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诗词审美观 作者:了凡

 冷鳳 2014-09-01

我的诗词审美观

这篇文章,拖 了一年。一年前,就想把自己关于诗词审美的一些观点写出来,却始终勤于造诗,懒于作文。这一年里,和很多朋友做过此方面探讨,发现人因为阅历、学识、环 境、个人喜好的不同,在诗词审美方面,自然也有各自不同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千人千面。由此,觉得对这问题,还是非说几句不可,否则,如骨鲠在喉了。

一、诗 词审美,需要抛开个人好恶,否则就很难在大的范畴去谈什么审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好恶,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或者说有自己喜欢或讨厌的诗人。当你独享自 我的时候,一点也无妨,尽可自得其乐。但当你需要客观地去看待一首诗或词(以下我都统称诗词了)的时候,你还是抱着个人好恶不放,那一定会错杀很多诗词。 我看五二的一些栏目,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自己也犯过同样的毛病:由于喜欢苏轼,自幼就讨厌王安石,呵呵,包括他的作品,甚至都不愿去细读。最近读一些宋 人绝句,或许是到了不惑之年的原因吧,这次的阅读,彻底抛开主观上的因素,发现,在宋人绝句中,王安石的是十分出彩的,能超越他的,实在不多。所以,当我 们要去客观评判诗词的好坏时,主观上的好恶以及门派之见,必须先要抛开。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不用去妄谈诗词好坏了。

二、阅 历、学识、环境的不同,不会影响审美的主方向。人类的主流审美观,还是高度一致的,这几方面的不同,或许会影响对诗词的理解程度,但不至于混淆美丑。一首 好的作品,天生就是一颗钻石,而海量的诗词,如同一条混杂着大量石子、碎玻璃、泥沙,当然也有水晶的河床,把少量的钻石淹没其中。我们看不到,不等于它不 存在。但当它出现在你眼中的时候,你会识别出它来,阅历、学识、环境不同,可能会影响你识别的速度,但不会最终影响识别的结果。

三、把我个人的诗词审美标准,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探讨,很乐意为形成我们大家共同的诗词审美标准,去做一块小小的问路石。

1、意境,是诗词的灵魂。

意境是决定诗词是钻石还是水晶还是玻璃的根本。关于意境,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我比较赞同王国维先生对意境的说法,这里不作赘述。需要强调的是:

1)意境不是意象、不是意象的盲目组合,意境也不仅仅是造景;也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有时候,论点和论据的完美结合,也可组成完美的意境。一首读之无物或意象混乱或逻辑矛盾的诗词,必然是缺乏灵魂的。

2)意 境不等同于立意或所谓格调。我看一些诗友,似乎很在意所谓立意,似乎非雄心壮志、非忧国忧民不能构成好诗词。了凡认为非也。诗词来源于生活,风花雪月也是 生活,写风花雪月不等于就逊色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为景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情化其中矣。大家都不否认这样的好意境吧,但是,这里面又有多少更高的立意或格调呢?平平淡淡最是真也!生活中,更多的是平淡, 于平淡中巧妙地融入人之常情,所以动人也。

3)意境是广泛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些领域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万事万物皆可入诗词,皆可成绝佳意境。有我未必狭隘,无我未必开阔。用笔写诗词,差矣;用笔写心,是为高。

2、格律,是 诗词的骨架。无骨则不立,中国诗词,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词、现代诗,无不受格律约束。古体诗、现代诗,至少在韵上,要有一定的体现,诗与韵是不可分离 的。再美的一篇分了行的作品,没有韵的话,我倾向于称之为散文。此题外话。格律诗词虽有枷锁,但还是瑕不掩瑜,构成了独特的韵律、节奏之美,此国粹也。我 们不可叶公好龙,称自己写的是格律诗词,却放任自己随意破格破律。在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去守律。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1)尽可能守律。只有在意境和格律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之时,可取意境而破格律。了凡一首鹧鸪天《论诗词》有这样两句:“神灵不在何需骨,有骨无魂总是空”。没有灵魂的躯体,那是行尸走肉。

2)个别地方出律的,未必不是好作品,不可以此一票否决;处处守律的,也未必会是佳作。佳作与否,决定因素绝对不在于格律。唐诗三百首中,七律第一首,崔颢的黄鹤楼,其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多处出律,我们的先贤们,依然认同它是好律。

3)格律本 身,也处于变化当中,是活的,不是死的,会随着岁月、环境而改变。我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让他们看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 酒一杯》,按照词林正韵,这两首都是出律的,苏轼词的用韵,在词林正韵不通押,晏殊词,则按照平水韵合律,按照词林正韵出律,因为涉及了“十灰半”的 “半”。由于词韵是在他们之后才有,我们不可以此苛责古人;同样道理,假设现在有人写出了类似的佳作,出现了类似的不合词韵或诗韵的地方,我们是承认佳 作,还是枪毙佳作呢?再说白点,现在人们用平水韵或新韵写诗,用词林正韵或新韵写词,那么,如果用词韵写诗,为什么非要认定不合律呢?如果这样一首诗意境 完美,且全部符合词韵,那么这是好诗吗?比如词韵中十四寒、十五删、一先等可以通押,这首诗假设押了寒、先、源、怜、天五韵,为什么就不行呢?为什么就要 用这样一个理由,来认定诗本身的好坏呢?

