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戎狄 批评与自我批评

 冷鳳 2014-09-03

先生叫我说,我就说两句,不过“指正”是万万不敢当的。小生今年24岁,年龄比二十五史的部数还少,读过的历史更是九牛一毛了。不过,对于历史的一点浅薄的看法,在这里也想与先生分享一下,也请先生指点一下。首先,应取用信史,演义小说一般是不可取的,但至于正史和野史,恐怕就好用心考虑,区别对待了。且不论正史中明显不可信的神话成分,就史实部分而言,有野史辅证的问题不大,野史与正史相左的,即如先生引用的自己的例子,那可能真的需要考据一下了。有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在引用事例时最好注明出处,相当于给例子打上一个可信度标签,也许更加便于读者去辨别,毕竟历史没有百分之百准确的,一千年河东,可能一朝就变成河西了。所以,只要引用来源的作者没说“演义”之类的“我是编的”的潜台词,野史未被考据为假,也不见得不可用。《复斋漫录》记载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对句是王琪作的,不在正史中,存疑,但也不失为一段佳话,还入了词话。选材慎重在作者,取信慎重在读者,这也不是一头热的买卖。其次,选材要能很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评述某人生平事迹,应用信史,且应博引,正野并用,并适当分析相异处的真伪。不过这好像偏离了“论诗词”的初衷,这份工作应该留与史学家去做,像先生所引用薛瑞生先生作《乐章集校注》,小生没有读过,但想必其对耆卿一人的研究耗时已颇多,倘若对多位巨擘如此考据,恐怕词话是写不出来的。而词话重点在于文艺理论,人物事迹仅为辅证,即便取用了存疑的例证,也未尝不可,庄生为了论理,把仲尼当成木偶耍得团团转,后人也不会无聊地因为例证的伪而批驳庄子的观点,因为《庄子》又不是史书。但私以为在词话中,也还是应该注明出处。目前只是想了这些,有说得欠妥的地方,也请先生不吝赐教。另:我不会在评论里分行,所以打成豆腐块文字了,抱歉。

2012-10-06 22:45
华夏戎狄回复: 2012-10-07 14:07

所引材料,注明出处及可信度,是极好的主意。 野史笔记,所说未必是实,可是也有极高价值。如柳永的“奉旨填词”,虽然不能用于分析柳永心态,倒是研究那时社会舆情的好材料。柳永自己或许不想作市井的旗帜,失意士人纷纷力捧他为旗帜,也未可知。 至于正史经典,不可靠的也多。不惟道家爱编排孔丘,儒家自己也是一样。如杀少正卯,据梁任公讲伪书的讲义说,也是后儒假造。这个史料,对于研究儒家的发展史,是很有意义的。孔丘政见,终生卖不出去。我想儒家为了上台,在经典中加入“专政”的内容,是很必要的。 先生的评论,让我十分感动,握手,问好。

华夏戎狄 跟评: 2012-10-07 14:08

我也分行失败,是网站软件的缘故吧,呵呵。

[跟评] 1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