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支气管炎

 杏林脉香 2014-09-06

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

西医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以下简称“慢支”)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多发于中老年人,常在寒冷季节反复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近来不少学者将“慢支”归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范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复杂,与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及气候变化、吸烟、大气污染、营养饮乏、遗传因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有关。感染病原以病毒、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等最多。反复感染和吸烟是形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病因。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腺体增生肥大、粘膜上皮细胞的变化、支气管壁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和纤维增生。电镜检查:I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变厚。其中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I型肺泡上皮增生,毛细血管基底摸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和管腔纤维化、闭塞,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这些变化在并发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者尤为显著。

中医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本病外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致。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表卫受邪,肺失宣降,肺气不宣,痰浊滋生,阻塞胸肺。引起咳嗽咯痰。由于外邪的性质不同,故有寒痰,热痰的区别。本病长期咳、喘,主要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新感引动伏痰、内外合邪,郁遏肺脏,故咳喘时作。痰饮潜伏肺系是其发病基础。本病患者多系老年,体质差、病程长,随着病情的发展,每由肺而波及脾,以及于肾。因此该病本质上属本虚标实。病在肺又不止于肺,其标在肺,其本在碑肾。正如《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

辨证

【辨证纲目】

慢支辨证重在肺、脾、肾三脏,由肺而牌而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肺为气之主,为贮痰之器,肺失治节,在肺则以咳嗽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在脾则为咯痰为主;肾为气之根,生痰之本,在肾以气喘为主。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促。本病标在肺,制在脾,本在肾。

一、标证

1.热痰

证候:①主症:咳嗽咯痰,痰性状为粘脓或粘浊痰,常不易咳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发热,脓涕,咽痛,口渴,尿黄,便干。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以痰脓或粘调,舌质红、首黄,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如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为侧重考虑燥痰,并应随时注意热喘、肝风内动之候出现。②病机:痰热蕴肺,防失宣降,故咳嗽、痰脓或粘稠不易咳出;痰热化火,故发热、咽痛、口渴、尿黄、便干为热甚伤律、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属痰热之象。

2.寒痰

证候;①主症:咳嗽咯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或粘稀痰,常较易咳出。舌苔薄白或腻,脉弦紧。②次症:恶寒发热,流清涕,口不渴,尿清长。

辨析:①辩证:本证多为慢支急性期感受风寒或寒湿之邪所发。以痰白色泡沫或粘稀痰,舌首白、脉弦紧为辩证要点。咳痰,如痰多易出为侧重应考虑湿痰,并应随时注意血瘀伤络,寒痰化热成寒喘之征候出现。寒痰多因于阳虚,还应注意患者有无阳虚证候。②病机:寒痰阻肺,肺气闭郁不宣,故咳嗽、咳痰、稀痰易咳出,苔白腻。寒邪束表,故恶寒、发热、流清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均为寒痰之象。

3.热喘

证候:①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咳脓痰、粘痰或粘浊痰。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②次症:或兼头痛,身热汗出,口渴,便干或秘,尿黄。

辨析:①辨证:本证多为慢支急性期,以咳喘、喉中痰鸣,舌质红苔黄,脉弦得数为辨证要点。临症时尚进一步辨证细分以下三种:咳吐痰黄为主喘不甚者;咳,喘促甚痰少者;咳、喘促伴咽干口燥、咳吐白沫痰者,应随时注意痰热上蒙或痰热伤阴、肝风内动之证出现。②病机:痰热,肺气不降则咳喘、咳脓痰;胸闷则痰气交阻,喉中痰鸣、热邪壅盛则身热汗出;热邪伤津则口渴、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热喘之象。

4.寒喘

证候:①主症:咳喘胸闷,喉中痰鸣,咳白色泡沫或粘稀痰。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②次症;或兼头痛,寒热无汗,口不渴。

辨析:①辨证:本证为慢支急性期感受寒邪诱发,以咳喘、喉中痰鸣,咳痰白色,舌苔白,脉弦紧为辩证要点,其中还需分为喉间哮鸣音重,但痰不甚多而痰出不爽的寒邪为主者和痰多清稀、咳吐甚爽的饮邪为主者。并随时注意血瘀伤络或水气凌心之证出现。②病机;外寒引动内饮,肺失宣降,则咳喘、胸闷、咳谈白色而稀。饮邪阻塞气道则喉中痰鸣。饮为阴邪故口不渴、舌苔白或白腻、脉弦紧为寒邪之象。

