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论:董其昌的《画旨》

 解连环 2014-09-07
俩俩向往 于 2012-10-30 17:45:5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北京会馆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书法集魏晋及唐人之长,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很大,山水画得董、,巨及黄公望、倪瓒笔意。有《容集》、《容台别集》及画论著作数种。

  【书籍简介】

  《画旨》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全书共有一卷。《画旨》原载《容台别集》卷四,与《画眼》、《画禅室随笔》互有同异;不乏重见迭出之处,当非董氏自己手定。其中以禅之南北二宗拟山水画分宗一段,与莫是龙《画说》同,童书业、俞剑华均归之于莫氏。《画旨》杂论画法、画家、鉴赏、品评,由于作者是著名画家,深知此道,所论颇有精到之见,对明末及清代画坛有较大影响。

  《画旨》再申逸品高于神品之旨,与之相关是标举士气,并极言文人画为正宗、院体不可学。董氏以为逸品之加于神品之上,是“出于自然而后神也”。逸品的特点在于“韵”,他举沈周学倪瓒画,其师赵同鲁以其“又过矣”,原因在于沈周“力胜于韵,故相去犹隔一层”。至如土气,则是“绝去甜俗蹊径”,从笔墨言,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这是赵孟頫绘画思想的发展。董氏还为文人画详列家谱,以王维为祖,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并云宋之李公麟、王诜、三米皆从董、巨来,元四家黄、王、倪、吴皆正传,明之文、沈远接衣钵;与此相对,是李思训以至马远、夏珪、李唐、刘松年一派,“非吾曹当学也”。对文人画与院体画褒贬分明,判若云泥。

  《画旨》之倡逸品、士气,使其画学思想表现出轻形似、重墨趣的特征。诚然,董其昌对山水与画颇有辩证眼光:“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但其创作重心并非落在“师造化”上。他以“米家墨戏”看洞庭风光,言唐宋元诸大家山水均见地域特点,自己作方壶、蓬阆‘!以意为之,未知似否?“赞赏赵孟頫飞白石、卷云石、马牙钩石,实重其笔墨趣味,。荆浩合吴道子之笔与项容之墨为一家之体,董氏却认为“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显以“墨”高于“笔”。这种轻形似、重墨趣的创作思想,固使董氏之画声誉甚高,但与山川形象脱略过甚,亦缺少真实感。

  【版本】

  有《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将其与别书错落重见者严作删汰,较他本为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