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并不是一味地打骂或者鼓励他

 ydqjk883 2019-04-01

文 | 齐丽娟

一句延续了上千年的话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意思是说,如果让一个孩子成为懂事听话的人,就必须从打骂抓起。只要严格的管理孩子,犯了错误就打,孩子必然会按照想象中的去发展。然而,时代是三观最好的见证者,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大部分人开始否定这样的观念,他们认为:打骂的方式不会教育出优秀的人才,好孩子应该是鼓励出来的!

两种想法都不可取

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一个优点,会在短时间内让孩子变得顺从。一句大声呵斥,或者一巴掌打下去,孩子必然会立即停止当前的行为。孩子的内心尚未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仅仅是惧怕家长的威严而妥协。你只告诉孩子做错了,却没有告诉他对错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弊端

孩子的内心中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也不知道到底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他只会记得从父母那里受到惊吓,从而,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小心翼翼,自身的天赋很难得以发挥。

一味地用“棍棒”来教育孩子,只有两种结果,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缺乏安全感。或者让孩子习惯于这种方式,逐渐变得胆大、叛逆、偏激而又脾气暴躁。

一味地鼓励孩子,也是不可取的教育方法

与打骂式教育如出一辙,一味地对孩子加以肯定,孩子在内心中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无论孩子做的是对的孩子错的,家长都以为的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同样不知道,究竟哪些事情是应该做,哪些不能做。

她只知道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都会得到表扬,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目中无人,骄傲自大,内心极度膨胀,盲目的自信。外强中干,一旦被别人否定,内心就会备受打击,经不起任何的失败。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变得优秀呢?

一个人优秀与否,往往是由这个人的三观,思维,能力等等共同决定的。这样的事实决定了,教育绝非简单的采取某一种方式。

换言之,教育没有固定的标准。譬如:棍棒之下出孝子,或者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这样的教育都太过于模板化。

我们是复杂的人,多元化而难以掌握,怎么可能依照某个模板而变得优秀?

虽然教育没有模板,但是教育却可以围绕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为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个性,独立自信的人格。

当孩子做了一件好的事情,家长不应该只说:你真棒!而应该在表扬的同时,让孩子分享他做事时候的心理状态,或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才把事情做得这么好。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在给与惩罚的同时,也一定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孩子这样做不对。

教育孩子,应该局限于某种方式,而是应该因材施教。但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以为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树立自信为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