二、本证

1.肺气虚

证候:①主症:病发时常以咳为主,咳声清朗,多为单咳或间歇咳.白天多于夜晚,痰量不多。舌质正常或稍谈,舌苔薄白。脉弦细或缓细。②次症;易汗、恶风、易感冒。

辨析:①辨证:以时常咳喘、易汗、易感冒、舌质淡.脉缓弦或缓细为主要辨证要点。临症时尚与表证区别或注意有无兼杂表证。②病机:肺主皮毛,肺气虚弱则卫外不固,故显感冒,自汗、恶风、舌淡苔白、脉弦细或缓细均为气虚之象。

2.脾阳虚

证候:①主症;病发时常咳声重浊,多为连声咳,夜重日轻,咳粘液或浆粘痰。痰量常较多。舌质谈或胖,有齿痕,舌苔白或白厚腻。脉濡缓或滑。②次症:食欲不振,饭后腹胀,面容虚肿,大便塘软。

辨析:①辨证:以痰多、食欲不振、面容虚肿、便塘软、舌质淡或胖有齿印,苔白或白腻,脉濡滑或滑为辨证要点。临证尚应注意痰湿程度。②病机:久咳伤肺,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或痰湿内生,上渍于肺,肺失宣降,故咳痰浆粘,咳痰量多。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饭后腹胀。阳虚湿阻则面容虚肿,大便溏软。舌淡胖有齿印,苔白则脉濡缓或滑均为脾阳虚之

3.肾阳虚

证候:①主症:以动则气短为特征。病发时常咳声嘎涩,多为阵咳,夜多于日,痰量十。舌质谈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沉细、弦细、细数)。②次症:腰酸肢软,咳则遗尿,夜尿颇。头昏耳鸣,身寒肢冷.气短语怯。

证候:①辨证:以动则气短、气喘、痰量多、腰酸肢软、形寒肢冷、舌淡胖、舌苔白滑润、脉细为特点。②病机:肾主纳气、助肺以行其呼吸,肾虚则吸入之气不能经肺下纳于肾用气短语怯;气喘、呼吸不能衔接、动则气喘。肾主骨开窍于耳,腰为肾之腑,肾虚则腰酸肢软,头昏耳鸣,夜尿频多。阳虚生内寒,故身寒肢冷、舌质谈胖或有瘀象,舌苔白滑润,脉多细,均为肾阳虚之象。

4.阴阳俱虚

证候:症状:在肾阳虚的基础上兼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症状。舌体胖、色紫、少苔或无苔,常有瘀象。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在肾阳虚基础上,兼见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色紫、少苔、脉虚数。②病机:久病伤及阴、肾阴亏耗,津液不能上润肺金,故口干咽燥,内热迫津外出,则潮热盗汗。舌胖色紫为阳虚之象。由于阴阳互根,阴虚日久,亦必损及阳气,进而成为阴阳两虚之证。

5.肺肾阴虚

证候:①主症:干咳无痰或少痰,痰粘稠似盐粒,不易咳出。常动则气短。舌苔光剥或少苔,舌质红,脉细数。③次症: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腰酸肢软。

辨析;①辨证:以动则气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腰酸肢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要点。②病机:肺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肾阴虚损,精气不能互生。气不归元,故动则气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等诸证滋生。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肾阴虚损则头晕目眩,腰酸肢软,舌质红少苔,少津脉细数为肺肾阴虚之象。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

根据标本分型辨证施治。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旨,一般急性发作期以治标为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慢性迁延期属正虚邪恋缠绵,法宜标本兼施,当以标证为主时,多为新感引动伏痰,治法当以祛邪为主,治疗法则总不离开宣肺祛邪化痰,或宣肺散寒,或宣肺清热,此时忌敛肺止咳,以防闭门留寇。当以本证为主时,若素体亏虚、年老者,因其脏腑萎痹,宣肺祛邪,化痰不可太过,以免自损正气,当以着重扶正补本治法。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有先病在肺而涉及他脏者,亦有他脏先损而涉及于肺者。其中以肺、脾、肾三脏虚损尤为突出,因此以扶补肺、脾、肾三脏为主。

辨证治疗

(一)标证

1.热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气化痰汤加减:黄芩9g,瓜姜仁9g,半夏9g,胆星9g,橘皮9g,杏仁泥9g,枳实9g,姜竹茹9g。脓痰加冬瓜子30g,芭仁30g

