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孩子言出必行远胜“棍棒教育”

 明天会更好0616 2014-09-08

对孩子言出必行远胜“棍棒教育”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总是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却也总是带给我们很多的挑战。听说孩子的成长同样也是家长成长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不相信,时间长了才发现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特别是,当孩子一天比一天长大的时候,他也变得一天比一天有了小主见。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许多时候都需要家长的引导。于是,矛盾来了,他会经常不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事情。比如,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翻箱倒柜、一不小心摔着碰着......也许等到再大一些,还会有更多的事情会变得不如家长所愿,比如说,到了叛逆期,开始处处和家长作对......


    还记得小时候的添翼,他总是安静的躺在小床里,那时的他,还不会翻身,更不会走路,他总是躺在那里如此的安静,我们带给他的只会是无限的爱。


    如今,添翼一岁了,变成了一个会调皮,会捣蛋的小家伙。跑来跑去的他,会因为走路不稳而摔跤;会因为去了我们不想让他去的地方(比如,去玩马桶里的水)而生气;会因为好奇而把家里捣得乱七八糟;会因为太专注于在某一处玩耍而久久不愿意离开;会因为很多事情不遂他愿而挺肚子,尖声惊叫......


    可是,作为妈妈的我,给他的依然是无限的爱。毕竟,他只是一个孩子,一般时候,我都不打他,况且,作为妈妈的我,在童年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挨过父母的打。


    我认为,不问青红皂白的打孩子,只会降低做父母的威信。孩子没有做错事情,或者只是无意间使小性子,为什么要打呢?记得妈妈曾经说过,外公小的时候就从来都没有打过他们,可是,家中所有的孩子却全都怕外公。只要外公一瞪眼,她的所有姊妹都会吓得哆嗦。因为,外公虽然没有打过他们,但绝对言出必行。对孩子说话算话,说到的,就一定会做到。


    看到身边很多的家长,往往是做出了与之相反的事情。他们一见到孩子做错了,就抓紧时间打孩子。可是,打完了,却又感觉心中有愧,开始对孩子加倍的“补偿”。比如,打完了以后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答应下来,或是给孩子买好东西......总是,是给孩子任何形式的补偿。结果,孩子变得宁愿挨打~~~反而行为越来越差了。


    在平时的时候,我是不提倡出来打孩子的。对于小宝宝而言,就更不应该打了。除非有一种情况可以打。那就是当他触碰到危险物品的时候。比如,碰了不该碰的电线。这个时候打他的手,是为了让他记住疼痛的感觉。这样,他下次再想碰的时候,就会记住电线的危险。


    其他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打骂。有的时候,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弄清楚,他是否真的有心这样做的,还是故意的,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也许,他会失手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他勇于承认错误的那种勇气。如果对待他太严厉,往往又会使孩子被迫说谎,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我并不是说,不能打孩子,打孩子也是要有讲究的。如果,发现他做什么事情真正快要成为恶习的时候,还是需要打的。但是,打之前一定要在之前给他一点警示。通常都是前两次,只给予他警告,并且告诉他,如果事情过三——必打~~


    第三次,如果明知故犯,那好~~~说到做到~~直接上来打。打孩子,我一般不会打他脸的,因为这涉及到尊严的问题,我也会和他讲明白,打他,是因为他在这件事情上做的不好。比如,随便拿家里的钱到处花、不尊重长辈、从外面拿了不知道谁的东西又不愿意告诉我从哪里来的、对家里人撒谎了(非幻想游戏的谎)......可别小看了这些微不足道小细节,如果不加以制止,都会成为教养上的问题。所以,一旦提醒过三,一定要打~~打了,让他明白自己的过错,而不能这样糊弄过去。之后,遇到一次,打一次,直到改了为止。


    现在孩子还小,我只希望,如果引导得当,不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怎么说呢,以后的事情真的说不准。我只是觉得,打孩子,不一定就是不爱他;不打孩子,也不见得他会有安全感。看情况,分时候,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 新浪博客:心生添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