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

 杏林脉香 2014-09-04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患。急性期多数患者于半夜或清晨起病,初起多为单个关节发炎,约半数为第一跖趾关节、足背,其次常累及足跟、趾指关节及其他中小关节,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加速,夜间往往剧痛不能入睡,约数周后症状逐渐消退,数月或数年后再发,转入慢性期,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僵硬。绝大多数患者耳轮及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划开可见白色尿酸盐结晶,特别是平时爱用猪内脏下酒者为多。痛风后期常影响肾脏,主要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着肾脏,引起肾小管堵塞,继而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早期可无症状,但尿常规中有红白细胞及蛋白质,后期可出现肾绞痛、高血压及尿毒症,部分晚期病人常有动脉硬化病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WBC>10x10g/LN>0.75%。血尿酸浓度>5mg/100ml,血沉>20mm/hX线检查关节面骨骺内被尿酸所替代而出现圆形缺损。

治疗方法

1.西药治疗:急性期:①秋水仙碱片1mg。用法:首次1mg,口服,立即服用。30min0.5mg,口服,每1h1次,共服8次。后改2h口服1次,每次0.5mg。直到关节疼痛红肿缓解或出现明显恶心呕吐、腹泻为止。②吲哚美辛片25mg,用法:2550mg,口服,46h1次。③氢化可的松注射液0.1g,加10%葡萄糖盐水250ml静脉滴注,11次。

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或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是肯定的,但首先每天剂量必须足够,一般必须每小时或2h1次,剂量达到疗效剂量,一般有效时间均在12h内,有效剂量47mg(平均5mg),日最大剂量不超过8mg,主要副作用有呕吐、恶心、腹泻,可用洛派丁胺或复方樟脑酊缓解,不能控制者可停药。疼痛减轻,红肿消退可以行走后可转入预防期。

缓解期或慢性期:①别嘌呤醇0.1g,用法:0.1g,口服,11次。②痛风利星片50mg,日服11次。③秋水仙碱片1mg,口服11次,服5天停2天。④小苏手T0.5g,口服,每天3次。

别嘌呤醇可以抑制尿酸的合成,并可抑制嘌呤和冷磺嘌呤转化尿酸,使尿酸下降,但别嘌呤醇可致皮损、发热、恶心、呕吐、腹泻、中毒性肝炎及肾功能损害、血管炎、脱发等副作用,故必须以最小剂量维持血尿酸于正常范围,一般每日服1次,即0.1g,可望维持正常血尿酸浓度。如摄入高蛋白饮食可临时增加剂量1次。

2.中药治疗:①急性期:用四妙勇安汤加味:当归尾4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甘草10g。湿盛加茵陈60g,车前草15g;热盛加连翘15g,黄柏12g,黄连6g;瘀重加赤芍15g,川芎10g,牡丹皮10g,玄参40g;疼痛加乳香9g,没药9g,鸡血藤15g。或用凉开水调真君妙占散敷于患处,每日23次。另可用活地龙加白糖捣烂外敷。如剧痛皮肤烧灼,夜间不能入睡者,可用梅花针叩击足背肿痛处,并用火罐拔出淤血,剧痛立即减轻。②慢性期:服用活血利湿汤加减:当归、玄参、茵陈、金银花、丹参各30g,车前子20g,赤芍20g,泽泻15g,桃仁6g,山慈菇6g,土鳖虫6g,牛膝12g,杜仲15g,栀子30g,甘草10g。水煎服。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因喝酒,夜间右足背突然红肿,足痛行走困难而前来就诊。患者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变形,脚背红肿,足不能着地行走,查血尿酸560rtmol/LESR45mm/h,诊断为痛风病,即用别嘌呤醇0.1g口服,每日1次,并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5天后症状消失,行走正常。

体会

血尿酸增高亦可见于肾功能不全、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结石等疾病,应注意鉴别。

痛风患者每天应多饮水,保持20003000ml,并睡前饮水一大杯,促进尿酸排泄及抑制尿酸合成。平常减少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动物内脏,限制饮酒,慎用噻嗪类利尿剂,要碱化尿液,防止结石发生。

痛风患者尿常规如有白细胞及蛋白尿,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女贞子、菟丝子、金樱子、山茱萸、莲须、牡蛎,随证化裁应用,但用药不宜妄用温燥之品,亦不宜过于滋腻,也可用六味地黄汤等滋补肝肾,淡渗利水。

如有血尿,可加用大蓟、小蓟、白茅根。小便混浊加萹蓄、黄柏、半枝莲。蛋白多者加黄芪、金樱子;肾动脉硬化者加丹参、鸡血藤、益母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