2.寒痰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麻黄9g,杏仁9g,苏子9g,橘皮9g,半夏9g,当归9g,厚朴9g,沉香末2.5g(冲),肉桂2.5g,前胡9g,杏仁9g。偏于湿痰,以二陈汤加减:半夏9g,橘皮9g,茯苓9g,前胡9g,厚朴9g,杏仁9g。痰多稀薄,加干姜6g,细辛3g,五味于6g,以温化水饮。

3.热喘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9g,杏仁9g,石膏30g,桑白皮12g,葶苈子10g。咽于口燥者,加沙参12g,麦冬10g,石料12g,甜杏仁10g

4.寒喘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9g,麻黄9g,半夏9g,紫菀9g,细辛3g,生姜9g。痰多消稀者,加桂枝9g,陈皮12g。苏子9g

(二)本证

1.肺气虚

治法:补肺益气,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加味:太子参12g,麦冬9g,五味子9g,杏仁9g,桃仁9g,玉竹9g,贝母9g、阿胶珠9g,黄芪12g

2.脾阳虚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理中二陈汤加味:党参15g,干姜6g,白术9g,茯苓9g,半夏9g,陈皮9g,海浮石9g,皂刺9g,苏子6g,白芥子6g,甘草3g

3.肾阳虚

治法:补肾纳气、活血化瘀。

方药:金匾肾气丸加减;熟地20g,淮山药15g,茯12g,泽泻9g,丹皮6g,山茱萸9g,肉桂6g,附子9g,五味子9g

4.阴阳俱虚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金水六君煎合都气丸加减;熟地3Og,当归15g,半夏9g,茯苓9g,肉桂3g,补骨脂9g,胡桃肉9g,山萸肉9g,五味子9g

5.肺肾阴虚

治法:滋阴纳气。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南北沙参各12g,西洋参10g,元参12g,熟地15g,当归12g,百合15g,黛蛤散15g,蛤蚧粉5g(冲服)。

专方验方

1.慢性支气管炎基本方:苍术9g,白术9g,制半夏9g,茯苓12g,补骨脂12g,光杏仁9gI炙款冬12g,陈皮9g。加减法:①痰多泡沫:加白芥子9g。②痰少粘黄:去陈皮,加桑白皮12g,③咳嗽气喘:加净麻黄6g、炙苏子9g。④中气不足:加党参9g、炙黄芪12g。⑤脾胃虚寒:加干姜3g、炙甘草3g。⑥肾阳不足:加熟附片6g(先煎)、肉桂3g(后入),或加紫河车12g。(茹十眉,袖珍中医处方;149

2.止咳合剂:炙紫菀10g,蒸百部10g,炙枇叶10g,浙贝母10g,橘皮6g,旋覆花10g,桔梗10g,法半夏10g,前胡10g,茯苓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100mL3次饭后服,7剂为1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服药间忌牛、腥、酸、辣、腌之品。(方显明,广西中医药1994,(5):30)。

3.狼毒水剂:取狼毒干品2500g,煎取液50000ml加尼伯金50g,可保质半年。慢支发作期成人110ml,每日3次。(艾隆义,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3):138)。

4.松塔煎剂:白松塔200g,甘草110g,加水2000ml,煎煮至药缩200ml为第一剂,同样将药渣再前第二液,将2次煎剂混合即可。每日1次,每次20ml,饭后半小时服用。254O天为一疗程,对虚寒型咳喘有效。(王素琴。中医药研究1994,(6):36

5.复方蛤蚧散:蛤蚧、冬虫草、川贝母各60g,海螵蛸80g,冰糖80g120g,喘重加白果60g,顽痰粘稠不易咳出加葶苈子30g,形寒肢冷吐白色泡沫加白芥子适量。上药共研细末为1疗程,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服sg,每年分别于秋末、春初二个疗程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王志圣,等,中医研究,1990,(2):36)。

6.参蛤三七胎盘丸:蛤蚧4对,人参、三七30g,紫河车2具,共为蜜丸,3g/丸,治疗慢支缓解期。(孔繁化,河南中医.1987,(3.17

中成药治疗

1.桂龙咳喘宁:适用于慢支、喘息性慢支治疗。每次3片,每日3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2.恒制咳喘胶囊;适用于慢支、喘息性慢支偏于寒湿型。每次3粒,每日3次。

