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啰啰 简单说说合辙与押韵5

 冷鳳 2014-09-03
、诗词中的平仄和韵谱
虽然十三辙为诗歌、戏剧和鼓曲的创作拓宽了道路,但它有一个缺陷,就是不讲声律,不适于格律诗的写作。
所谓声律,是指汉字的声调。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即平、上、去、入四声,这里“上”要读(shǎng)。四声表述了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的现象。
但是应用这四声是无法完成格律诗的写作的。于是,王融,刘韬,元竞等人将四声二元化,诞生了声调的“平仄”分类法。
平仄对声调的解释是,平指平直,仄指曲折。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步形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入声逐渐消失。所谓平声,是指阳平、阴平两种声调;所谓仄声,是指上、去、入三种声调。
韵谱的出现,方便了格律诗的创作。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到了隋代,已经基本成熟,格律诗完成了从初创到开始定型的进化。为方便格律诗的写作,隋代将汉字平仄声调归纳成206韵,编写出《切韵》。但《切韵》对于诗歌创作来说,还显得过于复杂,到了唐代便简化为107韵。宋末,山西平水人刘渊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整理成《平水韵》韵谱,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把《平水韵》合并为106个韵部,编写出《佩文韵谱》。
现在我们写格律诗都采用《佩文韵谱》,它将汉字的声调作了合理分类,其中上平声15部,下平声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和入声17部。
《平水韵》和《佩文韵谱》都可以从网上查到,这里就不列举了。
格律诗的写作,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照一定的规则。常见形式有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
词、曲每调的字数、押韵、句式都有一定规格要求,因此,也可称为格律诗。
格律诗的具体写作规定和词曲的词谱都不在本文叙述范围内,王松和江心洲两位网友作了很多讲解,也可以从网上查到。但有些基本术语,在下面要解释一下,这对诗词创作大有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