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台湾叫溲水油,最初是由日本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作为一种廉价食用油开发出来的,这个时期日本经济正处于战后大发展的前夜,当时的日本到处都是挂幌子着的小餐馆,吃剩下的乘菜剩饭,基本上就是找个僻静阴沟倒掉,时间一长臭味出来了,后来就专门顾人收集起来,找个专门处置的池子倒掉。但时间一久池子很快就积满了,于是再建个池......,日本是个地小人多的国家,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事,于是有人就动了脑筋,能不能把这些溲水再利用起来呢?于是地沟油从此就诞生了。地沟油一出现就起了日本食用油生产商的高度注意,他们在地沟油提炼过程中,加入一种多氯联笨化学液体作为脱臭剂,这种脱臭剂虽然有毒性,很难被检测出来,由于这种油品成本低价格低廉,很受当年的日本民众欢迎,尤其受下游的食品厂商的欢迎。就这样日本人就欢天喜地的吃若干年的地沟油,一直到1968年发生多联氯笨大面积中毒事件(大约有上千人中毒,中毒后皮肤变黑,孕妇生的小孩浑身发黑,当时称作黑皮毒),才被日本政府严禁作为食用油。但是日本食用油厂商并没有终止生产地沟油,虽然不能在本国出售,但可以出口给台湾人,可以大把地赚台湾人的银子。其实早在日本本国还没有被禁止之前,台湾就已经开始大量从日本大量进口地沟油了。但此时台湾并没自己生产,因为这时台湾还不知道,这种价廉的日本食用品日本人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台湾人才了解到这种地沟油生产“技术”和过程,从此台湾人开始摆脱了日本人残酷剥削,开始了台湾人自己生产地沟油的新时代,其实台湾也不是发生过多氯联笨中毒的事情,1979年台湾中部就发生过2000多人的多氯联笨中毒惨案,但是一直没有查清什么病因,此事就不了了之,一直到很多年后,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中毒。但是这次中毒惨剧发生,台湾食用油厂商并没因此收敛,只是在技术上作了改革,减小多氯联笨剂量。并对外称生产地沟油是作为家畜家禽饲料添加剂的,但实际上仍然却是贴名牌产品的商标,大模大样进入超市,酒店、餐馆,以及卖给下游的食品生产厂商,甚至出口到香港、澳门地区。这样算下来台湾人实际上早已经吃四十多年的地沟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