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不要“棍棒底下出来的孝子”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0-19

     一

     孩子出现了不良行为,是严厉还是宽容?是惩罚还是放纵?这一直是家庭教育需要进行的选择。面对孩子做出的令家长气愤难平的事情,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我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还有第三条道路,但是,我们却总在两条道路上纠结盘旋,从而失去了正确的选择。

   三

  目前我知道的最好的回答是,对孩子的管教应该“和善而坚定”。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写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提出的重要观点就是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既不能严厉得进行惩罚、打骂,也不能娇纵得任由孩子肆意妄为。

    必须要和善而坚定。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

    做为家长,应该在想改变孩子的刹那,先改变自己,给自己愤怒的情绪来一个“暂停”,让孩子的不良行为也来一个“暂停”。

    四

   家长在自身成长中的缺陷,会非常明显得在教育孩子中体现出来。比如缺乏耐心的家长,不爱动脑思考的、没有教育常识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自然会让出现诸多问题,但是,家长却总把自己的问题误认为是孩子的问题。

    注意,孩子处在成长阶段,而家长处在成人阶段,这就好像你责怪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一样。孩子的语言和行为要走上正确的轨道,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原本是家长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却反过来埋怨孩子逆反、不懂事。

    五

    和善而坚定的核心,就是告诉家长,不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把发泄愤怒和不满当作教育良方,同时,也不要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当你想向孩子发飙的时候,是否能够问一下自己“我这是在帮助孩子成长吗?这样的方式有效吗?”

     即使是成年人,也会在对方不良情绪中产生自然的抵触,何况是理智还未成熟的孩子呢?真正让孩子可以变好的方法,是先让家长和孩子都平静下来,然后与孩子一起商讨: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从这次错误中可以汲取哪些教训。

     但是,有些家长信奉惩罚就可以让孩子改变,确实,惩罚会很快让孩子中断不良行为。殊不知,惩罚之后,孩子会出现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偷偷摸摸、自卑)等不良情绪或行为。表面的、暂时的有效其实潜藏着日后层出不穷的隐患。研究表明,经常受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棍棒底下出孝子,难道不是家长极端自私的意识在做怪吗?我们是要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还是仅仅需要一个孝顺自己的孩子?二十四孝中的奇葩——卧冰求鲤、埋儿奉母,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吗?

    六

    和善而坚定,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必须要有底线,要有原则,这是不能突破和破坏的。但是,前提是,你不能用家长的权力、动用武力来让孩子屈服,要用教育智慧来实现教育的目的,尽管很难,但是值得我们去学习践行。

    我们自己可以体会一下,当自己的亲人甚至配偶想用武力来让我们屈服的时候,我们会平心静气得接受吗?即使我们出于各种原因暂时妥协,也会埋下怨气的种子,不知何时就会发芽生长。

    所以,耐心一些,学会一些可以让孩子思考自己的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手段非常重要。这又是一个很长的话题,篇幅所限,另文再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