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功能不全

 杏林脉香 2014-09-06

心功能不全

●概述

西医

心功能不全系指在正常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心排出量不足、组织血流量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它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各种心血管疾病由于心脏长时间负荷过重、心肌损伤及收缩力减弱,都可以导致心功能不全。按发生过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按症状和体征可分为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

中医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水肿”、“喘咳”、“痰饮”、“心痹”等病的范畴,本病的中医病机特点为心气、心阳虚衰,血脉瘀滞,水饮内停,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心衰急性期的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积极抢救,如有明显大汗出等气阴两衰现象时,可配用中药生脉注射液静点。慢性心功能不全可以中西药并用,西药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为主,中药以益气活血利水为法,可达满意的疗效。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般措施

患者因卧床休息,注意保暖,进食易消化食物。发热者应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高热者应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有气急、紫绀等缺氧症状者,以鼻导管给氧刺激性咳嗽剧烈者可给可待因1530mg,每日23次。祛痰可用氯化铵、棕色合剂。

西医治疗

1.根治或控制病因 积极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负性肌力药等,避免过度体力活动。

2.减轻心脏负荷。

1)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主要方法,轻度心力衰竭时,限制体力活动即可,重度心衰卧床休息,并鼓励病人小腿轻度活动减少下肢血栓形成。必要时可给小剂量的安定、苯比妥类,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

2)控制钠盐的摄入:适当限制钠盐,据心衰程度每日进氯化钠可限制在2.55g之间。

3)利尿:利尿剂可减轻外周和内脏水肿,减轻心脏前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常用的有速尿,每次可用2040mg,每日12次,或双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上两种药物应用时应常规补钾。安体舒通和氨苯喋啶为保钾利尿剂,与上述钾利尿剂合用时可减少排钾,可选择应用。

4)血管扩张剂:可扩张外周小动脉,减轻心脏排血时的阻抗,从而减轻心脏后负荷;又可扩张外周静脉,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前负荷。常用的有硝普钠、硝酸甘油、心痛定等。

5)增强心肌收缩力:

①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通过对心肌细胞膜上钠-ATP酶的抑制作用,使内流的钙离子增多。同时可直接或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地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或在心房颤动时延缓房室传导,而减慢心率。对心肌的耗氧量并不增加,或可降低。

适应证和禁忌证:洋地黄适应于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伴有快速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效果特别显著。在心脏病伴心脏扩大者,面临手术或分娩等应激时也应用。对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也有较好的疗效,禁忌证,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而无心房颤动或明显心力衰竭者,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

给药方法:

目前常用两种方法,一是速给法,适用于心功能不全、重而需尽快控制且在近两周内未用过洋地黄者,可在短期内(13天)给负荷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以后每日用维持量以补充排泄所丢失的药量,借以维持疗效,常用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西地兰首剂用0.40.8mg,以25%的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以后隔24小时给0.20.4mg 直至负荷量(24小时达1.01.6mg。二是缓给法,适用于病情不太急,允许逐渐控制的病人,一般选用地高辛,每日0.250.5mg,约经68天,蓄积的地高辛可达治疗浓度水平。毒副反应: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心脏方面的表现,心律失常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临床上所见到的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出现,最常见的有室性早搏二联律。神经系统的表现有头痛、忧郁、无力及黄视或绿视等。

②其它正性肌力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兴奋和β1/或β2受体,而发生强心、加快心率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常用的有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7.5μg/kg/分)可增加心肌收缩力,而心率增快血管收缩作用较轻,大剂量(>10μg/kg/分)可出现心率加快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1)心肺气虚:

证候:心悸怔忡,面色青灰,肢倦乏力,咳嗽喘促,短气自汗,动则加剧,舌淡或青紫, 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

证候分析:心气虚,心神失养,则心悸怔忡;心主血,其华在面,气虚面失血充,故面色青灰;气虚,肢体气血运行不利,则肢倦乏力;肺气虚,肺气不宣,则咳嗽喘促;气虚不足以息;可见短气;气虚卫外不固,自汗;劳则耗气,气虚益甚,则动而加剧;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均为气虚之象。

