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保卫战:抗战岁月里的城市记忆

 红豆居士 2014-09-04


南京保卫战:抗战岁月里的城市记忆

2014-09-03 18:12江苏新闻

  抗战胜利纪念日,一些民间人士也在积极的用他们的方式,去铭记历史。在南京,有一群不同职业的市民组成了团队,叫做南京保卫战寻研团,他们一直在搜寻南京保卫战的遗迹。随着他们的发现越来越多,引起了权威专家们的重视。我们也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寻访的真实的南京保卫战。

  民间寻研团找到南京“巷战”遗迹

  南京的中华门外,现在的雨花路,在1937年的时候,被称为南门大街,一度是非常繁华的街道。但是,日本侵略军的到来,让这里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南京保卫战寻研团创始人 张定胜:“前方就是中华门城墙,城门。在雨花路平行交界的地方,有很多古老的街巷,1937年12月12日开始,从雨花台撤下来的88师官兵,大概有3000人,分散在左右两边,像东边的兵工厂(金陵制造局),和西边的西街地区,跟日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

  作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22场大型会战中的一场,南京保卫战的描述很少。张定胜和团队在寻研时发现,当时中国守军在南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门西地区的巷战,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悦来巷内,南京市文保单位,沈家粮行就见证了巷战的激烈。

  南京保卫战寻研团创始人 张定胜:“这个弹孔打在城墙砖头上面,打在青石上面,它所产生的破坏的状态,我们有大量的信息。明显的一块青石,这块青石,它的颜色,就这块地方有锈迹斑斑,而且这里还有爆炸的痕迹。而上面这个部分,再往上面看,这个墙体的砖头就非常光滑,它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损伤,那就说明什么?交战大概就是在2米左右这个地方,因为人大概就这么高,而且巷战的时候,人可能还要蹲下来,匍匐在地。”

  紧邻悦来巷的鸣羊里,85岁的王桂珍老人,一直生活在这里,南京保卫战时,她七岁,对于这里的巷战,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国守军的壮烈。

  南京门西地区居民 王桂珍(85岁):“这个鸣羊街,鸣羊里都有士兵死尸,街上到处死人,当时那个城墙根,死多少中国兵啊。”

  老人的回忆,与当时日军自己的战斗详报相互吻合。据日军步兵114师团66联队的详报记载,南京南门外街道内的中国守城部队,凭借房屋用机枪、步兵炮、手榴弹进行抵抗。

  南京保卫战寻研团创始人 张定胜:“从日方的资料记载就是说,等到日军攻击城墙失败以后,往回退的时候,我们守军就把机枪架出来,架到这些窗口上面,这个时候日本人发现守军还在抵抗,这个时候再抽出兵力,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到悦来巷进行扫荡,剩下来没有牺牲的人,就进入到巷子里面,跟他们进行了顽强的巷战。”

  无独有偶,在当时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影像资料,也记录了南京城南的巷战。

  南京保卫战寻研团创始人 张定胜:“南京的这些城南地区,大户人家的房子建筑,它都是底下用青砖作为基础,砌成三层这种青石,横一条。然后在这个上面再砌了一些小灰砖,灰砖上面再砌空心砖,那么在这段视频里面,我们看到的墙体,它和我们南京城南地区的房子是一样的,而且这段视频,也有资料显示,它就是当年日军攻破南京,在城南地区进行扫荡,或者跟中国守军进行巷战的视频。”

  草根发现获得专家认可

  在殷高巷,清代钦差大臣刘芝田的故居,也留下了当时门西巷战的痕迹。这些史实的相互印证,寻研团的发现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会副会长 经盛鸿:“南京的巷战规模不大,但是肯定有。从实地调查我们看到,在南京军队撤退的时候,还有一些拒绝命令的军队,他们继续留在阵地上,留在南京城里面,用各种方式,和日军战斗。最近我们在日军的资料中就发现,在南京失守的第二天,中国守军用仅有的武器、步枪,还有残存的迫击炮,打死了占据南京中华门外,当时金陵兵工厂的日军。”

  丰富民族抗战史:需要多元化的民间力量

  随着的巷战遗迹的不断发现,更多南京保卫战不为人知的细节,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专家们觉得,像南京保卫战寻研团这样的民间组织提供的信息,恰恰是他们理论研究的极好补充和丰富。

  南京保卫战寻研团创始人 张定胜:“比如高桥门地堡下面,当时民国军队写的抗日标语,比如我们发现了城墙上面的子弹头,炮台里面一些炸毁的痕迹,还有一些当地幸存者的回忆,都把资料进行了补充。”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孙宅巍:“幸存者的走访,战争遗迹的采访,是我们专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必不可少的补充,我们应当把这些各方面的力量统合起来,我们专家学者要跟他们很好的结合,大家一起把抗日战争的研究深入地进行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