3.肺效三宝片:适用慢性咳喘,每次3粒,每日3次。

4.牡荆丸:适用于慢支。每粒含牡荆油20mg,每次2粒,每日3次。

5.洋金花片:一般以片剂中的东莨若碱为准,首剂量0.6mg,每晚睡前服1次,23天逐渐加量,10天为一疗程。用于喘息性慢支。6艾叶油丸:每丸含艾叶油0.075ml、每次2粒,每日3次。用于慢支。7小叶枇杷糖衣片:每次4.每日3次,用于咳喘。

8其它如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等可辨证用于慢支。

●非药物疗法

针灸

1.针刺疗法

主穴:天突、丰隆,配穴:定喘、大椎、合谷、内关。针法;先针天突、丰隆、后取配穴。外感的咳嗽宜浅刺、用泻法,内伤咳嗽针宜平补平泻。咳嗽不止加定喘穴,胸闷憋加刺内关,咽痛加合谷穴。久咳体质弱可温灸肺俞、脾俞、肾俞。

2.穴位注射

取穴:天突、定喘、中喘、外定喘、肺俞等,每次选12穴,注入1%普鲁卡因IML,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3.拔罐疗法

取风门、肺俞等穴拔火罐。

4、穴位埋藏兔肾上腺或羊肠线。

取主穴:膻中、定喘。配穴;天突、丰隆、足三里,每次取2穴,每穴埋入肾上腺素组织1个或羊肠线一寸,主、配穴交替使用。

5.中药外敷喻穴

椒芜散(椒目油、莞花、附子、肉桂、蛤蚧、冬虫夏草、秦皮、苦参、生半夏、白芥子、猪胆汁、冰片等),配制成药糊如黄豆粒大,分别敷于风门、天突、足三里穴上或肺俞、膻中、太溪穴上,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用胶布固定,5日换1次,8次为1疗程。(李凯军,等,河南中医,1994.4):218)。

6.化脓灸

采用单纯化脓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康晓娥,等,湖南中医杂志,19942):14

其它

1.闻剂

咳喘鼻闻安置干床头枕旁,患者卧床.头面鼻孔贴附“闻剂”处,通过鼻孔不断吸药气味而达到镇咳消炎的治疗目的。对慢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复发,具有使用方便,吸收快,无副作用,药源广泛等特点。(杜峰,等,湖南中医杂志.1995,(5):15

2.雾化吸入

菖蒲雾化合剂(菖蒲、郁金、丹参、黄芩、半夏、防已等)10mL(含生药sg),每日1次,2030分钟左右雾化吸入。利于排痰并同时改善肺通气和肺循环。(陶凯,等,中国中医急症,1994(4)〕:148)。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1.慢支主要根据三期不同,采用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以标证为主要表现,如为病毒感染当以侧重中药治疗,因为西医尚无疗效满意的抗病毒药物;如以细菌感染,【中医治疗】不满意时应及时合用西药抗菌药物。慢性迁延期以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对此治疗较西医更具有效,更有选择,应按辨证加以施治,结合西医对症处理。临床缓解期主要是中医的扶正固本疗法,适当配合免疫增强剂。

2.中药对呼吸系杀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慢支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①清热’解毒类中药双黄连粉针剂,不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局部喷雾吸入,对呼吸系感染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与抗生素组(根据药敏试验而选用抗生素)疗效相近,且双黄连粉针剂有明显提高末梢血象中淋巴细胞百分率,具有抗病毒、抗感染双重作用。②对由柴胡、黄芩、生石膏、蒲公英、连翘等组成的温热清冲剂实验观察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有明显抑菌作用,而且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它对细菌、病毒的吞噬、消化具有重要作用,可见,中药的抗感染途径是多元的。③黄芩、黄连、丹皮、金银花、大蒜、马齿苋、野菊花、秦皮、黄柏、野丹参、丹参、大青叶、白头翁、.大黄等22种中药对葡萄球菌敏感菌株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有16种对耐药性菌株有抑菌作用,这对我们临床上有些反复难治性细菌感染患者的用药提供了治疗参考。

