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糁sa汤

 蔡老大书屋 2014-09-05
又名“ 肉粥”,一种传统名吃,流行于鲁、豫、苏、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现为当地百姓的平常早餐。它的历史悠久,《 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陆。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 金口玉言,当地人也叫它“啥”汤。

在郓城,有一种名吃叫“sa汤”,是曾做过雍正皇帝老师的魏希徵创造发明的。魏希徵(1646-1715)字子相,号山翁。郓城县城关镇魏路口人。其家境贫困,但天资聪颖,幼年受到母亲和外祖父的教诲,学习勤奋。12岁入庠为生员,20岁中解元,30岁中进士,清康熙殿试二甲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充东宫日讲官、顺天大主考。。60岁时告老还乡,在郓城开一饭铺,首创郓城名吃“糁汤”。此汤是以牛肉、麦仁为主,内放姜、葱等作料制作而成,上面是牛肉稀汤,下面是麦仁稠粥,他将稀汤卖给有钱人喝,稠粥施舍给穷人吃。

糁汤的做法是:主要以肥牛羊肉、母鸡肉为原料,配以大麦麦仁、大料、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熬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头一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滤去血水,放入套在锅上的木筒内,再将水烧开,然后放入大麦麦仁、葱、姜、大料(包括花椒、元茴、丁香、草果、草蔻、三代、桂皮、良姜等,装入袋内)、辣椒(另装入袋内),煮4小时后,改文火再煮1-2小时,焖紧盖严,不能跑气。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及芡汁,滚锅后放味精、胡椒即成。食用时,用长把勺盛入碗内,淋上香油,汤面上撒一把韭黄或蒜苗花。此汤经反复煮熬,不腥不膻,鲜美可口,香味俱佳。它吃肉不见肉,原汤原味,浓香诱人。由于此汤以多种肉类为主,又加以数种配料,热量高,味道全,冬季特别受人欢迎。糁的用肉,古代仅用牛、羊肉,传入内陆后兼用鸡、鸭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其中以鸡肉糁味道最佳。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油饼、蒸饺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糁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