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和新思路

 刘余1 2014-09-09

    这次市政协常委会专题讨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新能源建设问题,我认为这次会议开的很及时,也很重要。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应密切关注新形势,认识和把握新情况,研究和解决新问题。
   下面,我结合晋城实际,讲三个问题。
    一、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和新亮点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本着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的思路,走出了一条特色化、信息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概括起来,主要有十大亮点:
    1、政策扶持力度大。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政策扶持,离不开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资金全部足额发放到户;二是对沼气桔杆气“户户通”工程实行上不封顶的扶持政策,发展多少补助多少,全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8亿元;三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畜牧、农机、农业开发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年财政投入资金5.8亿元,比去年大幅增加,为历史最高。
    2、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形成了畜牧、蔬菜、果品、蚕桑、杂粮、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畜牧业形成了以高平、泽州生猪,沁水、陵川肉羊,阳城肉牛,城区奶牛为中心的畜禽养殖基地;蔬菜形成了城区、高平、阳城、沁水、沁丹流域蔬菜基地,特别是以温室大棚设施农业为重点的蔬菜建设稳步提高,全市温室大棚总数超过了5000栋;优质果品得到大面积推广。形成了以高平、阳城、沁水、泽州为中心的黄梨、苹果基地,果树品种得到改良,果品产量稳步增长;蚕桑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市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继阳城、沁水之后,泽州、高平的蚕桑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作为我市山区丘陵地区的一项传统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小杂粮生产向市场化迈进,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中药材在产业化经营上渐成气候。现已形成以陵川、阳城为中心的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基地,陵川县的党参基地还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8家中药材生产企业GAP基地之一。
    3、龙头企业带动明显。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厦普赛尔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陵川鸿生淀粉实业有限公司、沁水丰田食品有限公司进入了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行列。目前全市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767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市级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个。2007年全市龙头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32.4亿元,订购各种农产品8亿斤以上,带动农户20.79万户,户均增收890元。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一是高度重视水利设施建设。我市水浇地的面积占到全部耕地面积的1/5以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万余亩。从2000年开始,连续7年实施的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1789个村54万人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二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向纵深发展,2007年全市16个农发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改良土壤2万亩,发展生态林600亩,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1.8万亩。阳城、高平、泽州三县(市)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锄头、镰刀等沿用数千年的传统农具正迅速被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所替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等一大批先进的粮食生产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5、农业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我市在畜牧业生产上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规范》、《无公害蛋鸡生产技术规范》等多个地方标准,并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优质品种、统一饲料供给、统一饲养技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使全市畜牧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了75%。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高平市“华康”、“正易”牌等15个产品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品认证。“华康牌”生猪、“强民牌”奶制品、“祥牛牌”饲料、“竞成牌”肉制品和“沁花牌”蜂蜜5个品牌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在果品饮料生产上,厦普赛尔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技术规范生产的“厦普赛尔”牌果汁类饮料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在蚕桑养殖中,先后制订了《农村养殖技术规程》、《桑树栽培管理技术工程》、《塑料大棚养蚕技术规程》等十多个地方技术规范,初步形成了蚕桑生产标准化体系。另外,今年泽州的酥梨、高平的生猪、陵川的党参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6、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市有农业信息中心,县有农业信息中心,各乡镇、行政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有信息站(点)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全市已累计建成140个基层农业信息站点,注册农民网络会员980个,“太行农网”挤入全国农业百强网站第16位,成为农业部实施的全国17个“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全市有95%的行政村接通了光缆,有6000户农民实现了上网。
    7、科教兴农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广优种改良、大棚养蚕、设施栽培、果实套袋、生物覆盖、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种等一系列新技术,这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为我市农业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市把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列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2007年共完成农民科技培训22万人,超过了计划的一倍以上。
    8、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快发展。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市涌现出了沁水蜂业协会、陵川中药材协会等一批管理规范、覆盖面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初步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0个,比去年增加103个,带动农户5.6万余户,合作社会员人均收入达5250元,高出普通农民20%以上。
    9、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我市围绕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5个,批发、零售商业网点2191户,农村商品交易市场100家,摊位容量2万余个,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已成规模,初步形成了“市场+协会+农户”的经营格局。
    10、循环农业呈现新亮点。今年我市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出发,出台了《晋城市农村可再生能源促进办法》,把沼气桔杆气“户户通”工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农字一号”工程。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沼气桔杆气用户10万余户。我市围绕“养殖业-沼气-沼肥-种植业”、“种植业-桔杆-燃料”、“桔杆-沼气-沼肥-种植业”等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发展新型能源,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产与生态相结合、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相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虽然我市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现代农业发展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1、农业基础差。总体来看,我市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一是耕地少、地力差。目前我市拥有常用耕地面积221.4万亩,人均仅1亩,远低于全国、全省人均平均水平。在“十五”时期,我市年均减少耕地14.4万亩,年递减高达5.5%,而且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耕地减少的势头仍将继续。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耕地质量状况也不容乐观。我市耕地面积的1/3是坡地,3/4是中低产田,多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不适当施用化肥等原因造成的耕地质量下降非常明显。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低。我市地下水储量1.8亿方,已用1.64亿方,严重超采;地上水储量11亿方,只用了0.47亿方,大部分流向境外,得不到有效利用,我市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此外,多年来采矿挖煤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破坏也非常严重,耕作环境日趋恶劣。
