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期教研员基本素质要求

 风虎神韵114 2014-09-04

新时期教研员基本素质要求


 

           -------金色种子培训体会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综合实践与劳技教研员 尹春彦

 

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一系列变化,新的课堂教学,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理念,这一切都意味着作为处于指导位置的教研员要首先变化,教研员的基本素质也赋予新的内涵。在教研员四象和四不象(领导、教师、编辑、记者)说明教研员是多职能工作,应该是多面手。

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教研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1、思想素质与政策水平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与阐释。

人文科学素养:新的课程定位,体现了新时代的价值观,更加强调了人文精神,因此,教研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例如:民主、平等、和谐、激励、共勉、分享、对话、交流、探讨等等。这是教研员做好新课程教研工作必须具备的首要人文素质。要有博大的人文精神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身心素质:要具备人性化的职业道德与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高尚的师德修养。它包含健全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甘当人梯,搭建平台的奉献精神。

2、知识结构与教学研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教研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毋庸质疑,在新课程的教研工作中,还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拓宽教学领域,开发和挖掘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学习资料,质疑读本,敢于探讨等等,都迫使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而作为教研员在文化知识上要高于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保证自己知识库存的充足与新鲜,才能保证自己的教研工作与时代同步。因此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丰富的专业前沿知识及相关知识。

3、强劲的研究能力

研究是教研员的职责之一,但是在新课程的进程中,教研员更应具备强劲的研究能力与学术研究素质,如:较强的教研、教改科研能力;教学管理,深入实际,教学指导,评价教学、分析教学质量;教改实验;组织教研活动;创新意识 、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发教育资源(课程和教材等)。

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变化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技术现代化,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增强种种,这就给教研员的教研工作增大了研究难度,扩大了研究范围。另外,新课程为教师留有广泛的发挥空间,要求教师应是研究型教师,这又给教研员指导教学工作增加了研究难度。因此,教研员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必须具备强劲的研究能力,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研工作。

4、对教学工作示范能力:下校兼课,下水课等形式。

5、信息整合能力:系统的教学理论娴熟的教学技能、较强的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

6、文字表达能力与编辑能力: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的撰写、编著。

7、较强的组织与交际能力

这是由教研员具有服务的性质决定的。尤其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研活动频繁,工作量增大,经常深入基层学校,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不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很难使教研工作富有成效。

现代教研员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应更真实的体现人性化。教研员与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不应是仅仅的组织关系,而应当是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教研员的工作具备亲和力和凝聚力,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8、较高的审美水平

审美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教研员的工作包括审美要素。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在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而是除了知识、能力、方法、过程之外,还要肩负着价值观取向的引导、情感熏陶、人生态度的确定、审美情趣的培养等任务。教研员在指导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学中,也要全面审视,凭着较高的审美水平,发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真、善、美,给予肯定和鼓励。否则,对教师教学的指导、评价就会失之偏颇。 

9、严谨、务实、勤奋、高效工作作风:老实做事、朴实做人、扎实求真、务实创新

新形势下对教研员工作的要求:

1、工作定位、确定中心

“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教研员在新课改中应该做好几方面工作:

①  提出课程更新与发展的建议并协助组织实施。

②  开发地方课程,协助学校开发学校课程。

③  开发多样性课程资源。

④  组织多样性教研活动、教师培训。

⑤  积极参与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等。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教学观念转变,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①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

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统一规格:表现在四个“一”上面,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个标准。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新时期教改的响亮口号是:一切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体性教育的精髓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④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以前重视的结果不是教育目标要达到的结果,而是考试的结果,升学的结果。

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现代复合型)

单向:讲授法,教师教,学生学。

双向:谈论法,教师问学生答。

三项:讨论法,师生、生生互相问答。

综合:探究法,全员,全过程讨论、探究、做实验。

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和谐、情感交融。冷冰的教师是培养不出人格完整、素质提升的学生。

⑦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教学方法大忌: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

3、深入实际具体指导:主要深入课堂、听课。

听课几种方式:

①检查评估性听课   ②调查研究性听课(实验后)

③经验总结性听课   ④帮助、指导性听课

⑤取经学习性听课   ⑥推广观摩性(优质课)

⑦考核考查性听课

评课要求:

