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句半

 独上高楼V 2014-09-06



[掌故]三句半诗 充军到辽阳,见舅如见娘

  文 邱龙涛 涂金华

  三句半是我们扬州这一带非常流行的民间表演形式,每当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就有老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表演。三句半由四个人合伙表演。第一个人拿一面铴锣,第二个人拿一只鼓,第三个人拿一面大锣,第四个人拿两只钹儿。表演的时候,四个人集体一起先有节奏地敲着锣鼓上来走一两圈,然后一个人接一个人表演,尤其是第四个表演者,说的是半句,常常是两个字。这个表演形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所以民间有许多有才学的人为了丰富这种节目,喜欢写一些三句半诗。

  清乾隆年间,甘泉县知事张宏运遇着天气干旱,敲锣打鼓到甘泉老山求雨亭求雨,求了近半年时间,都没下一滴雨。地方上有一位落第秀才,喜欢写三句半诗。他见这位县老爷老是求不来雨,想调笑他一通,于是在县衙门口写了一首三句半诗:“老爷求雨雪,求了三个月,推开窗子一看——明月。”这一首诗写出以后,轰动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大家都议论这一首诗写得好。衙役看了以后,就把这首诗抄录下来,回来递给县官看。县官看到第一句很开心,脸上现出了喜色,看到第二句的时候,他的眉毛皱了起来,看到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时候,他的脸红了起来,眉毛也竖了起来。

  县官恼羞成怒,把桌子一拍。命令张、赵两位捕头立即捉拿写诗人归案。二人乔装打扮上街私访。在一屠户门口,看见那个写三句半诗的人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信口就说出了一首三句半诗,他说:“这位小大娘本姓万,常在街头站,怀抱小娇儿——好看。”巧的是,这个秀才正是那个写三句半诗的人。两位捕头立即捉拿秀才到县衙,县老爷一看这位穷秀才的面相好像是一个正人君子,不像是个刁民,就问:“县衙门口的一首三句半诗是你写的吗?”穷秀才说:“不错,小人没有才,只是爱好写些三句半诗。”老爷说:“我现在考考你,你能当堂做诗吗?”秀才说:“可以。”

  堂下有一女子经过,秀才一看随口说出一首三句半诗,他说:“远望一姣娘,近看也平常,足有三寸半——横量!”丫鬟出堂报喜说:“太太生养了”,秀才想了一下说:“丫鬟报喜到大堂,老爷太太生儿郎,抱出婴儿一看——像娘。”

  秀才被发配到辽阳后,在街上遇到了他的舅舅,舅甥二人就抱头大哭起来,正在哭着的时候,他的诗性又发作了,他说:“充军到辽阳,见舅如见娘,二人双流泪——三行”(因为他的舅舅是一只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