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存同求异,见异思迁:品读优秀短诗系列之十二

 江山携手 2014-09-09

     写诗:存同求异,见异思迁
   ——品读优秀短诗系列之十二
                    昌政
                《生命意识》
  好诗读来会有切肤之痛。伟大的诗歌都是忧伤的。欢呼雀跃,挤眉弄眼,与真正的诗歌无关。诗是无望的歌吟——因为,真正的诗人都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宿命感何其沉重!从哪里来,到哪去?永恒的疑问在解答的过程留下各种的诗篇。吉日草的《失踪的舞者》是含泪的笑:
     一个失踪的人在跳舞。
      或者,一个跳舞的人在失踪。
      我是说,一个星期了,我一个人独自跳着舞,
      从日暮跳至清晨,
      从土跳至水,
      从她,跳至我。
      我在舞上如履薄冰。
      而冰会消融。我会失踪。
      我是说,很长时间了,我一直在慢慢地失踪。
      从我,到她,
      从水,到土,
      从清晨到日暮。
      我是说,舞正裹挟着我一起失踪
     在周围的你们与律动的空气里。
      多好!我与舞
      边跳边失踪,
    边在不必预知的暗处,深深凝视。
  诗人这样描述人生:“一个失踪的人在跳舞”或“一个跳舞的人在失踪”!一个人从世间消失是必然的,而活着的一天理应是跳着舞的。活着就是“一个人独自跳着舞”,“一直在慢慢地失踪”,由舞裹挟着一起失踪,“边跳边失踪”。这是基本事实。诗人独特的感怀在于:“边跳边失踪,/边在不必预知的暗处,深深凝视。”深知美好的一生中,是在享受,也是在悼念。恋恋不舍,而却无可奈何。“我在舞上如履薄冰。/而冰会消融。我会失踪。”——诗在关键处过渡自然,让“边跳边失踪”这个诗思得以贯彻到底。
  吉日草,原名周晓芳,湖北人,生于七十年代。

                  《后设语言》 
  认为诗歌只能如何写,这不是无知,定是偏执。承认事物多样化,可以相信事物基本是对称的:既然诗是一种“表达”,当然也可以是“不表达”。所以,“消解”或叫“解构”,也可以成为诗歌的目的,因为有意味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以这样的视野来看待现代诗的探索,会有更多的收获。你可以评说一首诗的优劣,但不必否定作为诗的存在。因为,事物在于命名。时间倒退一百年,“新诗”是垃圾,写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诗”,甚至比正统的格律诗更风光。
  这样看来,左后卫的《前妻》肯定是一首诗。事实上,这是大面积采用“后设语言”创作的诗:

    听说,你又瘦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1年4月28日于郑州
    创作手记:
    4月12日。阴雨。诗成,泣不自禁。下午告假,独自开车外出。
    4月14日。晴。现任妻子从电脑中调出此诗,大怒,删入回收站。晚,口角。
    4月15日。晴。与妻深谈幸福美满。收回成命。允其删诗第4-8行、第20-27行,争取到第六行前两字做连词留下。
    4月16日。阴。妻删去第1-3行、30-32行,苦苦相求,留下第一行。
    4月18日。大雨。妻索性删去第9-19行、第28、29行,称一句诗可以遣怀矣。
    4月20日。晴。妻又欲删诗,已无诗可删,便将诗题《小暖》改为《前妻》。
    4月25日。阴。以本诗排行有技术借鉴价值为由,留下原诗残骸以为纪念。


  “后设语言”的运用,并不陌生。常见的是以破折号、括弧形式,对“主体语言”加以注解、说明,有意或无意,至少是被接受了。如,艾青的《北方》用破折号: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
    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又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括弧: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较难接受的是用“意符”来注解,但也并不陌生,如《三言两拍》的洁本,以方框(□□)表示性描写,读者尽可想象,无碍欣赏。
  这首诗的“后设语言”由“意符”和“创作手记”构成,当然也是可以接受的——创作手记、题记、后记、采访手记、引言、自注……与诗共同构成整体,已司空见惯了。难于接受的是如此多的意符,如此长的手记,喧宾夺主了。但是,凭谁规定不可以呢?
  这首诗,就文本来说是优秀的,是独特的,是成功的创新。当然,却也是不可仿写的。奈何!

                    《意高笔简》
  简洁是一种才气,而能简洁是因为深知事物的奥妙。所谓一语道破,那一语里有着何其深厚的功力!而若没有高强的概括力和发现力,诗人就无法存同求异,更无从见异思迁,直取诗意。意高,笔简,这是让人称羡的境界和状态。威格是厦门具有异质感的诗人,他的《郑和》要言不繁,弹无虚发:
    六百年后的中国
    终于给了太监一个认可
    这个没有男性特征的阉人
    在海上最象个男人

 

    据说  郑和每次回朝
    都给皇上带来洋人的壮阳药
    让那个不敢上船的男人
    上床更象个男人

 

    在岸上
    我被叫作男人
    如果把我安放在风口浪尖
    我怕我
    比太监还要太监
  诗人首先要存同:郑和是太监;重要的是求异:“在海上最象个男人”。见异,然后思迁:“让那个不敢上船的男人/上床更象个男人”;“如果把我安放在风口浪尖”,“比太监还要太监”。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壮阳药”发现了各种“男人”。能有此发现,是因为威格的思维怪异,善于比对,找到反差——这是发现力;能如此简洁,得力于高超的概括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