恼,反而在一个一般人都看好的职业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就是乐观人生态度的结果。

在教师的职业中,每天早来晚走,进课堂,出课堂,写教案,批作业,一日一日地重复。如果不能从内心感受到教育过程的价值和意义,不能感受到教育结果的幸福和快乐,那么一辈子也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没有建树,没有独特的教育风格,没有职业幸福感。

5、难找的工作——快乐源于工作,成功源于快乐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

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校长感悟: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诉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

在当前的教师队伍里,有些教师并不太珍惜自己的岗位,总是和社会上的大款比挣钱多少、和政府的官员比权力大小,比来比去,感觉到教书没意思。所以就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教书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了快乐,而成为苦役。

我时常听说,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然而,岁月流逝,我开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价,他们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真正地喜爱工作。任何行业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衷心喜爱从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一位伟大的画家说得好,“痛苦终将过去,但是美丽永存”。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6、制度建设不是一味加高笼子——只有关注本质问题,才能突破惯性思维

有一天,几只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管理员见状大惊,忙把笼子加高了一尺。结果,第二天袋鼠仍然从笼子里跑了出来,管理员便将笼子加高了三尺。他们以为从此袋鼠再也不会逃逸,但事实却是,第三天,袋鼠们又出现在了笼外。管理员接着将笼子加高了两米。旁边笼子的河马问:“你们觉得他们把笼子加高到什么地步才算完?”袋鼠们说:“不知道,只要他们继续忘了锁门的话,无论加高到多少米也没有用。”

 校长感悟:出了事就要找原因,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袋鼠跑出来的根本原因就是管理员忘了锁门,但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袋鼠是跳出来的,这就是惯性思维、定式思维。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的袋鼠是跳着走的,所以我们就习惯性地推断它应该是跳出去的。

教育中有多少相似的现象的啊。看到学生不好好学习,就只知道给学生讲好好学习的好处,殊不知,这些简单的道理学生早就知道,无需你再叨叨不停,学生最需要的是找到如何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看到学生成绩差就想到学习方法不对,其实可能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但我们只知埋怨学生。看到教师教学效率不高,就以为是教学研究不够,强行给教师推行一些方法,也没什么效果,其实本质上是教师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解决了,他就自然会产生教研的热情。

所以,解决问题要看到本质,只关注表面,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那所有的方法都是扬汤止沸,隔靴搔痒。

7、无悔的选择——集中精力于重要的事情,成功就不遥远

有个青年人,非常刻苦,可在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问道:“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事业上了,可结果为什么收获很少?”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愿意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个青年人又说:“是呀!我爱文学,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感兴趣,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仍觉得时间不够。”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他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这纸就烧着了。这个青年人茫然地看着法布尔。法布尔却淡定地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青年恍然大悟。

校长感悟:的确,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神集中在一个点上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此所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一方面,要善于集中精力抓住机会做好可以做好的重要事情;另一方面,又要善于舍弃不重要的事情或暂时不宜做的事情。其实,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这个错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心想样样“通”,结果反倒是样样“松”。

8普罗克路斯忒斯之床——正确认识自己,才不会有无意义的攀比

希腊神话故事“普普罗克路斯忒斯之床”:恶魔普罗克路斯忒斯有一张床,他守在路口,见到行人就把他们抓来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长就用斧子砍去脚,短了就拉长,以便符合床的标准。结果被他丈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

校长感悟:这个故事在育人模式和人才标准上能给我们太多的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也会不经意间用“普罗克路斯忒斯之床”标准衡量学生和自己,和他人攀比。喜欢把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机关办公室工作比,羡慕别人工作的清闲,懊恼自己工作的辛苦;喜欢把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体经商比,眼红别人挣钱的容易,慨叹自己工资的低廉。比来比去,比高了别人,却卑劣了自己!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羡慕别人职位的显赫的同时是否看到了官场的挣扎?羡慕富商出手的潇洒,却能否体会其创业的艰辛呢?我们许多老师就是在这些无谓的抱怨和悲哀中,一年又一年地熬着,体味不到幸福感。

