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梧桐细雨淮海路

 老庄. 2014-09-09

 

        2014年8月28日晚,我决定做一次人肉实验。

        实验想解开一个我心头萦绕许久的谜题:淮海路上究竟有多少棵梧桐树?

        实验的动机,源于一张解放日报摄影库里的老照片。

        按照编号所示,照片摄于1951年7月6日,整整63年前。这张从未发表过的照片说明不过百余字,但即便在今天读来,其“锐度”依旧:“淮海路街道抗美援朝宣传展览形式主义严重,淮海中路沿街八百多棵树杆上,一律围上红白相间的布条,并将三千多盏彩色电灯分别悬于树枝上。将这些树予以不必要的美化,与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毫无关联,而所耗的红、白布与电灯,为数甚大。这样,即将严肃的政治宣传工作庸俗化了。”

        我感兴趣的是其中的核心词和数字:淮海中路,梧桐树,八百多棵。

        按照上海人的习惯,“淮海路”其实特指东起西藏南路,西至华山路的淮海中路一段。我的实验就选取这一路段。方式:人肉数数,先从淮海中路华山路从西往东到淮海中路西藏南路,再从东往西数回到华山路;误差:单边小于10棵。

        凉风习习,车子在静默中前行,梧桐的疏影在灯光折射下幻化出各种陆离。正是上海一年中气候最宜人的时节。

        实验结果令我十分惊讶:淮海中路由西向东数,南侧的梧桐树为368棵;由东往西数,369棵。如果选取淮海中路最核心的路段——从西藏南路至陕西南路商业最集中的2.2公里来看,路南侧梧桐树为195棵,路北侧为198棵。非常地轴对称。

        如是,淮海中路两侧梧桐树的总量为737棵。按照老照片图说里“八百多棵”的线索,如果取“八百多”的中间值850的话,则相比63年前,淮海中路上消失的梧桐树大约在70至110棵之间。这些消失的树木如果平摊到接近5公里的淮海中路段或许并不算什么,但是为什么上海人的“体感”会觉得“树荫少了很多”?

        淮海路的梧桐疏影,已逾百年。淮海中路辟筑于1900年,辟通于1901年。辟筑之初,东段名西江路,西段名宝昌路。1902年,法国人开始在道路两边种植梧桐树。

        梧桐在植物分类学上属悬铃木科。原产欧洲东南部、印度一带。17世纪经英国人的嫁接,培育杂交成二球悬铃木,取名“英国梧桐”。在欧洲广泛栽培后,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以慰思乡之情。因创意源自法国人、长于法租界而被上海人名之“法国梧桐”。

        1951年7月,当解放日报摄影记者站在淮海路上按下相机快门的瞬间,淮海路的梧桐已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那天应该下了点小雨,从路边的街景看,无从与今日对照。照片左侧的篱笆墙(上海话读作:墙篱笆)今日早已无影踪。

        但仅从篱笆墙这一物件,可看出此时的淮海路风貌已与筑路之初有所不同:早在1900年法租界就明文规定:嵩山路以西的建筑,必须是两层以上砖石结构的欧式楼房,与道路保持不少于10步的距离,周围必须有花园或树木,不得以实体墙或篱笆封闭。

        法国人的设计中,不想让淮海路成为第二条喧嚣的南京路,而代之以浓荫遮蔽、格调优雅的法式居住区。而梧桐树便是构成沪上“优雅法式生活”的主要标签之一,几乎伴随着梧桐树的生根,大批艺术风格浓郁的建筑开始出现。此时恰逢世界建筑史上的革命性产品“水泥”广泛用于建材。大批花园洋房和公寓构筑成淮海路两侧魔幻般的艺术住宅风景线。

        从照片上梧桐树冠所能遮蔽的面积看,1951年的淮海路远未达到梧桐荫翳遮天的程度。63年过去,在2014年8月24日晚本人的“梧桐实验”过程中,如照片般粗细的梧桐多见于淮海中路陕西南路至西藏中路一段。

        这一段路,1992年,因为淮海路商业改造及建设地铁一号线的缘故,大批栽于1902年筑路之初的梧桐惨遭砍伐,当年在上海滩曾引起舆论哗然。

        资 料显示,淮海路商业街行道树“光秃秃”的日子至少延续了好几年。1995年9月16日的《新民晚报》曾刊文:“……保护绿化的问题,已到了何等严重程 度。……比如众人注意的淮海路砍树后到底该不该补种的事,已成了大众注意的焦点。那里迄今仍是光秃一片,不但已失当日绿荫之景,连顾客上街购物,也要打伞 遮阳,哪能不引来怨言。”

        显然,今日我们淮海路所见如63年前旧照上粗细的梧桐树,即为日后补种。这些比成人大腿没粗太多的梧桐,树冠所及刚达上街沿,这便是人们今日对梧桐荫翳“体感不足”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家要感受原汁原味的淮海路梧桐树,据我观察可去在淮海中路武康路—湖南路段或者衡山路、天平路、余庆路。此处梧桐,腰围最大的可令成人合抱,树叶飒飒作响,走在人行道上,方可感受何为“最好的上海”

        22 年前,究竟有多少棵梧桐树一夜之间从淮海路人间蒸发,不得而知。但从前述数据看,63年前的淮海中路梧桐树的数量比今日多70-110棵,这是算上日后补 种的,则当年“优雅”为“商业”让道时,灭失的梧桐远不止这些。下边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些什么——近年上海因为修建13号线地铁而“搬迁”了茂名北路和石 门一路一带的“法国梧桐”,数量几何?150棵。

        回到1951年的淮海路老照片。摄影记者没有发表出来的图片说明里提到将 “严肃”事情“庸俗化”的彩灯,在1990年代之后大量用于淮海中路的沿街装饰。其中最夸张的造型,是以两边梧桐为桥,荧光灯横跨淮海路,俾睨众生。当 然,那时已非政治宣传而仅是商业造势了。直至2007年五一节前夕,才被当时的卢湾区商业部门以“不利于梧桐树生长”为由撤下。

        此时,距离黑白照片上那个微雨后的淮海路,已经过去了56年。



(作者:王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