1、明确评课目的。

2、把握评课内容:

①评思想、观念    ②评教材处理

③评师生互动(教法、学法)

④评教学过程

⑤评实际效果(新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课技巧:

1、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

2、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3、评课要全面恒量,切忌以偏盖全。

4、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刻板。

5、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庸俗。

教研员面临新课改的挑战与新要求

1、新课改对教研员“指导地位”的挑战。

新课程实施,教研员和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接触,同时感受新课程,教研员失掉了“先知先觉”的优势,“指导地位”面临挑战。

2、新课改对教研员“专业优势”挑战。

教研员知识结构能否适应新课程?以往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新课程观念的要求?

3、新课程对教研员“评价地位”的挑战

原来的评价模式:评课、评论文、评课件—评教师

编资料、组织竞赛、考试—评学生

新课程评价内容多元化、标准灵活、评价方式多样、多个主体参与等。

 

教研员必备的意识和能力

1、            终身学习的习惯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            提高研究的责任和能力,要有研究者的风范和理论水平,具有超前的观念与求实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1)    具有专家的理论水平:博学,多才多艺,做个内行。

(2)    教师的一线经验:下校兼课,向同行、向学生、向生活、向书本学习,认真听评课,做好记录。

(3)    领导的管理才能:当好指挥员、连长。

(4)    崇高的人格魅力:找准位置,认清角色,明确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身份,吃亏让人,老实本分,与老师们有一种亲和力。

教研员提高素质、增强意识及培养工作能力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敬业与专业结合,用人格修养加上专业素养引领教师们的发展。

2、            学习与科研相结合,成为理论武装背景下的研究型教研员。

3、            教师个性化与规范化相结合,在扎实基本功基础上发展个性风格。

4、            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相结合,有切合现实的锐意革新意识与精神。

5、             绩效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积极发现宣传成果,从中提升经验和引领方向。

教研员的工作成效

1、            活动要有专题:从工作重点中确定;从听课的教学诊断中确定;从自身特长中确定;从经验迁移中确定。

2、            培训有针对性,成果回归学校、教师:问题从实际中来;案例从课堂中选;

对策要切实有效。

3、            读书有成效:有所需;学有所思、所用。

4、            研究有成果:样式多一点,领域广一点,讨论深一点。

教研员改进工作方式需要有五种意识

1、沉下去(静下心来,踏实肯干)

2、走出去(开阔眼界,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少说多干)

3、坐下来(教研活动、研究课、评优课,课题组)

4、钻进去(善于发现培养青年教师,研究怎样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5、放开来(放下架子,与校领导、老师们搞好关系,扬长不避短) 

以上强调的是教研员在新时期应具备的主要素质与能力要求,这些素质不是先天具备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断增强和完善的。根据教研员的职责和性质,应通过“研究、指导、服务”三个实践途径达成。那么,教研员应该怎样研究,怎样指导,怎样服务,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研究”是教研员的天职,所以,教研员首先要认真研究,然后才能指导服务。只有研究到位,才有资本去指导与服务。才有底气去服务。既要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更要重视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要以敏锐的触角洞察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理性的头脑客观求实地分析研究,切记人云亦云。认真执著的研究,其成果不仅促进教学改革,亦可促进个人研究素质的提高。

2、“指导”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得以提高的。教研员要加强自身学习,要注意个人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一言堂,一人统领阵地的指导方式。与教师是合作、共享的关系,让教师在平等、和谐、愉悦中主动参与研究。如此,不仅增强了教研员的指导效益,而且个人的知识素质、研究素质、组织和交际素质都会得到提高和完善。

3、教研员的服务职责,不仅要注重“指导”方面的效益,还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形式和取向,才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教研活动中,教研员要开动脑筋,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形式灵活的服务方式,使服务效益倍增。这是服务形式。在服务去向上,要上下兼顾。对下,要多考虑基层学校、基层教师的需要,多考虑课改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对上要服务于行政部门,教研员要抓住机遇,深入调查研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为教育行政领导献计献策,为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如此服务,不仅有利于基础教育大局,而且有益于教研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研工作辛苦、复杂、细致,对教研员的素质要求多而且高。因此,教研员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性质,还要认清迅速发展的课改形式,主动地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