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痰饮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循天园 2022-09-27 发布于广东

慢性支气管炎可由急性支气管炎迁延而成,也与大气污染、粉尘、吸烟与过敏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伴有气喘(称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范畴。

       理论认识

“痰饮”“咳嗽”,在《金匮要略》并为一篇,而后世医学始分为二。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与痰饮关系最为密切,痰饮阻肺是其发病机制。本病病位首先在肺,继而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临床所见,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染、发作,可引起肺气肿,甚至是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因寒饮内伏,感寒而发,治疗宜温散痰饮,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病往往经年累月,痰嗽不已,郁而化热,亦为临床常见。痰之生也,其由非一,其为治也,药亦不同。如下文验案实录部分,案例1证属内有痰饮、外感寒邪,用射干麻黄汤,案例2证属痰郁化热,肺失宣肃,用当归贝母苦参丸,两者同是外邪引动痰饮,亦当辨别寒热而施治,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特点。

咳嗽的产生与气管、肺有直接的关系,但其发生和发展与脾肾亦相互影响。咳喘日久,病由肺及脾肾,致肺脾肾俱亏,应补肺以固表,健脾以化痰,温肾以纳气,三脏同治,以固其本。如验案实录部分,案例3用阳和汤温补肾督,化痰宣肺,实为增强体质、蠲除痰咳宿疾治本之法,亦印证了《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

       验案实录

案1:慢性支气管炎(寒饮内停,肺失肃降)

患者陈某,女,53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已8年,发则咳嗽哮喘,昼夜不休,颇为痛苦。今冬数因感寒复发,咳嗽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咯出痰沫稀薄,入暮加剧,不能平卧,形寒不发热,目胞微见浮肿,胸脯满闷,舌苔白滑,脉象浮紧而滑。此次发作已十余日,曾用二陈、三子等方,咳痰量虽减,但哮喘等症依然。辨证为寒饮内停,肺失肃降,属寒饮咳喘证。用射干麻黄汤3剂后,喘咳缓解,痰量减少,再守原方增损,又3剂,喘咳等症基本控制。

按射干麻黄汤证病机为内有停饮,外感寒邪,属于寒饮咳喘证。团寒饮射肺,肺失肃降,故咳嗽上气,加之痰随气逆,阻滞气道,故喉中痰鸣如水鸡声。本案病机悉与此同,故用射干麻黄法温肺逐饮,化痰降逆而效。

案2:慢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肺气上逆)

沈某,罹慢性支气管炎疾患3年余,每于秋后感冒时辄发。此次复作咳嗽,病经旬余。曾用先锋霉素、磷酸苯丙哌林片等治疗,效果不显。症见咳嗽上气,咳痰不利,痰色黄而稠黏,入暮咳嗽尤甚,不能平卧,口干思饮,舌苔黄腻,质淡红,脉弦滑。X线胸部透视示:两肺纹理增粗,余(-)。辨证为痰热蕴肺,肺失宣肃,拟清气化痰、宣肃肺金为治。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当归、象贝母、苦参各15g,瓜蒌皮、杏仁、炒牛蒡子、桔梗、白前、佛耳草、南北沙参各15g。续进5剂,调治旬日而安。

按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当归善治“咳逆上气”(《神农本草经》),贝母清化热痰,苦参能清热解毒,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证属痰热蕴肺、肺气上逆者。

案3: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肾督阳虚,痰浊阻肺)

吴某,男,60岁,农民,2011年1月4日初诊。患者咳嗽发作1月余,以清晨时为甚而就诊。其素体羸瘦,以躬耕为生,常劳形于田野。屡受风寒外邪,致罹咳嗽宿疾,延经十载有奇,每于冬季严寒时辄加重发作。1月前因劳累过度、起居不慎,致咳嗽宿疾举发。曾在当地医疗机构就诊,服用一般消炎及止咳西药(具体药名不详)未应,而来求治。刻诊:咳嗽频作,以清晨为甚,痰多、色白而稀、有泡沫,较易咳出,形寒而以背部畏寒为甚,得温则舒,腰脊酸痛,面色萎黄,目胞浮肿,口中和,舌质淡暗,苔白,脉象弦大而滑。胸部X片示:胸廓呈桶状,两中下肺透亮度增高,纹理增粗,心影垂位,两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血常规正常,拟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辨证属肾督阳虚、痰浊阻肺,治以温补肾督、化痰宣肺。方用阳和汤加味:熟地黄30g,鹿角胶15g(烊化),炮姜炭3g,肉桂2g(后下),人参10g(切片),炙麻黄3g,白芥子6g(杵),炙甘草6g,杏仁10g,薄橘红10g,款冬花10g,紫菀10g,生姜3片,红枣7枚(破)。4剂。

1月9日复诊:咳嗽显减,背寒、腰痛亦好转。唯觉口中淡而无味,目胞尚有浮肿,继以原方加茯苓15g,续进8剂。1月16日三诊:咳嗽大减,背恶寒已除,目胞尚有微度浮肿,舌苔白,质淡暗较前稍荣活,脉弦滑。原方不更,续进12剂,咳嗽、背寒诸症咸安。后以岳美中所创固本丸(黄芪、党参、白术、防风、茯苓、陈皮、半夏、补骨脂、紫河车、甘草等)巩固疗效。

按督脉行身之背,为阳脉之海。肾为水火之脏,内寄真阴真阳。肺为清虚之脏,位居胸背阳位,为阳中之阴脏,有赖肾督阳气温煦,始克有宣发肃降之权。今患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督之阳虚馁于内,风寒之邪屡犯于外,由之肺失宣降之职,是以上气咳嗽频作,咳甚则气息喘促。肺之津液无以布化,反凝聚而成浊痰,阻于肺脏,发为咳嗽,诚如清代林珮琴所谓“水冷金寒故嗽”。明代张景岳曾谓“平旦者,阴阳之交也”,平旦为人体阳气之始。今肾督之阳既虚,则阳气欲长而难长,阴气当消而难消,故平旦咳嗽为甚。腰脊疼痛,背寒,显系肾督阳虚之征。舌苔白,质淡暗,脉弦大而滑,又为阳虚寒盛、浊痰阻肺之象。审证察机,探求标本,是以肾督阳虚为本,痰浊阻肺为标,故方用阳和汤加人参,以温补肾督之阳气。其中麻黄与白芥子同用,又有宣肺祛痰之效。以久咳伤肺,故又合以杏橘款菀,以增强其宣肺化痰止咳之功。姜枣以调和营卫。咳喘、背寒诸症好转后,转用岳美中治顽固性慢性支气管炎经年不愈之固本丸,理肺健脾补肾、益气固表,以御外邪;化痰止咳,以蠲痰浊。本方实为增强体质、蠲除痰咳宿疾治本之法,经验上可对抗慢性支气管炎复发,辄收良效。(张德超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