    2、农业投入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市各级政府对农业及农村的投资较过去显著增加,但是,由于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太多,加之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发展滞后,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农业的投入仍显不足。首先是政府投入不足。各级财政支农资金部门分割、条块管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较少;其次,受政策、体制以及农村自在因素的影响,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作用难以发挥。此外,我市农业和农民自身积累能力差,多数农业生产领域和农户的积累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无法形成更大的投入。从长期看,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仍将是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抓住当前煤炭形势好的有利时机,通过煤矿与农村结对、煤矿对农业产业帮扶、煤矿兴建节水园区等办法,逐步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三农”投入保障的长效机制。不断开辟新的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绝大多数资产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且有低水平重复建设倾向。比如我市的小杂粮加工企业,每一家生产的产品系列有十几个,小而散、小而全,给收购、加式、销售增加了成本,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目前全市亿元龙头企业仅3家,年出口创汇不到1000万美元。而山东的一个临沂市,亿元龙头企业就达50余家,且大多是出口创汇型企业。总体来看,我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短,产业化水平不高,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龙头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4、农民自身素质低。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但这恰恰是我市农民的弱项。首先是观念落后。我市农民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思想封闭、保守,多数人缺乏闯市场的勇气,不愿或不敢在市场大潮中搏击。比如在南方一些省市很活跃的农民经纪人,在我市就很少,全市从事异地或者长途贩运的农民经纪人仅1万多人,不足农民总数的1%;其次,是农民自身文化技能低。调查显示,我市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9年,不足初中文化程度,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流出的又基本上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低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必将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难以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难以提高。
    5、科技拉动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市现有的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缓慢,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资金短缺,现有的经费只能维持正常办公需要,无法开展科研推广活动;我市的农业科技人员只能作一般性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少、合作少,使我市特色农产品始终无法跨越初级阶段水平,难以延伸产业链、增加科技附加值。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只有35%左右,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6、农业服务业不发达。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家庭经营越来越离不开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市的农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水平较低,还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服务业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农业科学推广服务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服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等五个方面。虽然我市在这几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讲,我市的农业服务业还很落后,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我市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思路和新理念
    在刚刚表决通过的《建议》讨论稿中,对促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基本赞同。我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思维和方法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不断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
    1、要以工业化理念来抓农业。工业化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地提出了“发展农业要走工业化、城镇化之路”的观点。为此,我们要用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
    2、围绕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市场是农业生产好坏的“评判官”。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及时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生产产销对路的农产品。只有围绕市场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找准方向,少走弯路。
    3、依靠生态来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般来说,这些地区环境污染少,生态环境好,这本身就是现代社会一笔巨大的资源财富。生产生态农业产品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很受市场欢迎。其次,我市应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这样不仅可以在吃上满足城市居民的要求,还可以在玩上吸引城市居民的眼球。此外,我市要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财政对农业生态建设项目的投入,继续实施好国家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搞好水土保持,加快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建设。
    4、借助外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要在挖好内潜的前提下强借外力,千方百计地去争取资金。首先,要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其次,要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购买土地、森林、水田等和进行农业生产承包活动,要吸引外资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来投资建设现代农业。
    5、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为此,我们要加快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鼓励支持农业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形成多元化、广覆盖的农技推广体系。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逐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6、立足新型能源战略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物能源在能源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如“今日美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石油的能源之王的地位也许不久就会遭到废黜。如今,农田作物有可能逐渐取代石油成为获得从燃料到塑料的所有物质的来源,黑金也许会被绿金所取代。”我国是个石油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生物能源的生产为现代农业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新兴领域。为此,我们要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密切关注世界生物能源发展的新动向,为我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寻找到新的突破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