治则治法:养心补肺。

方药:养心汤(《证治准绳》)合补肺汤(《永类钤方》)加减。药用人参、五味子、熟地、紫菀、桑白皮、黄芪、肉桂、当归、川芎、半夏、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茯神、甘草。方中以人参、五味子、黄芪补心肺之气:熟地养阴;紫苑、桑白皮化痰清利肺气;肉桂、半夏能温中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当归、川芎、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养血安神。加减:若肺气虚较重,以补肺汤为主,稍加补心气之品。若心气虚较重,以养心汤为主,稍加补肺气之品。

2)气虚血瘀:

证候: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腹胀痞满,咳嗽气短,两颧暗红,口唇紫绀,浮肿尿少,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或结代。

证候分析:气虚血瘀,心脉失养,则心悸怔忡;瘀血内停,气滞不行,则胸胁作痛,腹胀痞满;肺气虚失宣,见咳嗽气短;瘀血阻于头面,两颧暗红,口唇紫绀;气虚,水运化不利,则可出现浮肿尿少;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或结代,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则治法:益气活血,佐以行水消肿。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合五苓散(《伤寒论》)口加减。药用生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方中以生黄芪补脾胃之气,助心气以行血脉;当归活血,法瘀而不伤正;赤芍、川芎、红花、桃仁活血法瘀,地龙通经活络。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消肿,白术健脾气运化水湿,桂枝助膀胱气化。加减:若气虚明显,短气乏力者,加党参,以加重补气之力。若水肿甚,小便量少者,加车前子、五加皮以利水。

3)痰饮阻肺:

证候:心悸气短,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咯出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腹胀纳呆,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素有肺脾气虚,水饮之人,外感风寒,肺气益闭,输转不利,水饮蓄于心下上迫于肺,而出现心悸气短,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咯出白痰或泡沫样痰;肺经受寒,气化不利,尿少浮肿;脾虚则腹胀纳呆;苔白腻,脉弦滑为痰湿内停之征。

治则治法:温化痰饮,宣肺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伤寒论》)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加减,药用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葶苈子、大枣。方中麻黄、桂枝走表,宣肺平喘;细辛、干姜温化痰饮;半夏化痰;芍药、五味子、甘草调和诸药,以防温燥伤及阴津及正气;享菌子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二方共达温化痰饮,宣肺平喘的目的。加减:若兼有气虚者,加用党参、黄芪等益气。兼有畏寒肢冷者,加用附子温阳散寒。

4)热痰壅肺:

证候:发热口渴,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色黄或痰白粘稠难咳,心悸,紫绀,尿黄量少,浮肿,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痰浊内停于肺,日久化热,发展成痰热壅肺之证。热邪内盛伤津,发热口渴;痰热壅肺,肺气不宣则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多粘稠色黄或痰白粘稠难咳;痰热扰心,则见心悸;热盛血壅,口唇紫绀;热伤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尿黄量少,浮肿;舌红苔黄,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象。治则治法:清化痰热,宣肺行水。

方药: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合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药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苇茎、薏苡仁、冬爪仁、桃仁。

方义分析:方中麻黄宣肺,与苦寒之石膏配合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杏仁降肺气,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苇茎清泻肺热,薏苡仁、冬瓜仁清化痰热,桃仁活血祛热结。甘草调和诸药。二方合用,达清肺平喘之功。加减:若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清热利水。若痰热重,痰稠难咯者,加全瓜萎、鱼腥草化痰清热。

5)气阴两虚:

证候:心悸怔忡,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口干舌燥,失眠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结代。

证候分析:气虚日久,伤及阴津,可造成气阴两虚。心脉失其濡养,心悸怔忡;气虚清窍失养,则头晕目眩;气虚则气短乏力;气阴两虚,津不上承,则口干舌燥;阴虚生内热,热扰心神则失眠;阴虚阳不固摄,则津外越而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或结代皆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则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合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地、阿胶(烊化)、麻仁、大枣、生姜。方中以人参、炙甘草、大枣补心脾肺之气;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润肺生津;五味子又可酸收敛汗益心气;生姜、桂枝此处通阳,以复心脉运行。加减:若失眠较重,需加安神之枣仁、合欢皮、远志等。若盗汗明显,应加浮小麦、胡黄连等敛阴止汗。