9、拂去心灵的尘埃,还幸福一抹阳光——不让欲望蒙住我们的双眼,我们的心灵才能释放灿烂的光芒

从前,在蓝蓝的大海深处,矗立着一座神秘的宝山。无数色彩斑斓的珠宝钻石乱纷纷地堆在山上,每逢太阳一出,就在半空中映出许多纵横交织的彩色光环。

某年,一个出海的人偶尔经过宝山,从那里拿走一颗直径一寸的珍珠。他把这颗珠子小心地揣在怀里,然后兴高采烈地乘船返回。船驶出不到100里,忽然,晴朗的天空倏地阴暗下来,平静的海面掀起山丘似的波澜,这时只见一条狰狞可怖的蛟龙从海水深处破浪而出,在涛峰波谷之间翻腾飞舞。

富有航海经验的船老大大惊失色,急忙停住舵把,对身上揣着珍珠的人说:”哎呀,不好!这是蛟龙想要你的珠子呢!快献给它吧,不然的话,别说你的性命难保,还得连累我!

揣着珍珠的人犹豫起来,把珍珠丢掉吧,实在舍不得;不丢掉吧,就要大难临头。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保住珍珠。于是,他咬牙忍痛,用利刃剖开大腿的肌肉,把珍珠藏在里面。珍珠被肉紧紧裹住,光芒透不出来,蒙骗了蛟龙,蛟龙于是潜入海底,海面也随之平静下来。

那人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从大腿里取出宝珠。珠子完好无损,闪闪的光芒把屋子映照得五彩缤纷。正当全家人惊喜地赞赏宝珠的时候,那人却痛苦地合上了双眼——大腿的溃烂夺去了他的生命。

校长感悟:由于欲望太过炙热,故事中的这个人得到了宝珠,却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生命,确实是得不偿失,我们不得不说这个人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傻瓜。然而,尽管已然有了无数的警示和先例,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里,又有多少人正在被炽然的欲望所驱使,逐渐地偏离了正确的生活轨道。

一个单位的教职工有几十、几百,真正能够有点地位的人总是少数,如果为了获得这个地位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甚至不择手段,那么,即使得到了你想要的,却往往毁了身体,毁了事业。

大学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梦,为圆这个梦,他们牺牲了早晚休息时间,牺牲了假日,却往往忽略了心灵的完善,到头来,考上了大学,却因为一点小事就选择了自杀。这都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忘却了人生在世,还应当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价值。

10、走进星星的世界——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有一个美国年轻军官接到调动命令,将他调派到一处接近沙漠边缘的基地。
  他不想新婚的妻子跟着他离开都会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为了证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执意陪同前去。年轻军官只好带着妻子前往,并在驻地附近的印地安部落中帮妻子找了个木屋安顿。
  该地夏天酷热难耐,风沙多且早晚温差变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语,连日常的沟通交流都有问题。
  过了几个月,妻子实在是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于是写了封信给她的母亲,除了诉说生活的艰苦难熬外,信末还说她准备回繁华的都市生活。
  她的母亲回了封信跟她说:
有两个囚犯,他们住同一间牢房,往同一个窗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泥巴,另一个则看到星星。
  妻子倒不是真的想离开丈夫回都市,原也只是发发牢骚罢了!接到母亲的信件后,便对自己说: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来。
  从此后她改变了生活态度,积极地走进印地安人的生活里,学习他们的编织和烧陶,并迷上了印地安文化。
  她还认真地研读许多关于星象天文的书籍,并运用沙漠地带的天然优势观察星星,几年后出版了几本关于星星的研究书籍,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专家。
  
走进星星的世界。她常常在心底这样跟自己说。
  校长感悟:打败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你只看到了泥巴,看到了环境的恶劣,你就不可能留恋地方。当你看到了星星,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你就会对这个地方产生感情。

如果你看到的是备课的辛苦、工资的微薄、学生成绩的不尽如人意,那你就会对教师这个行业产生悲观情绪;如果你看到的是丰富多彩的课程、学生天真可爱的笑脸、一年两个假期,那你就会对教师这个行业产生兴趣,产生幸福感。走进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归与生活的目标,请不要抱怨环境让你无法一展才能,要努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耀星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