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道入门--中国香道源远流长

 雪峰读书 2014-08-30

中国香道源远流长


    中国人很早就把博大精深的香文化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一炷香、两瓯茶,朋友聚会时闻香、品茗、弹琴、作画,案前要焚香助兴,甚至连洗澡时也有沐香的习俗。到了唐代,香道已经很盛行,宋元时期更是和茶道、花道、挂画并称为中国人的“四雅”。

 

香道入门--中国香道源远流长

香席用具

 

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香的使用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属精神范畴,又属物质范畴。从人类衣食住行的生存环境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生活,从民间崇拜祭祀乃至社会各群体与香的关系,可以将香文化体系定位在中国香道这个座标。香道是华夏民族与自然和谐的智慧结晶,展现出大自然之美与人性化香韵的传承历史,留住了祖辈人的惊喜、愉悦、以至爱和梦想。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行列中香道占有相当重要的成分。香之所以成为道,是大自然芳香物质数千年来作用于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未因朝代和政治变迁而消亡;它凝聚民族情感、链接公共意识、展现社会再生活力、传承历史文化的生命特征正是道的博大精深之处。从华夏文明初创迄今,塑造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气质的也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文化史,它的理论框架,让全世界的人望其项背。

追溯道文化的历史,华夏人文初祖创说的太极模式。一个黑点一个白圈代表恒定,一个白鱼和一个黑鱼互抱互回代表恒动。恒动的阴阳鱼承载着恒定的黑白鱼眼,形成了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生生不息的阴阳运动模式。这个运动模式平面地、简明地、朴素地揭示了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观,是道文化的自然观,哲学观。所以我们说阴阳太极图即是道。它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创了一条巨河大川,容纳了万象自然。中国的香文化在万象自然中形成的香道体系,正是老子《道德经》中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产物。

中国香道是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它源自岐黄故里的医文化,所以甘肃东部的庆阳是中国香道的发源地。中国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将此升华为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寻找出一种凭借理由,将它纳入“道”的范畴,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学术界的争鸣,作为岐黄故里的我们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探索、研究、发掘它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促使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了方方面面原始素材,于是我们在庆阳市连续六届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中得到启迪, “香”的文化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经验,为此书的编写找到了一个切入口、生发地,让我们看到了香文化的广阔道路和辉煌前景。

香道博大精深,并不只是狭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从香道在中国的历史来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晓“香道”一词,令人扼腕。

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的一种高尚优雅的方法。香道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中,形成令人愉快、舒适、安详的气氛。

我国早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尚书》之中,就已谈到“香的精神层面”,所谓“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又说“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古人董说(若雨)所着《非烟香记》,提到所谓的“振灵之香”。他说﹕“……振灵香屑,是能熏蒸草木,发扬芬芳……振灵之香成,则四海内外百草木之有香气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振草木之灵,化而为香,故曰振灵。”由此可知古人对于香气的阐释,已经不只是物质、官能层面的东西而已。

香道并不只是狭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简单的说,香道,是指从呼吸去享受。

香道始于中国,至古尧、舜、禹、礼记中谈及祭天、礼佛、殷商时代就有香炉问世,汉末的《名医别录》对其就已经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香道在盛唐发展至一定高度,在宋朝更是形成了规模。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宋代诗人苏轼的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然而至现代,茶的悠远依稀尚见,那一缕香的温馨却渐行渐远,香道,成了几近遗失的艺术。

在文人墨客的聚会中,闻香、斗香等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名人雅士欣赏沉香耐人寻味的韵味,享受优雅丰盛的生活内涵与情趣。中国人对香的痴迷直到清朝末年,随着国势动荡,士大夫精神渐渐陨落,对香的迷恋也日渐式微。香之艺术开始在一水之隔的日本渐渐盛行。

香是自盛唐僧人鉴真东渡时传入日本的,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多次提到的熏香盛会,就是描述贵族们学习“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熏香鉴赏会。这也是唐朝的熏香又经“和风”熏陶而形成的一种风习。6世纪,京都进入了东山文化时代,在精通技艺的足利义政将军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体上奠定了今日日本香道的基础。

事实上,类似日本“香道”这种香文化除了中国、日本以外,其他文明古国也曾出现过。古代雅典的香料商店实际上成为各阶层人士的集会场所,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社交界的知名人物频繁出入,成为热闹的社交活动中心。香的知识成为每个到此场所的人所必备, “香气鉴赏会”逐渐深化成各种各样的“香道”。古罗马也有相似的情形,只是都没有像中国和日本那样流传下来。

今天,在日本,香道不但是企业老总们休闲放松的绝佳选择,也成为日本女性提升自己修为与涵养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香道,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隋唐五代用香的风气更盛,东西文明的融合,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但到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香道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到如今,更是乏人知晓“香道”一词,令人扼腕。欲想留住香道这一古老文化的精髓碎片,便先要从识香做起。

香道之中的香,主要分四种,即古人常说的“沉檀龙麝”: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即使是对“香道”这个名词感到陌生的人,相信都听说过这四种香,四香之中以沉香为首。  

香道用香多为沉香,乍看以为是烂木头的沉香,却有可能价值连城。沉香十分稀有,能形成的沉香的土沉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国际公约保护的濒危树种。