4)一篇作 品,不允许多处出律。你的意境再好,却接二连三破律,如果你标注该作品为“鹧鸪天”,那么,我一定不会认为这是一首优秀的“鹧鸪天”。我会认为这是一首好 作品,但必须不用“鹧鸪天”之名,哪怕你叫它麻雀天。崔颢的时代,是在律形成过程当中,而我们现在,如果多处出律,更多的原因,是功力问题了。

3、佳句,是 画龙点睛。一篇好的作品,佳句是会让人眼睛一亮的。这么多古诗词,我们往往记不得一首诗词的全部,而能记住一句或几句,终生不忘。好的作品,是人类智慧的 结晶,绝大部分的佳作,是会出名句的。妙手偶得,其实是深厚的积累。所以,我把有没有佳句妙句,也作为衡量一首诗词好坏的一个标准。

4、声律和节 奏,考量诗词的口语性。诗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语言艺术,以前,词是用来唱的,诗是用来吟的。现在,我们至少还得让它能读。我自己有一些体会,比如现代 汉语,“消灭”了入声字,我们家乡,入声还是保留的,我能够体会到入声字的妙处,有时候也写一些入声韵的词。从字面来看,自我感觉写的不错,用家乡话读, 还行;可是一旦用普通话来读,那叫一个别扭。这样的词,你内容再好,我想,还是缺乏生命力的。所以这一条标准,是要求诗词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能够让人体 会到诗词的节奏美和声律美。当然,读的时候,请用普通话,哈哈。至于经常有一些朋友纠缠于撞韵与否的问题,我说大可不必教条,你读一下就是,读着舒服,就 不存在撞韵问题,读着不舒服,哪怕不撞韵,也有改的必要。

5、字和词, 是诗词的细胞,要保持本色,简单实用。浩荡先生曾提出用三千常用字写诗,我非常赞同。最近我的一个朋友,说的还要进一步,他在语言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提出八百常用字写诗作文,足矣。呵呵,有点极端。但总体来说,我坚决反对堆砌辞藻、喧宾夺主。我们用一块块砖去构筑房屋,试问,你需要每一块砖都很有特 色、各不相同、形态各异、琳琅满目吗?正是每一块朴实无华的砖块,组合成了形态各异的建筑。一个词、一个字用的再美,再深奥,你垒起来的诗篇,是否也同样 美呢?事实往往是适得其反的。西昆体一类,早已被历史抛弃,不明白为何还有人孜孜以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首离我 们约1400年前所写的小诗,流传不绝,而且必将流传下去,与我们人类同在,你说,它的用字用词,和1400年之后,有多少差别呢?因此,用最朴实的、最 合适的字和词,而不是用最华丽、最难解或现实生活已经不用的字、词,以避免喧宾夺主。人们不是来读你的单个字、词,不是来猜测你的高深,不是来解灯谜,诗 词最需要的,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字词,用最快的速度在读者心中再现作者设定的意境,引人入胜,引人共鸣。晦涩的字词甚至句子,只会让读者多走弯路,难以入 境。

此外,我们现在写作诗词,受众是现代人,我们不是去写给古人看的,因此,要大胆尝试现代语入诗词,只要不俗不俚。

四、综上,我是这样来评判一首诗词的(主要指格律诗词,而且是针对我们现代人所作):

1、如果有较好的意境,同时绝大部分满足了格律的要求,我会认为这首诗词,基本符合了我的审美要求。相反,如果在格律上一丝不差,却空洞无物、思维凌乱、没有中心,它一定不是好作品。

2、在具备了上述两个特性的基础上,如果它还有一、二句佳绝的句子,它会显得更出色,更令人注目,好比是沐浴着阳光的钻石,有熠熠生辉感,可以加分。

3、它必须抛弃了那些晦涩或者华丽的文字外表,否则,即使它也达到了上面两条的要求(需要你花精力去猜测、领会了),我还是认为它是喧宾夺主的、舍本逐末的,是相对逊色的,也是不应提倡的,应当减分。

4、最后,它还要通过口语关,它要在我们现代汉语的语境下,经得起普通话的朗诵。过不了这一关,它终将被淹没,而不能口口相传。

当然,我的这些所谓标准中,最难把握的是意境。我想,意境的高妙程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无意境,略懂诗词,熟读唐诗三百首者,就应该可以分辨了。

我的这些审美标准,可以帮助我找出钻石和水晶来,至于水晶与钻石的区分,容我下次在“关于诗词的意境”一文中再加以阐述。

很浅显的一些关于诗词审美的想法,水平有限。很乐于探讨此类问题,请朋友们不吝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