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的韵味之二

 百城主人 2014-08-31

前面的话

说来这其实是当时这个系列动笔后的第一篇,在文字和结构的构思上并没有成熟的想法,只是顺着自己心中所想让文字自然流淌,于是就成了那个样子。现在看看,很多地方,原本可以更雕琢一些的。

说到花莲这个地方,在许多台湾的国语民歌和流行音乐中都曾提及,较为有名的当属曾淑勤的那首“花莲的云常飘在他的心上”;民歌运动的早期创作主力之一叶佳修也曾写过一首“再见花莲”的歌,而在歌词中提及花莲的更是多不胜数。

前年我看了那部美丽的电影“练习曲”,一下子就想到这歌。想着终将有一天,和自己喜欢的人去一次花莲,吹吹太阳洋的风,尝尝当地的小吃,政治也好,恩怨也好,统统会在花莲上空的云和沿岸太平洋的风中消逝的无影无踪。

正文:

诗歌的韵味之二 - 带你回花莲

不知道如何来介绍这样的歌;更多的时候,我宁愿把它们称作“诗(词)歌”。是的,在我的理解上,诗原本是应该朗朗上口并能在兴致所至意气风发或黯然神伤的时候以歌的形式抒发出来,而得到其最原始的却又最直指人心的阐述。

 

看看太史公的描绘的这个场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正义易州在幽州归义县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正义徵,知雉反。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此为壮士之诗歌。


再设想一下这样的词哼唱出来,又该是如何祥和的一番田园分光:“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不需要华丽的配器和复杂的混音,只需要一个清清亮亮的嗓音,在初夏午后的阳光下,在枝头蝉声的伴奏中,唱了出来,便可缭绕不绝。


还想起了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梁山好汉智劫生辰纲时,白日鼠白胜唱的那首“赤日炎炎如火烧,公子王孙把扇摇”, 还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歌声中的水声淙淙。原来,我们的诗和歌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整理诗+歌的话题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专题。这几日我一直在听杨弦的这两张专辑“西出阳关”和“中国现代民歌集”,索性便由着性子先介绍这一首杨弦和台湾著名诗人杨牧的经典合作 “带你回花莲”。


可以先读一下这美丽的文字:


带你回花莲
作词 杨牧 作曲 杨弦


让我们向那山谷滑落 你是那夏天回头的海洋
翡翠色的一方手帕 带着白色的花边
手帕绣几朵白云 再绣六条捕鱼船
你是冬季遥远的山色 青玉的寒气在怀里
一群飞鸟无声掠过 多露水的稻草堆
让我们向那山谷滑落 你是那樱树的出生
三月的羞涩 四月的狂野 多饰物的阳伞 在眼前打开了
你是冬季遥远的山色 青玉的寒气在怀里
让我们向那种植的山谷 让我们向那收获的山谷
让我们向那山谷滑落 这是我们的家乡


色彩,动作,四季的不同触觉和视觉,就在这文字的组合中悄无声息的把诗人的家乡花莲在瞬间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杨弦配上的曲调是很简单的,并辅之于开始的口琴,和贯穿全歌的手鼓。想像中和感觉中出现的是杨弦和他的朋友在春季的乡村道路上一路歌来,两旁美丽的乡村田野,湛蓝的天空中有鸟在低飞,不时可以听到不远处泉水的潺潺,整个自然的气息是如此的鲜活。歌声是质朴的,但又如此的直接和丰富,饱含着情绪和感情,就象诗本身所赞美的花莲一样让我神往不已。自然的万物生长,皆可以入诗,而民歌,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取之不尽的源泉,可以随意撷取,顺意发挥。歌曲的最后,歌者让我们跟他“让我们向那山谷滑落 这是我们的家乡”,而被打动的听者,这时候已经神在其中,不能自已。末尾的地方,曲终,但人未散,我们听到了爽朗的笑声,啊,原来是歌者的家乡花莲到了吧!


杨弦后来被称为“台湾的民歌之父”,在他的影响下,有了后来的民歌运动,有了新格,金韵后来出版的那些让人耳目一新,一扫懒散颓废之气的作品。


诗和歌,原本就是这样的和谐。因为,两者原本都是我们内心最直接的宣泄。


我们来听民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