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 ●概述 西医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炎性疾病。淋菌的致病特点是侵袭粘膜,以生殖泌尿系统组织粘膜的柱状上皮及移行上皮为主。 淋菌主要经性交感染传播,性交时含有淋菌的分泌物侵入尿道口、宫颈管等处,在该处繁殖而发病,继而沿生殖道粘膜上行传播。幼女主要是间接传染。本病好发部位为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子宫颈管、输卵管和直肠等处。表现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期有尿频、尿痛、脓性白带且量多等症状;慢性则症状相对轻微。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中医 淋病多归属于祖国医学的"淋证"、"便浊"等范畴之中,最早记载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把致病因素归结为"热邪"。《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记有:"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病引脐中。"指出了本病的一些临床特点。《杂病广要》中记有"若夫思虑不节,嗜欲过度,遂使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为赤浊、白浊之患焉。"指出了本病成因的一个方面。 对本病的治疗,多审因而治。由于其虚实错杂之特点,则以驱邪为主,虚则补之,实则祛之,庶不致误。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病,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西药主要作用于淋菌,使之迅速失活,而中药则清热除湿利尿,调理气血,可谓异曲同工。 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急性期,以抗生素为主,大剂量连续应用,迅速控制病情发展。常用药物为青霉素,也可用青霉素的换代产品,并定期复查尿道、阴道分泌物,直至淋菌阴性方可停药。慢性期,病邪留滞日久,气血先于疏畅,可选用中药活血利尿,巩固疗效。至于选用的中药剂型、药物,可随证择品。 二、治必彻底,以防复发 加强性知识教育,宣传性卫生常识,是十分重要的,可杜绝本病发生。一旦发病,治必彻底,不要仅以症状消失与否,来确定治愈。必须认真做实验室检查,力争将病情控制在急性期内,以免转为慢性,防止复发。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般措施 1.避免不洁性交。 【西医治疗】 1. 急性淋病以青霉素、安灭菌为首选。一般主张大剂量一次根治。水剂普鲁卡因青霉素80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200~300ml内静点。安灭菌属青霉素换代产品,每日2.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内,日1次静点。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凯福隆1.0溶于生理盐水中,日1次静点,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治疗后,7天复查分泌物,以后每天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方能确定为治愈。 2. 慢性淋病的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须采用综合疗法,即在上述药物疗法基础上,运用物理疗法等。淋菌性前度大腺囊肿还可行造口术。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1.外感邪毒 症候:尿道灼热刺痛,便后尤甚,尿液混浊,淋漓涩痛,渐之尿道口红赤,稍加技压,可见脓 性浊物排出。可伴有寒热往来,头晕耳鸣,口苦,咽干等证。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通淋。 方药:导赤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竹叶15g,甘草10g。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尿道口排脓较重加公英、地丁。 2.湿热下注 症候:小便频数涩痛,尿量少而频有尿意,尿液色黄且浊,尿后尿道四溢出泔样或脓性分泌 物,少腹满胀,腰背坠痛,微热口苦,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解毒除湿、通便泌浊。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10g,车前子20g,萹蓄15g,瞿麦15g,滑石20g,大黄10g,栀子15g,甘草10g。小便赤热而痛加公英30g,黄芩10g,生地10g;口苦咽干加龙胆草15g;便秘重用大黄。 3.肾阴亏虚 症候:尿黄而有涩痛之感,尿道口常泌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心烦寐差。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补虚。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20g,黄柏15g,熟地30g,山药15g,山萸肉2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15g。尿道口溢脓明显可加清热解毒之公英、地丁等。 4.肾阳虚衰 症候:尿道口溢脓,小便涩痛,尿色微黄而浊,会阴酸痛,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大便溏薄,带下淋漓。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补肾壮阳、通淋泌浊。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20g,山药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0g,杜仲10g,菟丝子15g,附子10g,肉桂10g,当归15g,鹿角胶20g。 专方验方 1.赤雄鸡肠2具,干地黄30g,桑螵蛸、牡蛎、龙骨、黄连各40g,白石脂、赤石脂各50g,肉苁蓉60g。共为细末,火鸡肠及鸡内金中。缝塞,蒸之令熟,暴干后为散,每服10g,温酒送下,每日3次。 2.分清散:益智仁、萆薢、石菖蒲各等份为未,每服10g,每日3次。 中成药治疗 妇科分清丸:丸剂,每袋重9g,口服1次9g,1日2次;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作用。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尿频涩痛、短赤浑浊,尿道赤痛,尿路感染。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 针灸疗法: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刺,留针20分,七天一个疗程。 其它 外洗:本病多伴有性病性疣,可用苦参、土茯苓、明矾各30g。煎水外洗,日2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国氏认为湿热毒邪侵袭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带下,治宜清热解毒祛湿止带,方药采用黄连、黄芩、黄柏共研极细粉末,装入胶囊,每粒含药0.4g,每晚1粒纳阴中,连续用药两周,治愈一例淋菌性宫颈炎患者。 2.李氏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淋病1041例,效果满意。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流脓、白带多、排尿不适为主,伴有外阴瘙痒等。治疗方法:中药以自拟“泻火通淋汤”内服,药用龙胆草12g,栀子15g,黄芩15g,柴胡15g,车前草15g,泽泻12g,木通15g,生地15g,当归12g,萹蓄15g,瞿麦15g,滑石30g,大黄12g,丹参12g,郁金12g,龙骨、牡蛎各12g,芡实15g,甘草6g,1日1剂水煎服,3~15剂为一个疗程。西药用菌必治,0.25g/次肌注,病重者视病情用1~4支,间隔2~4天1次。另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1041例患者,均在短期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