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柔克刚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智慧

 建房者 2014-08-31

   云南鲁甸“8·03”地震,造成灾区数万间房屋倒塌,但在鲁甸桃源回族乡,一座木结构古建筑——拖姑清真寺却经受住了考验,再次验证了中国古建筑以柔克刚的神奇。该寺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节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在最近几十年里,其已经安然经历过5级以上地震20余次。而除了拖姑清真寺外,在我国还有许多古建筑,因抗震而闻名,其建筑结构显示了我国古建筑蕴含的智慧。

  四川马尔康直波八角碉楼

  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以柔克刚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智慧
中国版“比萨斜塔”

  在四川马尔康县,有一座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直波八角碉楼,其身高43米,已倾斜2.3米,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但就是这座倾斜建筑,经受了3次大地震一直屹立不倒。

  直波八角碉楼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乾隆年间主要用于战时通信和防御。该碉楼先后经历了1933年叠溪大地震、1976年松潘大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依然矗立。在2008年地震后,该碉楼甚至连一块石块都没有掉落。

  在很多人看来,这座已经倾斜的碉楼很容易倒塌,为何其能屹立不倒呢?有专家认为,关键还在于碉楼的建筑结构。直波八角碉楼墙壁有近1米厚,从下往上是锥形结构,本身具有稳定作用;同时碉楼经过多年的地质沉降,已形成了较稳定的结构。

  天津蓟县独乐寺

  经历近30次地震不倒

以柔克刚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智慧
天津独乐寺观音阁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坐落于天津蓟县城西,建于隋、唐年间,辽代重建,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最大的阁式木结构建筑之一。

  独乐寺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其的抗震性。根据历史记载,其抵御了将近30次规模很大的地震而安然无恙。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8级以上强震,史料记载“蓟县城官廨民舍无一幸存,观音阁独不圮”。1976年唐山大地震,蓟县城内房屋倒塌不少,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的木柱略有摇摆,观音像胸部的铁条被拉断,但整个大木构架安然无恙。

  独乐寺抗震的奥秘在于斗拱。独乐寺观音阁全部采用了复杂的斗拱结构,由上万个榫卯相互咬合,把数以千计的梁、枋、柱、檩、椽构造成一个严实的整体。仅接榫部位的斗拱,就因位置、功能、作用的不同,多达24种。斗拱在整个建筑中是最结实的部分,它相当于现代抗震的圈梁,又具有柔性,斗拱之间的榫铆能够变型,吸收很多能量,因而抗震。

  山西应县木塔

  “明五暗四”刚柔结合

以柔克刚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智慧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千百年来,应先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5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依然不倒。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潜心研究和探索。

  应县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奥妙就在于其独特的木结构设计。木塔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而且构架中所有的关节点都是榫卯结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从外表看是五层六檐,但每层都设有一暗层,明五暗四,实际是九层,明层通过柱、斗拱、梁枋的连接形成一个柔性层,各暗层则在内柱之间和内外角柱之间加设多种斜撑梁,加强了塔的结构刚度。这样一刚一柔,能有效抵御地震和炮弹的破坏力。

  四川平武县报恩寺

  基础夯实 手法独特

以柔克刚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智慧
四川报恩寺

  平武报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距绵阳市区184公里,正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中部的松潘、龙门山地震带上。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

  平武报恩寺占地2.7 万平方米,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 年),历经1536 年、1618 年、1657 年、1786 年以及1976 年的数次大地震。当遭遇汶川地震时,该寺的木构造脱榫,墙体开裂,但没倒塌,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为适应当地的防震要求,平武报恩寺结构上采取了许多独特的处理手法。其基础夯实得十分坚实,地基内部全用灰土、沙石夯筑,隔震效果十分明显。报恩寺除山门外,其余多为重檐歇山式建筑,这些建筑使用大量成组斗拱,不仅使建筑物更显宏伟壮丽,更重要的是它能承托房梁,支撑屋檐,巧妙地把报恩寺建筑物的柱、梁等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进而大大延长了寺内建筑物的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