3.中药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为慢支防治开拓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实验表明麻黄、石膏、黄芩等组成的清热饮对NaK+-ATP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2%,推测清热饮可能是通过抑制ATP酶的活性,减低ATP的消耗,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老年人肺部感染大都呈反复发作,病程长,用药杂,是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首因,除了其致病菌繁杂,耐药菌株多外,还有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密切关系,使用中药通过提高其免疫功能而抗炎、抗感染,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生素。这是中草药的优势之一。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亦发现有许多镇惊、活血软坚、补益类中药,对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有较好疗效,提示我们中药抗感染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吞噬消化功能来实现。

4.中药抗过敏的作用对慢支的防治:现代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的疾病出现咳喘时,往往与过敏因素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抗过敏药治疗咳喘,也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抗过敏作用的止咳平喘药:麻黄、地龙、陈皮、细辛、艾叶、乌梅、石韦、淫羊蕾、猪胆汁、甘草。现代医学研究还证实:荆芥、桔梗、橘红、甘草等,除了有化痰治咳作用外,尚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使血浆环核苦酸(CAMP)上升。

5.近年来中医的研究还认为痰热、痰瘀交阻是肺系疾病的又一主症,此为慢支治法采用活血化瘀法奠定了基础。关于瘀热交阻的肺系疾病的治疗,据日本昭和初年,汤本求真,大塚敬节所著的《实验汉方医学丛书》的记载,治疗肺炎用桃核承气汤可获显效。而西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山莨菪碱(6542)、川芎嗪对预防大鼠实验性肺水肿具有显效,这与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压,改善肺部循环,解除并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红细胞凝集,提高cAMP含量,减少肺泡壁的渗透性有关。至于临床用肝素来防止肺小动脉栓塞和DIC,对改善肺微循环,增强肺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吸收,降低血液粘稠性和痰的粘稠度,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等,具有明显的作用,故广泛用于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这再次证实活血化瘀法亦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大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一、中西医结合采用夏秋季保健预防老年慢支

李明瑞氏采用夏秋季保健预防,发作期辨证论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31例,总有效率100%。急性发作期中药辨证论治。缓解期治疗,以扶助正气为原则,平素气短自汗,纳差便溏、易感冒者,用六君子汤加减调理,或玉屏风散,每日3次,每服12g。咳喘日久,呼多吸少,动则益甚,畏寒肢冷,脉沉无力者,服金匾肾气丸,每日2次,每服2丸。采取季节性预防。①夏季:鸡蛋7个去壳搅匀,核桃7个,取仁瓣掰碎,冰糖30g碎末,同放入瓷碗内蒸20分钟,于入伏第一天内服完。②秋季:可于IO月中旬开始腋下注射转移因子,每次1支,每周2次,5周为1疗程,间隔半月,可再重复,一般2个疗程。季节性预防每年重复1次,连续3年。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0

胡周炜自1990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自拟清化痰瘀汤,配合抗菌素治疗慢支并发肺’气肿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疗效满意。治疗方法:煎服清化痰瘀汤,每日l剂,分2次服。方剂组成:鱼腥草30g,地骨皮20g,桑白皮、丹皮、苏子各15g,黄芪、当归各12g,紫菀、半夏、贝母、桃仁、杏仁各10g,甘草sg。加减:热甚加败酱单30g,连翘20g;痰黄稠难咯加海蛤壳、海浮石各12g;瘀重加川芎、水蛭各10g;喘甚加地龙、炙麻黄各10g;久咳不止加诃子、五味子各6g;气虚加黄芪20g,党参15g;阴虚加沙参20g,麦冬12g。无热象去鱼腥草、黄芩;无瘀证去丹参、桃仁。西药选用青霉素320U400万u/日静脉滴注,链霉素1g/日分2次肌肉注射,或0.75g1次肌注。少数用药3日后无效者,改用氨苄青霉素4g--5g静滴。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洁霉素1.2g1.5g/日静滴。并口服必嗽平、甘草片、氨茶碱以对症治疗。疗程:7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1个疗程,病情重者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果:临床控制24例,占80%;好转6例,占20%。(四川中医,1996,(2.23

三、速咳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根据章亮厚验方制作而成的速咳宁颗粒剂。组方仿麻杏石甘汤、三拗汤立法之意,具有清泻肺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功效,适用于痰热内阻、肺气上逆、咳嗽咯痰的慢支发作期治疗.总有效率91.66%,观察研究中发现速咳宁能显著降低痰液DNA含量和提高SIgA的含量,对以细菌、病毒等感染和局部免疫功能低下为主要病变的慢支发作期的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湖南中医杂志,1994,(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