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历多次地震,仍然屹立不倒的古代建筑

 涂鸦吧 2017-08-11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8月9日12时30分左右,九寨沟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217人受伤。

让人揪心的是,8月9日早上7时27分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也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截至11时,地震共造成精河县32人受伤(2人重伤),142间房屋倒塌,1060间房屋受损。

地震,多么可怕的字眼,可是一夕之间四川、新疆同时遭遇着这可怕的自然灾害。

我们在为地震灾区人民祈福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地震中的伤亡往往是建筑倒塌造成的,建筑的抗震性能非常重要。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四川平武县的报恩寺广场、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那么,古建筑为何能抗震,它们又是怎样抗震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天津蓟县独乐寺:经历28次地震不倒

在保存至今的众多古代木结构建筑中,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和山西应县木塔在抗震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盘山脚下,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代。自重建以后千余年来,独乐寺曾经历了28次地震,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发生8级以上强震,“蓟县城官廨民舍无一幸存,观音阁独不圮。”1976年唐山大地震,蓟县城内房屋倒塌不少,观音阁及山门的木柱略有摇摆,观音像胸部的铁条被拉断,但整个大木构架安然无恙。

独乐寺观音阁之所以在多次强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观音阁的斗拱设计十分巧妙,在没有一颗钉子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七层木块的相互交织,达到了相互连接固定的作用,这样在地震出现时能及时减缓外部的压力,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四川平武县的报恩寺广场:汶川地震中屹立不倒

在2008年5月12日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这座占地2.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落建于1460年(明天顺四年),历经1536年、1618年、1657年、1786年以及1976年的数次大地震,再次遭遇汶川地震的影响时,它的木构造脱榫,墙体开裂,但没倒塌,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山西应县木塔:“明五暗四”刚柔结合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应县木塔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建成近千年来,经历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据史书记载,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时,当地曾发生过6.5级大地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岿然不动。上世纪初军阀混战的时候,木塔曾被200多发炮弹击中,除打断了两根柱子外,别无损伤。

应县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强的抗震能力,其奥妙也在于独特的木结构设计。木塔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而且构架中所有的关节点都是榫卯结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从外表看是五层六檐,但每层都设有一暗层,明五暗四,实际是九层,明层通过柱、斗拱、梁枋的连接形成一个柔性层,各暗层则在内柱之间和内外角柱之间加设多种斜撑梁,加强了塔的结构刚度。这样一刚一柔,能有效抵御地震和炮弹的破坏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