6)心肾阳虚:

证候:心悸气短,面色青紫,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尿少浮肿,腰以下肿甚,唇青舌黯,苔白,脉沉细或弱或结代。

证候分析:心肾阳虚,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水气上凌心肺,故见心悸气短;水湿不化,则尿少浮肿,腰以下肿甚;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养,故畏寒肢冷;阳气不能温煦上荣,可见面色青紫,精神不振;唇青舌黯,苔白,脉沉细或弱或结代为阳气虚衰,水湿内停之候。

治则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伤寒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药用炮附子、白术、白芍药、生姜、茯苓、猪苓、泽泻、桂枝。方中炮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土,助阳化气;生姜既助附子之温阳法寒,又伍猪苓、茯苓、泽泻温散利湿消肿,白术健脾气运化水湿,白芍药养阴利小便,桂枝助膀胱气化。加减:若气虚重者,加生晒参、黄芪补气。若水肿重者,加北五加皮利水消肿。

7)阳气虚脱:

证候:气喘吸促,呼多吸少,尿少浮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灰暗,张口抬肩,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

证候分析:肾阳气不能固摄纳气,则气喘吸促,呼多吸少,张口抬肩;肾气虚,膀胱气化不利,可见尿少浮肿;阳气虚极,浮阳上越;故见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阳气不能温煦上荣,则面色苍白,或灰暗;阳气外越,津液外泻,则汗出如油;心阳欲脱,则昏迷不醒,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乃阳气欲脱之象。

治则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妇人良方》)加减。药用人参、炮附子、生龙骨、生牡蛎、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干姜。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炮附子、干姜回阳救逆,生龙骨、生牡蛎潜阳固脱,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山萸肉温补命门。加减:若有水肿者,加北五加皮利水消肿。若神昏不醒者,加麝香、苏合香等芳香开窍。

专方验方

1)葶苈子:每日用量610g,入煎剂;若用粉剂,每日3次,每次12g水冲服。

2)夹竹桃:用夹竹桃叶0.31.0g,水煎服,也可以将叶片烘干,研粉过筛,装入胶囊或压成片剂使用,第一日用0.20.3g,分两到三次服用,维持量为每日0.050.1g

●非药物疗法及其它治疗方法

针灸

体针:主穴选内关、问使、通里、少府、心俞、神门、足三里。

辨证取穴:若水肿者,取水分、水道、阳陵泉、中枢透曲骨,或三阴交、水泉、飞扬、复留、肾俞,二组穴位可交替使用。 咳嗽痰多,加取尺泽、丰隆;嗳气腹胀者,加取中院;心悸不眠者,加曲池;喘不能卧者,加取肺俞、合谷、膻中、天突。每次取穴45个,一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休息27天再行下一疗程。

推拿按摩

柔和的向心性按摩,对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疗效。

饮食疗法

宜食清淡,富含营养而宜消化的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及辛辣之品,应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多吃水果。

①黄芪粥:生黄芪30g。浓煎取汁,入粳米:100g,待粥成加橘皮末3g,稍煮,加红糖调匀服,每天2次,适于气血两亏之证。

②人参粥:人参末6g,生姜5片,粳米100g,煮粥,每天23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及最新治疗进展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45例疗效观察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Ⅲ-Ⅳ级患者45例,设西医对照组30例,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70.00%。经统计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新中医.-199931(6)18-19

2.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0)89

3.有关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河南中医.-199818(5)321-324

●疗效标准

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近期治愈 心功能纠正至一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

2.显效 心功能进步二级以上,而未达到一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

3.有效 心功能进步一级,而未达到一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

4.无效 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死亡。

●预后

心衰早期,多为心肺气虚,及时治疗,补益心脾,气虚可复,愈后尚好;如失治或误治影响脾与肾,心脾肾三脏受损,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三脏同治,扶正与祛邪兼顾,尚有转机但治不得力,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心肾阳虚,阳气欲脱之势,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心衰的预后,决定于原有心脏病的情况及心功能不全的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血流迟缓和长期卧床可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继而发生肺栓塞和肺梗塞。心脏内附壁血栓可分别起肢体和肺动脉栓塞。长期卧床,特别是肺水肿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