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字的巫术: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真友书屋 2014-09-03

?最近英国司法界发生了一件让全球网友觉得“很萌”的事。英国警方指认一名阿尔及利亚男子为恐怖分子并决定驱逐他出境,可是从二十一年前进入警方黑名单至今,此人一直使用假名字,而英国法律规定所有的法律文件需要真实名字才具有效力。由于无法解决此人的真名,二十一年来,他一直享受着这个视之为敌的政府提供的福利,保外就医、律师辩护……

  

《西游记》描绘的斗法场景,奇妙地重现了——银角大王(英国警方)对着自报姓名为“者行孙”的孙行者(恐怖分子),祭出“一叫对方姓名即可吸进”的红葫芦说:“我且叫你一声,你敢应我么?”孙行者掐着指头算了算:“我真名字叫孙行者,起的鬼名字叫做者行孙。真名字可以装得,鬼名字好道装不得。”哈哈,你奈何不了我!

  

《西游记》这一段描写,千万不要当作闲笔。道教降妖驱邪的最高法则就隐藏于此:以鬼之真名驱鬼。

  

早在道教发迹的东汉时期,各地掌握道术的方士、道士就懂得一个朴素的真理——驱鬼须知鬼名。鬼,作为来自不可知世界的“他者”,时常骚扰阳世。人间虽然痛恨鬼之作祟多端,但也尊重“鬼权”,知道最好的办法是纸船明烛“送”瘟鬼,驱逐之,而不是杀伐之。江苏省高邮县邵家沟汉代遗址出土的东汉符咒木简就是道士借助“天帝神师”的神威、驱逐墓圹邪鬼的一个物证。木简左下刻有朱砂咒文三行:“乙巳日死者,鬼名为天光。天帝神师已知汝名,疾去三千里。汝不即去,南山给□,令来食汝。急如律令。”

  

这一方木简警告死后可能化身为恶鬼“勾连”阳世亲属的墓主人说:你是在乙巳日这一天死的,这一天死的鬼都是名叫“天光”,现在天帝神师已经知道你的真名,命令你速速远离我家三千里!你要是不听话离开,马上让南山的鬼王来吃掉你!

  

可见东汉时期的术士已经掌握了浩瀚繁复的“鬼名录”,经过历代道士的不断增补,终于在魏晋时期形成了鬼名录大全——《女青鬼律》。鬼律,就是适用于鬼界的法律,由道教最高神权太上老君颁定,并由太上的代言人张天师在人间具体执行。传说太上老君在龙汉二年七月七日,“下此鬼律八卷,纪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术,以敕天师张道陵,使敕鬼神”。然而天下百鬼横行,光靠张天师一人哪里忙得过来?所以《女青鬼律》又被传授给道教信徒,经曰:“后有道男女生,见吾秘经,知鬼姓名皆吉,万鬼不干,千神宾伏。奉行如律,不得妄传非其人,传非其人,灾流七世,勿怨道咎。”

  

知鬼姓名,便为平安,不仅万鬼不来干犯,而且还可让神灵对你俯首听命。《女青鬼律》第一卷先介绍一些关系生死的大鬼,比如“南乡三老鬼,俗五道鬼,姓车名匿,主诸死人录籍,考计生人罪,皆向之”。《女青鬼律》郑重承诺:“今记其真名,使人知之。一知鬼名,邪不敢前;三呼其鬼名,鬼气即绝,天鬼来下,地鬼并煞。”

  

根据《女青鬼律》,六十甲子每一日所死之鬼(日鬼)各有专名,可是一般人哪有这么好记性?不用发愁,道士还提供把六十日鬼名制成“护身符”的便民服务:“天下散民中有孝顺忠信者,可书六十日鬼名,着乌囊贮之,常以正月一日日中时以身诣师家受之,系着左右臂,以此行来,鬼不敢干。”

  

除了从阴间、魔界来的恶鬼,可以知鬼之名而呼却之,对那些与人类共存于山林之间的山精妖怪,东晋时期葛洪《抱朴子》给出对策也是相似的:“山中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长见识,而子不语的“多识于鬼怪之名”,却可以避灾祸。

  

然而对宗教执业人士来说,天下鬼怪名录须知,只是制鬼的1.0初级版,专业人士应该熟知天下千亿之鬼的衣服、颜色、长短,以及对付它们的不同咒语、道符。东晋时期,道教界又开发出了《太上洞渊神咒经》《太上正一咒鬼经》等“咒鬼”专业文书,给予道士更为细致的职业指导。

  

《太上洞渊神咒经》因其设计了无比宏大复杂精细的鬼王世界而令无数道教研究者为之头疼。此经将时间划分为无数个灾、劫,在不同的时间点,有相应的亿万数之多的大魔王、小鬼王出现,它们割据一方,相互讨伐,又领万鬼杀人,共同向阳世人间发起一波波的攻击。比如该经第四卷“杀鬼品”说:“甲戌之旬年,有鬼王共五国,鬼兵宋、赵、燕、魏、鲁之死将。国王各领三万六千鬼,游行国土蜀汉,取天下女子、小儿、老公,行四十六种病杀人。自今以去,已知汝名字,鬼王淮南子返,白公、韩涉、宋铣、王善等。自今以去,动汝下鬼。”这里道士威胁鬼王说“已知汝名字”,然后诵念咒语,便可逐之。