沉香又有很多名字,例如密香、栈香、沉水香等,事实上是指香树上不同部位结出的不同品质的香。例如树皮结出的香称青桂香;树结的伤口上结的香按不同品质可分为角沉香、密香、鸡骨香、鸡舌香等;树主干上结出的为栈香;靠近根部则结为黄熟香;根部结出的香就叫马蹄香,分类极其细致。而且并不是一棵香树就可以结出这么多的香,需要精妙的气温环境状况的配合,所以沉香才会如此珍贵。

天然沉香味辛、苦、性温,归肾、脾胃、肺经。《本草纲目》中提到沉香时说它: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可以说,沉香是得雨露之精气的珍品,能疏通经络、辟邪安神、解风水之邪毒,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无怪乎佛家中的大师坐禅也需先焚香,借助香的作用凝神聚气,才能安然入定。除此之外,沉香亦能入汤入药,以汤药的形式对人体进行养生保健,例如黄熟香,就是最适合入药的香料。而香的精妙之处,至此才刚刚揭开帘幕。

其中奇楠更是沉香中的魁首。奇楠具有蜡质感,较为柔软,且有黏韧性,削下的碎片甚至可以捻成团。常温时比其他沉香更加芬芳,燃烧时有明显的甜味。头韵、中韵与尾韵区别明显。奇楠产量绝少,使得其尤为珍贵。在宋代,占城(今越南境内)奇楠就已经是“一片万金”了。直到现在,最好的奇楠仍然产自越南。一般人很难遇到它。

所以说,香道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享受香道那种悠然的氛围需要时间,购买香道所需的材料需要钱,也因此,香道成为许多财富人士才能玩得起的一种游戏。有人说玩香道等同于烧钱,这种说法单以花费来说并不为过。更多的情况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合适的材料。

香道工具繁复,有大有小,种类繁多,想要把玩香道的工具记清楚就要很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装香道工具的箱子称乱箱。装点火工具的容器称香筋建,点火工具包括银叶挟、香夕、香筷、茑(一种别针,包香包用)、羽帚、火筷、灰押,统称7种工具。装香木和银叶的银器称重香盒。银叶实际上是一种镶有金边的薄云母片,点香时将银叶放在火上。试香、组香时使用的盘子称试香盘。本香盘亦称银叶盘。装香牌的简称牌筒。纸制四角形容器称折居,装对答用香牌。包裹试香包和本香的包称总包。香包没有统一规格,只是香包使用的纸要比总包薄一些。

割香工具共五种,包括锯、小刀、厚刃刀、槌、凿子。割香时使用的台子称割香台。大小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多为10公分左右。闻香炉高6至8公分,直径6至7公分左右。闻香炉一般要求成双成对。“这些还只是香道工具中的主要部分。”

焚香一直与美好、高雅、神秘、珍贵等联系在一起,因而关于沉香、香炉、香器等香文化有关的制作产物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工艺水准,并由于渗透了文化成分,因此香道工具作工十分讲究,许多工具上都镶有豪华的刻画,样子十分精美。单看香具,都是艺术享受

中国盛唐时期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各种文化相继发展起来的同时,熏香也成了艺术。达官贵人、富裕人家经常性地聚会,争奇斗香,使得熏香艺术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传入了熏香,平安时代以后,香料开始脱离宗教用于”美”的目的。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多次提到一种熏香盛会。是说贵族们学习“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熏香鉴赏会,这也是唐朝的熏香又经“和风”熏陶而形成的一种风习。到了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一定方式的“闻香”风俗,逐渐形成日本的“香道”,后在享保年间<香道条目录>一书问世后,“香道”取得了飞跃发展。

事实上,类似日本“香道”这种香文化除了中国、日本以外,其它文明古国也曾出现过。古代雅典的香料商店实际上成为各阶层人士的集会场所,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社交界的知名人物频繁出入,成为热闹的社交活动中心。这些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为了表现他们的“天才”,在香气方面大做文章,香的知识成为每个到此场所的人所必备,他们谈论香就象今人谈论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香气鉴赏会”逐渐深化成各种各样的“香道”。古罗马也有相似的情形,只是都没有像中国和日本那样普及并流传下来。

“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正如同人们熟知的“茶道”的概念,“茶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喝茶和茶制品本身,而是通过茶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茶的文化。

香道是充满人情味的,它告诉我们如何去享受和爱护自然的美,又启迪我们如何运用她的美去创造生活的美,天然芳香花草茶、芳香食品、芳香天然洗涤剂、芳香贴花、用芳香植物制作的各种艺术品,都让人们在美的自由空间尽情享受,尽情发挥。

香道的“道”包含了道德、道路等含义,她向我们指明了一条芳香的道路,健康我们的身体,美化我们的肌肤,明亮我们的心灵,高尚我们的情操。与人宽厚善良、创造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心理能力;给环境以呵护与培育,培养人与自然环境的感情,使人性得以提升。

我国近代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香道几乎处于灭绝的边缘,近几十年来,又由于受化学合成无所不能时代的长期统治,天然香料一直受到冷遇,香道已失去原有的风彩…。但是,请不要忘记“香道”起源于中国,中国应拥有和发展属于自己的“香道”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