  

以鬼的名字驱逐鬼,这种信仰的基础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名字巫术”——名字里面蕴含着魂魄的密码。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和《国语·晋语九》记载,春秋时期已存在“策名委质”的习俗,当一个人向主君表达“委质为臣,无有二心”的决心之时,应将写有其名字的简策或简册呈上,以示唯其所使,“书名手册,示必死也”,而接受者即可支配策名者为其出生入死。将名字交付对方,意味着将掌控魂魄的钥匙放到对方手里。后代发展出来的“扎小人”等巫蛊术,利用的也是这样的名字巫术。

  

我们向来以人类的思维想象鬼界,人有名字,鬼亦有名字。命名,也是一种征服方式,于是霸气的道教发展出“凡鬼皆有姓名,子知三台鬼名,万鬼使令”的驱鬼法则:只要是鬼,总有姓名,只要知道鬼名,驱鬼尽在掌控之内。

  

可是如果鬼怪学乖了,隐藏真名,就如《西游记》的孙悟空那样,这个法术还奏效吗?孙悟空以为自己报的“鬼名字”可以迷惑宝葫芦,于是应了一声,结果“颼的被他吸进葫芦去”。自作聪明的孙悟空哪里知道这个葫芦其实是太上老君用来盛放丹药的容器,神力永远满格,只要有名字,必然联系着魂神,“哪管甚么名字真假,但绰个应的气儿,就装了去也”。总之,鬼怪可以保持沉默,但他们的发言只会加速其被驱逐的速度。

  

阿尔及利亚男子对英国警方来说,是一个恐怖的他者“番鬼”,现在英国当局头疼的是,去哪里找那个不用真名也可以收治之的“红葫芦”?估计是找不着了。好在中国的名字文明博大精深,我们还可以给英国警方讲另外一个故事以资参考——

  

《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姜子牙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劲敌,敌将张桂芳擅用一种“呼名落马”的幻术伤人。但凡与人交兵会战,必先通名报姓,正激战之间,他就叫:“××不下马,更待何时?”被叫到名字的将领自然应声下马。凭着这一招鲜,张桂芳先后把黄飞虎、周纪、南宫等人打下马,无往而不胜,直到姜子牙搬来救兵哪吒。张桂芳连叫哪吒三声,哪吒不曾理他,反把他打得筋断骨折。

  

哪吒为什么能够取胜?因为太乙真人早将哪吒的身体骨骼换成莲花,没有精血成胎的凡人那样的三魂七魄。名字就是魂魄的开关,凡人被桂芳叫一声,魂不附体,魂飞魄散,自然翻马;哪吒周身俱是莲花,没有肉体凡胎,哪里有三魂七魄?无魂可叫,自然不受“呼名落马”法术的制约,可是道士驱逐的那些鬼怪,又何尝携魂带魄?《封神演义》其实是用文学笔法,“反写”了“呼名却鬼”的民间故事主题。

  

其实欧洲中世纪以来也流传类似“呼名却鬼” 主题的故事,1898年Edward Clodd(葛劳德)将此类故事整理为Tom Tit Tot: an Essay on Savage Philosophy in Folk Tale一书出版。1929年赵景深《童话学ABC》将葛劳德研究介绍到中国,书中摘引了“当滴嘟故事”。


传说英国东部生活着一群助人为乐的小矮人“当滴嘟(Tom-Tit-Tot)”,小矮人也爱美女,有个美女请小矮人帮忙纺线,他开出的条件是:“从明天起,我每天晚上来的时候都要让你猜我的名字,但我每天只会给你三次机会。假如你到了12月31日的晚上也猜不对,那你就属于我了!”


可是连续十一个月,小美女猜啊猜,就是没猜到小矮人的名字,眼看就要被占有了。恰好年末那一天,美女听到国王说起森林里偶遇一个自称为“当滴嘟”的小矮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天晚上,小矮人如约而来,美女先故意猜错名字,正当小矮人将黑手伸过来时,美女指着小矮人说:“猜,猜,猜得着!你的名字叫Tom Tit Tot!”小矮人闻声大惊而逃,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这一类民间口头传说被葛劳德搜集归类为“Magic in Names(名字的巫术)”主题,他甚至画了一张分布图,可以看到此类主题故事在英格兰、威尔士、瑞典、德国等地,远至蒙古、澳洲的广泛流传。葛劳德认为名字的禁忌只存在于野蛮人之中:“文明人的名字只是一个标记罢了;野蛮人则把名字当作他身体所附属的一部分。他相信,名字如果让别人知道,便无异于将自己交给别人管辖,使别人能在名字上应用魔术。”

  

一百多年过去了。英国土地上还有着与“当滴嘟故事”中的美女一样陷入“命名困境”的英国政府,同样还有“哪吒式”恐怖分子,不报真名,不承认假名,反正就是没名字,随你叫我几声,我就不答应,看你如之奈何。英国人关于名字的不思变通,岂是一个“萌”字道得尽的。



本文作者吴真,文载2014年8月31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